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中集集团 (000039) 2017-02-17
访谈主要内容包括:
1、现阶段公司集装箱业务近况
答:受全球贸易及供需关系的影响,集装箱业务2014-2015年较2012-2013年有约25%左右的增长,2016年前三季度进入淡季,到2016年10月开始触底温和反弹,整个行业全年干货箱需求量大约在150万箱左右。干货箱价格2016年年初为1200美元/TEU,2016年四季度涨到1600美元/TEU,2017年一季度逐步由1800-1850美元/TEU上升至2000美元/TEU多。箱价上涨的原因主要包括:1)持续的淡季导致市场需求向下调整充分,到2016年年底市场的存箱量降至30万箱(正常情况50万箱),加之韩进海运破产,其拥有的集装箱暂时冻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缺箱程度,导致市场需求在短期内有明显回升;2)过去一年,主要航线运价、集装箱租金水平大幅提升,航运客户自身的财务状况好转也会有利于一些需求释放;3)根据集装箱行业自律公约,自今年4月份开始全面推行更加环保的水性涂料(将增加200美元左右的成本),部分客户为减少成本提前下单。因为“油改水”及钢价上升的影响,预计箱价年内能维持在2000美元/TEU以上,2017年行业市场需求预计在200万箱左右。
本公司最大产能在15万箱/月,近段时间暂不考虑大规模招工,而是尽可能在目前的资源下调整产能,以满足现有需求。集装箱订单周期一般在1-3个月左右。
相对来说,干货箱订单需求、价格及利润水平波动较大,特种箱和冷藏箱则比较稳定。
2、其他主要业务2016年的业绩表现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近年来一直稳步上升,已确立了“地方智慧、全球运营”的发展策略,推行模块化、标准化技术路线,充分发挥国内较低的生产成本,形成竞争优势。近年来,本公司专用车业务在北美市场需求相对旺盛,海外市场盈利贡献已占一半,新兴市场保持平稳,2016年通过收购英国半挂车企业正式进入欧洲市场。同时,本公司也是国内最大的专用车制造商,去年9月因道路运输车辆外廓尺寸“1589”新规推出及多部委联合大力整治“超载超限”,公路运力短期受到较大影响,有效提升车辆业务第四季度的业绩表现。
因2014年后油价持续下滑,使得天然气应用的经济性受到挤压,本集团旗下中集安瑞科的能化业务在低位徘徊了一段时间后,于2016年下半年开始随油价回升而逐渐回暖,2017年订单已经排到今年上半年。目前中集安瑞科收购SOE中止后,已处于债务重组阶段,本公司正在寻求积极有利的解决方案,争取有一个好的重组结果。2017年能化业务基本面预计会进一步改善。
受油价持续下跌影响,海洋工程装备业务2015-2016年市场相对清淡,新增订单较少。本公司一方面通过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对闲置的资产进行结构性安排:近期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国投创新旗下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基金,投资10个亿,持有中集海工15%股份;与外部投资方成立合伙企业并签署合作协议和增资协议以运作海工平台。不排除未来与国内同类企业合作,引入资金,降低资产负债率。短期来看,公司也在研究和寻找非油气或非周期类海上装备业务,比如海上移动发电站、海上核电站、海水净化装置等。
3、公司还有股权激励的安排吗?
答:本公司2010年启动的A股股权激励计划为期10年,目前仍处于行权期,直至2020年结束,目前暂时不考虑推出新一轮的股权激励安排。
另外,2015年实施完成H股增发,管理层团队参与认购近5%股份,近两年各个业务板块和创新企业也鼓励管理层入股或员工持股安排。
4、本次A股定增为何中止,还会继续吗?
答:本次A股定增在证监会反馈意见的问题中有部分信息尚待补充更新,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回复,故暂时申请中止,待年度财务数据等信息补充完毕再重新启动申报。
由于A股定增申报是在中国证监会2月17日宣布新规之前,故按照新老划原则,项目推进和实施不受重大影响。
5、公司未来战略发展规划
答:继续坚守制造业,坚持三大发展“引擎”:巩固存量业务、拓展创新型业务、加大资本运营。在巩固传统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天然气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业务的同时,着手发展金融(融资租赁)、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务,逐步形成“制造+服务+金融”的产业生态体系。
在探索和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方面,将结合中国制造2025计划、“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等转型升级机会,谋划择机进入相对高增长的行业及业务:一是有进入的技术壁垒,二是与直接或消费端间接关联,能够受益于消费升级。目前新业务拓展重点主要是加大对模块化建筑业务的投入、拓展多式联运业务、仓储物流自动化分拣系统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