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旷达科技 (002516) 2017-01-10
1、公司新加盟团队背景介绍
吴凯,公司副董事长、新能源投资公司总经理。此前在东方汇富、海通直投业务任职,优势是利用原来的产业资源帮助企业新业务拓展。
陆凤鸣,董事会秘书。此前从事二级市场研究、投资。
梁林虎,新能源汽车研发公司总经理。2000年加入泛亚汽车,当时100多人,现在2700人左右。最初从事零部件的色彩和材质方面的设计,后期负责汽车零部件所有的认证和改款。
研发中心目标:1)旷达的面料和汽车内饰件是主要收入来源,研发及设计上要再加强;2)新能源汽车领域渐进式发展,从传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作为切入点,远期延伸到新能源物流整车研发。
2、公司现有业务结构?
从收入和利润构成看,面料饰件业务占比最大。2016年半年报为例,公司光伏业务占收入比重约25%,因为光伏业务毛利率高于面料饰件业务,所以利润占比较收入占比高一些。2016年,得益于国内汽车市场销售的火爆,公司的汽车面料内饰业务收入也实现较快增长。在公司2016年三季报中已经披露,16年全年业绩展望预期2.89-3.52亿元。
3、公司汽车面料饰件业务2017年是否会受新车销售增速放缓影响?
汽车面料和饰件仍是公司的发展根基,公司是行业龙头,国内市占率约3成。面对新一年的行业变化,我们主要两个方面改进:(1)内部架构调整、降本增效。现在主要两个事业部:一个是汽车面料饰件,下属企业全部实现独立经营管理,内部和外部开发合作、促进竞争,成本优化;一个是新能源平台,主要负责人是吴凯,向汽车新的发展方向布局。(2)业务方面,虽然新车销售增速可能有压力,但是公司在提高产品附加值,从面料向饰件以及座套发展,从传统织物材料到PVC、PU材料,产品单个价值在提升。汽车市场纵深拓展,在从主机厂配套向一级半(售后4S店)、二级市场(to C)发展。另外,公司非汽车领域面料业务也在开拓,例如高铁飞机等座椅面料。
旷达面料饰件业务的竞争优势是全产业链覆盖:有色丝生产—织造—(染色)—后整理—复合—剪裁—座套。未来通过加强设计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总体增长有望高于汽车新车销售增速。
4、电力业务发展思路?
公司2010年底上市,计划融资2.6亿元用于引进无梭织机和汽车装使用有色差别化纤维,最后净募集9.5亿元。超募部分资金,公司用于面料业务拓展新区域市场、并延伸至汽车座套领域。为提高剩余资金收益率,同时考虑到2011-2012年国内的政策导向、产业发展环境,所以涉足光伏电站投资运营业务。
从2013年开始公司通过并购和自建实现光伏电站规模快速扩张,到2016年上半年,公司装机容量达到410MW,为公司过去两年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2016年以来光伏电站运营领域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出现了限电、补贴到位滞后等问题。所以为优化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在2016年11月公告注销三个电站的前期项目公司。未来对光伏电站投资业务,将会持续优化调整。
5、公司2016年12月公告拟投资富林微电机项目能否具体介绍下?
富林电机主要面向海外市场,间接配套宝马奔驰、欧洲大众等。公司从事微电机销售生产10多年,很早也做过国内市场,但考虑到自身规模、客户付款条件、行业竞争等因素,选择以出口为主。公司的海外客户均为长期合作关系、随着新客户新产品导入,保持稳步增长。从富林的供应商和客户走访来看,富林非常守信用、产品品质过硬。
6、请介绍下微电机应用?
随着汽车部件自动化程度提高,微电机在全车身的应用逐步增加,主要分布在几大区域:外饰区域,例如车灯、雨刮、后视镜的调动。内饰区域,例如座椅按摩,高档座椅的平衡器,车窗、天窗。发动机底盘领域等。其中,发动机旁边的电机需要耐高温、抗震,也是技术难度相对较高的一种。
随着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广,微电机的推广应用有望加速。
7、富林与德昌比较?
德昌1984年就在香港上市,通过不断发展并购,做到国际知名的微电机行业龙头之一。其最新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财年实现收入22.36亿美金,覆盖商用电机和车用电机多种类型。其中,车用电机占收入72%,这部分业务在做转型、慢慢向总成发展。
德昌在做总成的过程中,与博世等总成厂形成了局部竞争,也给富林这样的企业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根据凯中精密招股说明书中关于市场容量的描述,汽车微特电机全球一年需求量预计在35-40亿只,单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
8、富林和公司主业的协同?
如果本次收购完成,一方面是借助旷达新能源汽车研发公司的研发平台提升富林现有的研发能力,同时通过资本的注入帮助富林更快地实现自动化规模化生产。另一方面是借助旷达现有在国内主机厂的客户资源和销售网络,以富林的产品品质为保障,拓展国内微电机市场。
9、还有别的新能源汽车相关发展方向吗?
大的方向就是顺应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的发展思路,寻找有足够的市场发展空间、具备一定市场基础、且能够和公司原有业务之间形成协同效应的合作伙伴。
总的来说,公司这次转型更多立足于对自身优劣势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思考。面料饰件方面将发挥市场优势,稳步发展。光伏业务优化调整。新的业务沿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寻找更好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