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皖通科技 (002331) 2017-03-23
主要内容:
问题:公司主营业务发展状况如何?
回答:公司主营业务为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目前主要以高速公路和港口航运信息化建设领域的信息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及运行维护服务为主,并积极向城市智能交通、税务、海事、教育、金融等信息化建设领域拓展。
公司作为专业从事交通信息化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主要业务领域为高速公路信息化和港口航运信息化。近年来,得益于“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国家宏观战略,公司保持充分享受到了行业发展的红利,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其中,高速公路信息化领域:随着国家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高速公路新建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对后期配套的高速公路信息化需求也持续攀升,有效保障了公司主营业务平稳发展。同时,随着现有存量高速公路里程的增加,由此带来的扩建改建以及运维市场逐渐壮大,公司在高速公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领域的收入和利润也呈现良性发展态势。
港口航运信息化领域:公司全资子公司烟台华东电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港口航运领域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技术培训等全方位信息技术服务的专业公司。其港航信息化产品主要有:集装箱智能码头操作系统、散杂货码头操作系统、口岸物流平台系统建设和服务以及集卡车载无线终端销售和服务。该公司在国内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并凭借丰富的港航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经验,成功拓展至海外市场。
问题:公司主营的交通信息化业务行业整体环境如何?
回答:
1、国家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2017年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将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交通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强化规划引领,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推进国家高速公路联网畅通,加快区际省际待贯通路段建设和交通繁忙路段扩容改造;推进内河集约化、规模化港区和沿海港口大型综合性港区、专业化码头建设。2017年,计划完成公路、水运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万亿元,新增高速公路5000公里,新增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500公里。
在国家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同时,各省也纷纷出台《“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强化交通支撑发展和服务保障能力。其中,安徽省“十三五”期间将扩容改造12条合计832公里繁忙路段,续建12条合计627公里公路,至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200公里;福建省将投入7500亿元打造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升级版(其中,高速公路1370亿元、普通公路2010亿元、港航530亿元);湖南省将投入4050亿元建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其中,高速公路1750亿元、干线公路1400亿元、农村公路520亿元、站场150亿元、水运230亿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建设计划投资1800亿元以上,至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5500公里;陕西省“十三五”期间将实现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6000公里。随着各地交通运输规划的落地实施,交通行业建设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2、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交通信息化发展空间巨大。2016年5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智慧交通建设,以行业信息化重点工程和示范试点工程为依托,推动交通运输信息化迈入全面联网、业务协同、智能应用的新阶段,努力实现交通运输信息化上下贯通、左右联通和内外融通,促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未来将重点建设新一代交通控制网示范工程、智慧公路示范工程、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和E航海示范工程等四项交通运输信息化示范工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计,2016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达498亿元,,未来五年将继续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97%,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066亿元。
目前,国内交通行业解决方案和产品已渐趋稳定,公司能够利用资金、技术、渠道和品牌优势完成全国化布局,将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问题:公司所处行业是否有准入门槛?行业壁垒体现在哪些方面?
回答:企业进入交通信息化行业有一定的准入要求:首先是资质,住建部对从事公路交通工程信息系统建设企业实施资质管理制度,工信部对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也实行资质管理。必须符合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工程业绩和经营实力等方面的规定,这些要求成为其他企业进入本行业的主要政策壁垒。其次是人才技术限制。本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安全性要求高。另外,本行业涉及门类范围广、产品众多、企业每一次成功的系统集成设计、工程施工和项目运作经验将对企业继续提升在本领域的市场地位,以及限制其他企业进入本领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是资金要求。由于整个工程项目从设计、设备采购、施工、调试到维护各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做为周转金,因此,从事该类业务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
公司作为国内专业从事交通信息化建设的优秀企业,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核心,从组织结构、运行体制、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入手,依托自身的软件研发实力,开发出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产品,并成功应用于多个行业信息化领域。未来,公司将在产品、技术和管理上多下功夫,力争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问题:公司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如何?
回答:公司崇尚“创新与实用并重”的研发理念,紧密贴合行业需求,参照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进行针对性的产品和系统开发,在提升研发效率的同时,高度关注产品的实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产品性能,着力构建产学研一体的研发和生产模式,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公司已拥有百余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近30项,公司的信息化产品多次荣获“安徽省重点新产品”称号。
2017年,公司将围绕关键技术领域,持续推进技术创新,积极开展以V2X车路协同、移动互联、环境感知等关键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交通控制网应用技术研究,构建新一代交通控制信息管理、协同管控和运营服务体系,实现路网承载能力和交通出行需求之间的平衡,提升交通运输安全控制水平;创新行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打造新常态下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产品,建立交通运输全过程动静态数据感知与监控、交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运行综合分析及决策支撑以及集公众出行、交通营运和汽车后市场于一体的智慧化服务体系。
同时,公司将以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为导向,基于分布式系统架构和港航私有云平台,以码头操作系统(集装箱CITOS、散杂货GCTOS)为核心,逐步推进港航信息化产品线的升级换代,建立健全各系统间的接口标准,形成产业链生态竞争优势;按照“平台+数据+服务”的发展理念,以中国港口网(http://www.chinaports.com)、领航者EDI平台、船舶跟踪系统、集装箱跟踪等SaaS系统为载体,进一步强化“线上业务运营”和“线下业务运作”相结合的能力,注重大数据分析能力和PaaS服务层建设,逐步实现各SaaS应用向“微服务”架构转型,通过“通用平台+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港航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问题: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对公司发展有何利好?公司是如何布局“互联网+”交通领域业务的?
回答:国家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对于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业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公司作为交通信息化领域的龙头企业,主动融入“互联网+”交通产业革命浪潮,将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公司主营业务有机融合,依托既有的技术平台和数据资源,广泛参与ETC全国联网、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港航EDI平台建设等全国性行业重点项目;同时,公司积极利用资本市场,通过设立互联网产业基金、成立车联网公司等战略投资渠道,广泛寻求优质合作伙伴,为企业更好地分享“互联网+”发展红利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以中国港口网(http://www.chinaports.com)、行云天下、华东数据、航运细分市场服务为载体的“互联网+”业务平台,深入挖掘高速公路及港口航运大数据,高效服务行业管理、公众出行、港航物流、航运供应链管理,在细分市场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服务领域开展增值服务,为企业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问题:请介绍一下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方案,目前实施进展如何?
回答: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员范围为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核心业务骨干,参与员工总人数不超过310人;资金来源为参加对象合法薪酬、自筹资金和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筹集资金总额上限为7,500万元。
本员工持股计划设立后委托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并委托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东兴金海27号计划。东兴金海27号计划份额上限为7,500万份,以二级市场购买等法律法规许可的方式取得并持有标的股票。
截至2016年11月11日,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通过东兴金海27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从二级市场共计买入公司股票4,616,241股,成交金额为73,268,458元,成交均价为15.87元/股,买入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1.32%。
目前,本员工持股计划所购买的股票尚在锁定期。
问题: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如何?
回答:公司将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大局,以“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和“互联网+”产业革命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大交通信息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存量业务,做快做优增量业务,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结合自身行业、市场和技术优势,以交通大数据为基础,以专业性服务为支撑,加快业务创新步伐,积极开展“互联网+”交通与“互联网+”港口航运等新兴业务,实现产业协同增效;充分利用资本平台,寻求优质合作伙伴,深入践行集团化发展战略,外延式扩张和内涵式增长并重发展,致力于成为中国一流的交通信息化系统方案提供商和运行维护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