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顺丰控股 (002352) 2017-03-16
一、公司领导介绍公司的业务及进展情况介绍,解读2016年度的业绩。
(一)业务及进展情况介绍
顺丰控股对自己的定位是基于物流的合作伙伴,依托于天网、地网及信息网“三网合一”的经营模式。天网是指航空网络及航空资源,地网是指终端网点、中转分拨网络、运输队伍、配送队伍等覆盖全国及全球主要国家的网络;信息网连接天网和地网,为客户提供全程信息监控,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提供销售预测、数据分析等服务。
截止目前顺丰拥有自营及外包飞机51架,自有车辆1.5万辆,中转场291个,网点数量近13000个,9600多条运输干线,68000多条运输支线,仓配仓库67个,冷运仓库61个,服务于顺丰人员40万人(包括自有、劳务派遣及外包供应商员工)。顺丰覆盖全国(大陆)331个地级市,2620个县区级城市,覆盖率达97%。国际标快、特惠业务覆盖海外51个国家和地区。
(二)顺丰控股业绩解读
1、资产规模分析:
2013年到2016年资产规模持续、稳健增长,总资产从2013年底的210亿增长至2016年底441亿,重点投资在核心资源,包括物流用地、分拣中心自动设备、飞机航材、IT开发及软硬件投入等。总资产的增长和收入增长趋势一致。
2、收入及毛利分析:
2013年到2014年可比口径营业收入增长率高达41%,2014年到2016年每年增长在22%-24%之间。可比口径扣非后净利润2013-2015年出现V字形走势,主要原因是2014年公司从单一快递业务开始尝试多元化物流业务,包括电商市场,公司与很多大客户开展了多项物流业务,在市场上建立了电商物流的品牌及定价权。同时,2014年也是公司前置性投入年,在人力、中转场、网点等都有一定投入。2015年,调整了产品的策略,聚焦中高端,规模效应继续得以体现。毛利率从2014年的17.55%回升到20.42%。
注:上述分析中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为可比业务数据,即扣除剥离业务(顺丰商业)后的速运物流业务及其他业务。
2016年公司在几个新的领域,包括重货、国际、冷运等方面,收入都有较好的增幅。重货等新业务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18%上升至20%。
2013年至2016年公司票均单价有所下降,和行业的平均单价趋势相比,顺丰的单价趋势相对稳定。管理层认为票均单价是包括产品结构、加权平均单价、票均重量及折扣政策等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不能单以票均单价趋势判断公司的盈利能力趋势,需要结合毛利率和净利润率指标综合判断。
3、毛利率及净利率分析:
2016年较2015年毛利率下降0.73个百分点,但管理及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下降1.75个百分点,可比扣非口径净利率上升1.17%,即从2013年的3.43%上升至4.6%。
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是:(1)人工成本占比上升2个百分点,因为公司加大劳动强度高的一线员工的补贴,如偏远地区、重货及加班补贴;在人工效能已经较高的地区,公司也加大了人员投入,确保送货的时效和质量。(2)公司的运输成本下降1%,是因为公司引进了波音767机型,提升资源效率,同时公司引进信息系统、大数据加强公司调配航班的能力,提高使用效率。(3)场地、物料及摊折等费用占收入比下降0.3%。
注:上述人工成本包括了按照历史经验值将流程外包成本中替代公司自有人工部分还原为人工成本。
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优化1.17%,主要是2016年精简优化流程,用系统自动化替代人工操作,包括成立了财务共享中心、人资综合共享中心等。电子语音、电子订单等智能化应用上线也使得销售成本减少0.5个百分点。
总体来讲,公司在保证股东利润及承诺利润的情况下,回馈一定利润给客户及员工。
4、IT研发投入:
2016年研发人员数量增长16%,到2088人,投入增长32%,到5.61亿。持续的研发投入确保了公司信息设备、技术的持续优化。
二、问答环节
Q1:2016年职工薪酬下降,外包成本上升,外包是为了节省成本?
A:从历史数据来说,外包在短期并不能有效减少成本,因为:我们同工同酬,严格要求外包商把控服务质量,遵从合规合法性,其中包括员工的法定福利。
公司做外包的原因是:
① 增加经营和用工的灵活性,快递是季节性很强的行业,每个季度和每天的波峰波谷很明显,外包可以更好地匹配资源,提高投入产出比率;
②部分外包是为了让员工有机会出来创业,自己做老板,创业精神激发效率;
公司一直以来都有外包业务,比如之前的输单员和干线外包。
2016年一二线员工的职工薪酬从151亿下降到94亿是因为我们减少了劳务派遣的规模,加大了外包用工模式。
2016年顺丰所有员工人均月薪是8169元,比2015年的7940元上升3%。
Q2:外界说快递公司不给员工交五险一金,顺丰情况怎么样?
A: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与全体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书》;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当地政府的相关规定,为员工办理及缴纳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企业重组上市与IPO上市一样要面对监管机构要求的法律尽调工作,我们取得全部法人子公司的合法合规证明。
Q3:传统商务件增长持续放缓,2016年国内时效产品收入增速为15.77%,增速比公司整体收入增长慢,未来这块主营业务会怎么样?
A:公司内部并未有商务件的定义,事实上,公司也不能通过客户群体或产品划分商务件与非商务件。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和由此产生的对服务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对于时效产品的目标是有质量的稳步增长。近年来,公司时效产品的价格保持稳定的同时,给予部分重要客户可以一定的折扣。未来我们会继续深挖客户资源。2017年,我们致力于提高快递业务的客户体验,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重要的是去配置资源,在保持定价稳定的情况下去提高我们的客户服务质量,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提高重要客户的粘度,从而提升我们标准快递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Q4:顺丰过去三年票均单价持续下降,未来继续下降吗?
A:票均单价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包括产品结构变化、产品重量变化等,是一个加权平均的结果。由于我们对重货和冷运业务等高单价业务和低单价的同城件发力,导致产品结构和重量不停在变,公司的策略是提供综合物流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因此票均单价受新产品的发展以及客户需求等因素综合影响,所以我们很难对未来单价作出判断。
但是我们想强调:看顺丰的业务不能单纯看票均单价,应看是否能保持持续、健康的利润水平。我们认为中国物流市场发展机遇太多,我们关注的是长期对客户和股东的贡献。我们始终定位在提供差异化的行业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在未来几年在新业务会投入,希望在这些领域也能独挡一面,与快递结合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综合性物流服务。
Q5:公司未来如何进一步发展电商快递业务?
A:我们认为电商快递市场随着主要快递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竞争格局会日趋激烈,顺丰要保持在中高端市场的龙头地位,价格竞争绝不是我们首选的策略。
我们一直服务于对服务品质有要求的客户。我们认为,成为一体化服务供应商,提供一站式高性价比的服务才是我们的竞争策略。所以我们积极装备我们的重货物流,冷链,以至于国际版图的扩张。希望多元化的服务能为我们的电商客户带来除快递外的整条供应链的解决方案。
Q6:快递是劳动力密集的行业,随着国内人工成本的持续上升,公司现有人员12万,怎么应对这个压力?
A:营业成本中的人工成本上升,但管理及销售的人工成本是下降,总体看2016年人工成本是可控的。
公司主要通过以下措施优化人工成本:
①可以是系统做的给系统做,加大对信息系统和自动化设备的投入,提高操作效率;
②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流程标准化,缩减冗余流程;
③运用大数据,在考量人员投入与产出平衡方面建立起较成熟的模型;在2015年已经将运营和财务数据打通,已经建立较为成熟的投入产出模式,可以动态调整,做好资源匹配。
④ 面对淡旺季波峰波谷的问题,采取灵活的用工模式,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
基于上述措施,公司得以在保证服务质量及员工满意度前提下,实现人工效率的提升。
Q7:我们看到有的快递公司从轻资产转到重资产,有的从重资产转到轻资产,到底哪种模式好?转型过程中挑战有哪些?
A:直营模式(重资产)和加盟模式(轻资产)各有优劣,直营的优势是业务流程标准化、规范高效、绝对控制力强等,公司当前仍然坚持采用直营经营模式。未来,快递公司一定是采用轻重结合的经营模式。事实上,快递企业从重到轻的难度在于企业文化的转型,但是,从轻到重更难,它面临的是企业文化的转型与如何管理(人)等多个维度的问题。
Q8. 如何看待目前的行业竞争格局?
A:行业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同时客户对产品服务需求将发生较大变化。各行各业的业务渐趋复杂,客户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快递企业应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未来十年,快递服务将由单一的快递转型为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快递服务还需要有配套服务,如重货、冷运、仓储配送、仓库管理等等,需要为客户提供综合性、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即未来快递服务需要提供以解决方案为主的物流服务,信息化也是重要的一个竞争力。第二个变化是,同城市场是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市场。目前同城配送主要是外卖,然而外卖仅仅是生活的一种模式,如何发掘从人们生活圈3-5公里半径的配送,从外卖到生活的各方面在快递服务上的需求,将变得至关重要。此外,未来十年快递行业也会发生很多整合、兼并。
Q9:2016年冷运、重货、国际业务均有接近1倍或以上的增长,这些新业务未来打算怎么做?
A:多种快递物流产品都是以当前搭建的“天网”、“地网”、“信息网”三网合一的物流网络+品牌优势为基础运营的,是传统快递业务的延伸,因此不存在公司重新去构建一种新的产品。产品会有新定位,但都是基于现有物流网络为核心的物流产品。
如果从短期来看,国际业务、重货业务、冷运业务等都会是公司的重点发展方向,适应行业及市场的发展趋势。从未来五到十年或者更长时间来看,不同类型的物流服务不是一种产品,是针对客户和行业需求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冷运、重货、仓配等新兴业务都是为了丰富公司的解决方案。公司目前的思路是把解决方案放在前面,产品不是各自为战,而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以信息技术驱动把底盘做强,持续引领行业发展,公司推出的产品将服务于公司战略。在这个过程中,公司仍需不忘初心,坚持以不断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为方向,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Q10:公司利润在第三季度波动的原因?
A:首先,快递行业季节性变化大。第三季是快递业的传统淡季。其次,资源投入节奏对当季的利润情况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对于营业网点等基础性投入需要3-6个月时间才能看到产出结果。所以单看当季利润看不出业务是做好了还是没做好,只是短期投入的结果。
2016年第三季度开始,是传统淡季,同时公司进行了前置性投入。
为了平衡短期业绩压力与中长期发展的需要,公司会在保持短期利润稳定的前提下主动投入未来需要重点布局的领域,因此公司短期的或单个季度的业绩表现不能体现公司是否处于增长或者下滑趋势,应该从年度或更长远的角度去评价公司的业绩。
希望投资者在看公司业绩时不要聚焦于季节性的波动。总的来说,公司会在保证股东利益的前提下,平衡短期目标及中长期发展,在保持性价比高的服务、员工满意度及客户满意度等方面不断做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