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泰禾集团 (000732) 2017-03-04
全国政协委员、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向参加采访的记者分享自己在两会期间的观点和建言:
一、关于中国房地产行业
(1)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中央精神明确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房子最基本、最重要的属性就是居住属性。其实,作为房地产的重要参与者,开发商并不炒房,特别是泰禾这类上市公司,每年还要努力寻求业绩的增长,开发商的本职工作就是建好房、卖好房、管好房。
炒房凶猛,主要原因是这几年房价上涨过快,实体经济下滑,干什么都不如买套房。货币超发,加上较低的杠杆率、居民投资渠道有限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房屋的投资属性、金融属性逐渐高过了居住属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在政策引导、制度建设、保障供应、城市群协同发展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抑制炒房的冲动,把房子的金融属性降至最低。
从抑制炒房来看,目前大城市的限购、限贷,因城施策的举措,还会较长时间的存在。
抑制投资与投机,限制炒房,但“用来住的房”依然大有市场空间。因为我们许多人还住得不够大,不够舒适,不够方便,不够健康,不够安静,总之不够满意、不够好。用来住的房,质与量,中国哪里都有提升的力量。
可以强调的是,房子贵不贵,价格涨没涨,并不是判断“炒房”与否的唯一标准。像泰禾打造的改善性住宅,甚至高端改善性住宅,市场上受到热捧,某种意义上也是那一层面的刚需。只要项目交付后,夜晚“亮灯率”足够,我们就不能说这批客户是炒家。他们是住家,房子是用来住的,是用来安居乐业的。
(2)2017年是房地产平稳发展之年,企业收并购机会增多
2016年是房地产市场的大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73亿平方米,较上年增长22.5%,商品房销售额达11.76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4.8%,双双刷新历史纪录。
2017年肯定无法超越这个历史高度,市场将有所调整。尤其是销售面积,15亿可能保持相当长时间的纪录。
今年整体市场将是持续平稳,有所调控、调整的市场,也不会出现大起大落。但是,资金会比去年紧张,所以企业或项目收并购的机会也随之增加。泰禾今年会密切关注政策变化,顺势而为,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力争“弯道超车”。
泰禾具备“弯道超车”的基础。公司重点战略布局的区域,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均不存在库存问题,且货值充足,溢价能力强。泰禾产品愈发成熟,服务同步加强,品牌认同度不断提升。今年泰禾也会进入一些二线核心城市,如郑州、武汉、天津、太原等地,这些城市同样需求旺盛,相信泰禾的改善型产品会让市场耳目一新。
我们同样希望,政府适当增加土地入市,推动满足市场供应,化解供需矛盾。
(3)中国城市建设需要“世界眼光”
2月底,习总书记在北京通州调研城市副中心建设时强调,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这个精神,对中国城市建设,尤其是大城市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陆续进入世界超一流城市之列,而我们的城市建设思路、眼界也必须与之匹配,跟上世界潮流。世界潮流是什么?是更安全保障、更绿色生态、更健康环保、更和谐宜居、更便捷高效、更舒适美好。
但我们城市建设的现状,不少是拆了建,建了拆,好像20年就要拆一轮,就要所谓进行“城市更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愈演愈烈,还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筑。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发展速度很快,许多事物没多久就落后了;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眼界、格局还不够,尤其缺乏世界眼光、超前的思维,有时只看眼前,未能登高望远,只领风骚两三年就不错了。我们需要正视城市建设中长期存在低水平重复的问题,这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会影响市民的生活与城市形象。
(4)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做好北京城市建设
中央还提出: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做好北京城市建设。
一年多来,我们提的比较多的是“匠心”、“工匠精神”,强调的重点侧重于品质;那么,“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无疑对中国城市建设在“工匠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反映了大国自信,文化自信。
城市是活着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时代记忆,所以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传递城市的精神文脉。城市建筑是城市面貌的核心组成部分。建筑不单单是一个居住、办公的地方,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不朽的乐章,是文明的容器,这无形之中也是要求我们开发建设要更有社会责任感。而“追求艺术”,就是要立足独一无二的存在,带给人独具特色的审美愉悦。建筑体现城市的精神,要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的魅力,这一点我们开发商同样责无旁贷,要有对城市负责、对市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
泰禾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我们企业的理念就是“文化筑居中国”,以及“为城市创造作品,为时代奉献精品”。像泰禾院子系产品在一片“欧风美雨”中脱颖而出,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式建筑、中式园林的回归,多少反映出中国人文化上的复苏与自觉。
(5)特色小镇建设重在“特色”,避免“千城一面”之后是“千镇一面”
去年两会期间,我提出过“加快保护性开发古镇古村,留住更多美丽乡愁。”很高兴地看到,之后住建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表示到2020年要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
然而,很多地方“一哄而起”,都开始做小镇,难免一窝蜂,泥沙俱下。特色小镇重在特色,我们要建的是一流小镇,非九流的城市。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之前出现的“千城一面”,就有可能重现成今天的“千镇一面”、“千村一面”。
在择址方面,核心城市辐射范围内的小镇建设更容易成型,相反,在基础条件不甚成熟的地方空降一个小镇的难度很大。小镇建设也不能是纯房地产开发。
特色小镇建设要规划在先,保留文化风貌,更不贪大求洋;其次要注重产业导入、人口导入、技术导入等,要具备提供优质配套服务的能力,加强后期管理、维护和运营,保障特色小镇可持续健康发展。
(6)多元化,房企应有机协同发展
2017,泰禾多元化发展之年。
泰禾的多元化,是协同的多元化,不是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而是顺势而为。
目前,房地产业是泰禾的主业,在全国已拥有大量客户。我们也在不断思考,我们还有什么方式可以为这些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于是,金融、教育、文化、医疗大健康(由公司控股股东泰禾投资进行投资)、养老、旅游等成为了我们多元化的方向,这与我们的主业是有机协同的。从公司发展来看,泰禾也需要新的业务增长点。这不仅符合政府倡导的以内需拉动经济的大方向,而且医疗、教育等领域也能体现企业更多的社会责任。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泰禾希望能够为业主提供更多服务,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甚至是包括生老病死在内的全产业链的服务。
(7)“宝万之争”用另一个方式证明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值
最近,保监会对前海人寿、对恒大人寿的处罚出台。舆论普遍认为,这对于规范保险资金运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另外一个方面看,之所以有“宝万之争”,恰恰证明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巨大价值,说明了目前中国优秀房企估值还相对偏低。
这一两年来,围绕房地产,我们经常听到“上半场”、“下半场”,听到“黄金时代”还有“白银时代”的说法,归结到一点,就是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不行了,或者不那么行了。
坦率地说,这都是对房地产信心不足的表现。至少从目前来看,中国还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够达到房地产业这样的规模,每年七八万亿以上的市场,去年更是接近12万亿,哪个行业敢比?
房地产从业者自身,更要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有信心。
(8)租购并举,租房是解决城市住房的另一个重要抓手
中央提出要租购并举,租房应该成为解决城市住房的一个重要抓手。
租,本身就体现“房子是用来住的”重要功能。
租房就是要让人有房租、有好房租、愿意租房。
政府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尽快让租房者和买房者在公共服务方面享有同等权利,尤其是在普遍关注的教育、医疗等方面。同时,可尽快落实金融、土地、财税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培育规模化、机构化的专业住房租赁企业。
企业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住房租赁业务,探索新房租赁等新业务。只要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就有可能规范服务体系与壮大规模,改变单一租户对房客租赁模式。
在社会观念方面上,舆论应该进行正向引导,“年轻人不买房不能结婚”、“不买房就搞不定丈母娘”这类扭曲的观点不应该被反复炒作。租房与买房,都是解决未来城市居住问题的“新常态”。
(9)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借势出海”正当时
今年1月,我们投资了英国伦敦梅菲尔片区豪宅项目,这成为我们在海外参与开发的第一个地产项目。
为什么要走出去?为什么这个时候走出去?为什么选择英国?很多关心泰禾的朋友都很关心这三个问题。总结一下,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天时”,实际上是国家大环境、大政策,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在鼓励中国企业布局海外,这个思路十分清晰明确。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这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发生的事情,也是企业要发展壮大必然进行的事情。”
第二个说到“地利”,以伦敦为代表的欧美西方发达城市,包括华人华侨在这些地区的置业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伦敦,作为全球贸易、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一直是全球投资者首选的投资目的地之一。我们看好伦敦长期的增值潜力。
最后是“人和”。任何战略的实施都需要人去执行,我们在海外业务方面有了足够的人才储备,有了人再去做事,这是水到渠成的。
二、关于福建
(1)民营企业也需要学习“马真”精神
以往,在人们的印象中,政府机关、国有企业的办事效率,是比较低的。这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像去年,福建、福州党政机关提出了“百日攻坚”,办了很多实事大事,解决了老百姓的很多实际问题,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称赞。今年,大家也看到了,福建、福州又提出了“攻坚2017”,继续提升效率,推进落实。
其实,不管是“百日攻坚”,还是“攻坚2017”,核心都是“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也就是“马真精神”。
作为闽商,作为民营企业,“敢拼会赢”代表着闽商的文化,而政府的这种“马真精神”,同样值得民营企业学习。凭借这股劲头,政企携手,齐心协力,也一定能把福建、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好。
(2)泰禾要做中国南方首家解决冬季供暖的房企
之前有过全国大讨论,说南方供暖是一种浪费。我认为这是观念上的过时。
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南方不供暖是某些历史条件下不得已的选择。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在南方供暖完全具备条件。人是有发展权的,改善性是没有穷期的。冬季取暖,这是天经地义的合理诉求,与北方城市夏季住宅空调制冷是一个道理。别说南方只冷两三个月,就是只冷十天半月,保证温暖舒适的居住,也是人民的合理诉求。暖房子,也是暖人心。
当然,我们要追求建立绿色、低碳、环保基础上的冬季供暖。
在中国南方,泰禾愿意率先为客户“暖起来”。
最近福州新推出的东二环泰禾“金府大院”,就会提供住宅冬季供暖,客户对此目前反响热烈。
(3)福建企业要继续弘扬公益事业,回报社会
2016年,是泰禾集团成立20周年的大庆之年,但我们没有搞大规模的庆典活动,而是在公益事业方面捐款超过3亿元。
今年,我们已计划再捐资3亿,为福州一中修建一座中华建筑风格的“泰禾书院”,以弘扬传播中国文化。福建有办书院、办教育的传统,福建先贤、一代大儒朱熹曾在多地创办书院,船政学堂也开中国西方教育风气之先。福州一中,是我的母校,今年逢200周年校庆,我能为此贡献微薄之力,倍感光荣。
“爱国爱乡,乐善好施”,是“福建精神”所提倡的,我们受党和政府改革开放政策的扶持,企业才得以发展壮大,泰禾对党和政府充满了感激之情。虽然,许多福建企业的总部已不在故乡,或经营的重点区域已不完全在福建,但回报家乡的心泰禾一直在。福建企业应该始终如一,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要大力弘扬公益事业,为家乡父老多做贡献。
(4)福建要打造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名片
“清新福建,有福之州”,已成为福建的新名片。而鼓浪屿、武夷山、三坊七巷等早已是知名度极高的福建名片。
但放眼全国,作为最早一批的沿海开放省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叫得响的企业名片还是太少,大概只有厦门航空、兴业银行等少数企业能代言福建。这与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地位并不相符。福建要围绕转型升级、对外交流、创新发展等优势领域,迫切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名片。
不仅仅是上市公司,也不仅仅是规模效应,代表福建的企业名片,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要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要有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要拥有在全国范围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的能力,要有不断创新引导行业发展的力量。
福建是我的家乡,我对那里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去年底我们将新总部大楼落成在福州,正是泰禾决心扎根福建的最好表现。泰禾将一如既往服务好福建经济社会的发展,争取成为一家能够代言福建企业形象风采的民营综合性上市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