调研问答全文
泰和新材 (002254) 2016-12-29
(一)现场交流 (1)投资者:怎么看氨纶的趋势?
答:现在氨纶的行情比较纠结,从历史上来看也到了周期的底部,现在的问题是供给方面,总体还是过剩,还有新建产能;这一轮涨的话,我们判断肯定是要往上走,但是 幅度和持续时间不好把握。
(2)投资者:行业集中度怎样?
答:一般,不是特别集中,最大的不到 20%。
(4)投资者:大企业有没有规模优势?
答:3 万是一个规模区间,同时新装置和老装置差别也比较 大。
(5)投资者:差别在哪里?
答:现在投一万吨需要 3-4 个亿,比原来的投资至少节省 1/3,主要是效率提升。
(6)投资者:行业有没有新投产能?
答:我们统计 2017-2018 年行业要上的产能在 20 万吨左右。
(7)投资者:下游需求有没有爆发式增长?
答:这个比较难。
(8)投资者:增长区 ?
答:应该是个位数吧。
(9)投资者:有没有退出的?
答:有停产的,完全退出的没有。
(10)投资者:芳纶的情况?
答:今年总体还可以,销量来看不是太理想,但是产品结 构比较好,防护有增长,反映到盈利上就比较好。
(11)投资者:防护哪块增长的比较好?
答:大单子没有,都是小单子的增长,面要广一些。军方 和警方也都在试验,大的批量列装暂时还没有。
(12)投资者:这块市场潜力多大?
答:防护的市场空间与人数相关,我们公司对国内市场很看好,主要是取决于人口基数比较大,比如军方美国军队 在 100 万左右,咱们是 200 万左右,警察和产业工人在几 百万,这些都是我们的潜在市场。
(13)投资者:市场推广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价格吗?
答:价格是一方面,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意 识没有提升,现在慢慢地开始接受了。
(14)投资者:更偏向购买国外品牌吗?
答:也不是,这块市场国内以前就开发的不好。
(15)投资者:国家对过滤市场抓的比较严,公司这方面 的情况?
答:过滤领域我们今年做的不是很好,我们也在寻找原因,国内的环保是偏重于走形式,追求的是低投入、低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好的材料就很难推广;同时做环保也不是系统,在治理一种污染的时候没有考虑是否会造成另外的 污染。如玻纤、PTFE 等做成过滤袋,后期的处理也是问题; 另外我们的终端也在去产能,也会减少需求。
(16)投资者:对位芳纶方面?
答:今年总体来说还不错,现有产能基本上是满开的,盈 利情况也有所改善。
(17)投资者:有扩产计划吗?
答:我们在做规划,具体什么时候扩产还没定。
(18)投资者:如果投二期,投资额多大?
答:我们二期一般会扩 3000 吨左右,总投资在 6-7 亿左右。
(19)投资者:建设周期?
答:2-3 年。
(20)投资者:芳纶纸情况?
答:今年刚投产 1500 吨,在慢慢做市场,各项业务推广的还不错,电器绝缘领域的大客户逐步增加,航空领域也开 展的不错,全球主要蜂窝厂都在试用。
(21)投资者:国内市场容量?
答:国内 1500-2000 吨,全球在 1 万多吨。
(22)投资者:公司还有没有新的规划?
答:未来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做好存量,二是做大增量。 存量还是这四个品种,氨纶我们判断未来 5 年之内供求关系很难逆转,我们主要做差异化,做细分市场,提高附加值。我们在这方面比较有优势,车间比较多,每个车间的量都不是很大;间位芳纶重点是开发市场,它的重点在防护方面;对位芳纶下一步的重点是进口替代和军警开发, 对位芳纶的国内市场在 7000-8000 吨,基本是被国外品牌垄断,主要是三个市场领域:第一个是光缆市场,客户比较集中;第二个是汽车市场,如胶管、刹车片等;第三个是防弹、防割市场。咱们国家现在在做装备的轻量化,我们也在参与;芳纶纸现在也是在做市场。做大增量方面,我们也在找项目,两个方向,一个是技术中心在做,重点研究的是两个项目,一个是锂电池隔膜,现在我们侧重于与客户合作,未来是否要开发纯芳纶膜,现在还不好说;再一个是碳纳米纤维,需要解决电子元件的体积和柔性问题,我们承担了这样的国家课题;再一个是找合适的项目, 看是否在资本层面有合作。
(23)投资者:碳纳米纤维未来的市场是哪方面?
答:这是个全新的市场,可以用于可穿戴设备,如娱乐、 移动医疗、军事通信等领域。
(24)投资者:找项目侧重哪方面?
答:业务上和我们比较接近的,如化工、材料等。
(二)参观公司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