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凯莱英 (002821) 2017-01-10
一、向投资者介绍公司基本情况
二、互动交流摘要:
问题一、企业如何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如何进行重要性排序?
回答: 公司始终坚持技术驱动的模式,制定未来整体业务拓展规划:一是自身存量业务的增长;二是通过包括新增投资、国内/国际并购等方式实现增量业务拓展。
其中存量业务中API和cGMP中间体的核心在于技术开发,以实现三废最低,能耗最低,生产速度快。而对于增量业务,公司目前制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计划: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制剂业务的深度合作、生物药项目发展、仿制药项目开发(主要为原研厂家的过期专利药提供CMO服务)。
我们将继续依靠自身技术和优势,不断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选择评估对公司整体发展最有利最适合的方式,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存量及增量业务上寻求新的增长。
问题二、2016年上半年临床项目数量下降的原因?
回答:多年深耕于创新药CMO领域,公司在生产经验、客户信誉度等方面不断提升,进而能够承接到更多覆盖延伸至新药原料药全链条的临床项目,项目难度更大,生产周期更长,对技术、分析、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单纯从临床项目数量上可能会出现与往年持平甚至下降的情况。但这也间接印证着公司临床项目正向着更深、更高层次挺进的步伐。
问题三、2016年上半年商业化项目增长很快,都具体是哪些项目?
回答:公司服务的项目主要以临床阶段新药为主,与客户均签署严格的保密协议,因此只能公布经客户允许公开披露的项目信息。
问题四、对于制剂项目的发展规划,是为专利药进行制剂生产么?
回答:目前不完全是,公司会从盈利角度考虑,也将根据自身以及客户的需求情况选择项目,国内外都有成熟机会。
问题五、生物药的开发有具体时间规划吗?
回答:公司已制定了相应的实施计划,会根据信息披露规则在恰当的时候公告相关信息。
问题六、请谈一下和国内上海再鼎制药合作项目的情况?
回答:我们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试点品种受托生产单位,我们将根据客户新药研发的进展情况,提供相应的生产服务。
问题七、我们认为洪总是技术型的老板,专家型的管理者,既有底气又有定性,对团队也非常尊重和信任。通过此次调研,也提升了我们对公司的认识,我们更加关心战略方向的问题,关于特朗普提出的制造业回归的口号,作为生产企业的成本优势方面您怎么看?包括未来会受到什么影响?
回答:我个人认为短期内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特朗普更希望的是能够将可以解决大量蓝领工人就业的企业拉回到美国。而CMO企业的特征是属于技术密集型,而非劳动密集型,而且随着产品向下游的延伸,自动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
问题八、战略中提到仿制药的开发可以详细展开说明么?
回答:仿制药的开发将依托公司自有技术平台,开发出具有三废低、能耗低、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优势的仿制药生产工艺,并借助我们在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和良好口碑,以向美国FDA申报的众多DMF为基础,通过与原研厂家的合作快速进入该领域业务。
问题九、制剂业务今后主要是侧重国外还是在国内市场?
回答:基于公司在CMO领域长期良好的优势,以技术创新、成本领先、低碳环保的差异化策略不断拓展产品领域和市场空间,制剂业务预计将在国内外市场均有所涉及。
问题十、凯莱英是以技术见长,国内几家CMO企业是依靠什么取得订单?
回答:CMO行业的市场容量非常大,像凯莱英是以技术赢得市场一样,每家CMO企业也都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问题十一、现在国内是否已有CMO巨头出现,如合全、博腾、凯莱英等?国内CMO市场是否已经饱和?
回答: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巨头。CMO市场庞大,希望国内能真正形成医药CMO的产业潮,形成专业综合的产业链条,将更多的国外市场份额吸引到中国。CMO行业正处在快速上升的发展阶段,市场远未饱和,并且发展值得期待。
问题十二、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和首选供应商公司是怎么界定的?
回答:国际大型制药公司对供应商的评价都有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通过对供应商的技术研发实力、质量管控、EHS管理能力、供货保障及商业信誉等全方位综合评估后,将供应商划分为不同的等级。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以及首选供应商的荣誉正是客户对我们长期合作关系的认可。相关客户已向公司提供了上述荣誉的证明材料。
问题十三、MAH制度2-3年内对CMO行业有什么影响?
回答:对于CMO企业而言,确实是一个利好消息,也顺应了创新药行业格局的发展。目前公司已介入多个国内1类新药项目,借助MAH的政策利好,也将有助于推进公司国内市场业务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投资者已签署《承诺书》。此次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公司不存在泄露未公开重大信息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