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利欧股份 (002131) 2017-04-14
一、介绍公司情况
1、2016年经营数据解读
1)业绩回顾
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73.54亿元,同比增长67.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71亿元,同比增长153.32%;扣非后净利润5.29亿元,同比增长158.76%;每股收益0.37元,同比增长94.74%;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为9.11%,同比降低1.6百分点。年末总资产为112.91亿元,同比增长34.4%,净资产73.78亿元,同比增长28.92%。
数字板块业务高速发展,制造业板块稳中向好。2014年开始,公司持续在做并购,收入和净利润持续增长。2014-2016年公司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59.96%,净利润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8.15%。2016年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1)万圣伟业和微创2015年仅12月份业绩并表,2016年全年业绩并入;2)2016年9月并入智趣广告的业绩;3)原来三家公司自身的业务增长较好。
2)分行业介绍
分行业来看,2016年的收入中,互联网业务占比72.84%,制造业务占比26.66%。
制造业板块:稳中向好,收入平稳,毛利率逐步提升,预计2017年业绩继续平稳增长。
互联网板块:高速发展,2014-2016年公司收入年复合增长率134.03%,毛利率保持平稳。从6家子公司来看,净利润总和4.94亿元,全部完成业绩承诺。其中,2014年收购的3家公司,2016年为业绩对赌的最后一年,3家公司全部完成了业绩承诺;2015年收购的万圣伟业和微创时代,前2年也完成了业绩承诺;2016年收购的智趣广告,也完成了第一年的业绩承诺。
3)其他重要事项说明
利润分配方案: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0.37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25股。4月21日开股东会,会后确定具体分配时点。
股权激励:由于方案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股权激励费用的问题,今年15%的行权比例未能行权。
2、可转债情况
前几年,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方式是定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证监会收紧定增。为了进一步促进公司业务发展,获得经营所需的资金,公司制定了可转债计划。从市场来看,可转债兼有债性和股性,对投资人而言没有亏损风险,利息收入是有保障的,同时还有额外收益的可能,因此比较受欢迎。
3、未来展望
2017年百亿销售目标,增长主要依靠营销业务。其中,媒介代理等体量较大的业务更容易有较大增长。外延并购方面,我们会持续看RTB产业链的技术型公司,不过面对国内较强的外汇监管环境,并购节奏可能不如市场预期那么快。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增强公司竞争力,成为亚太地区领先的数字传播集团。
二、Q&A环节
Q1:移动端流量整合毛利率下降的原因?相比之下,PC端流量整合的毛利率没有太大变化。
A1:万圣伟业和微创都有移动流量整合业务,而PC端流量整合只有万圣伟业在做。
移动端来看,两家公司的属性不同,万圣伟业的流量偏中长尾,毛利率较高;微创的移动端主要采买的是头部流量,毛利率较低。从并表范围来看,2015年并表了两家公司1个月的收入,其中万圣伟业的占比较高;2016年并入了万圣和微创的全年业绩,其中微创的权重提高了很多,因此导致整个板块的毛利率降低。
Q2:百度和360采购长尾流量的价格是否有变化?流量客户结构情况?
A2:今年流量价格没有太大变化,整体趋势是往上走。从客户结构来看,百度和360占比较大,但随着流量直销业务的增长,以及Google等其他媒体的进入,占比在逐步降低。除了百度、360之外,主要客户还包括金山、搜狗、2345等。对我们来说,也希望保持相对均衡的客户结构。
Q3:长尾流量采买的成本情况?
A3:中长尾媒体没有太大的话语权,主要跟着终端价格走。
Q4:万圣伟业2016年的业绩较好,增长较快的原因?2017年的增长展望?
A4:万圣伟业在长尾流量运营的市场份额国内领先,增速较快的核心原因是流量直销模式的较好效果。此外,万圣伟业管在核心业务之外还拓展了其他业务,比如媒介代理等。
2017年的业务策略一方面是持续布局其他流量入口,比如我们在2016年已经与携程、12306展开合作,布局包括线下流量在内的多渠道流量入口,也储备了与微信小程序有关的流量资源;另一方面,随着流量资源的增加,以及流量直销模式的持续推进,万圣伟业可以做得更好。
Q5:已经完成业绩对赌的3家公司,目前的整合情况如何?
A5:1)从业务层面来看,集团层面有专门的整合部门,同时业务的整体结构也较好,业务协同性较好;2)从团队的角度来看,对赌到期的公司的主要管理层都还在,原因是看重集团的平台;3)从集团来看,用人机制、文化建设、薪酬体系等方面做得较好。此外,集团对于内部创新项目扶持制度较好,提供资源支持,并让员工持股,相关制度的设计在行业内属于较好的。
Q6:股权激励没有行权,是否会通过其他方式执行?
A6:内部还在研究,很多措施都会做。
Q7:数字营销业务各公司今年的收入增速预期?
A7:1)两家创意公司2016年的收入合计已超过4亿元,这几年积累了很好的专业能力和口碑,本土的品牌客户成长得很快,因此,2017年仍将保持较好的增速;
2)媒介代理仍将是占比最高的业务,增速力争超40%,这取决于公司的商业策略,冲量是较容易实现的,未来我们会采取更进取的业务策略,由此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媒体端的影响力,并吸引更多客户。
Q8:现在很多广告公司业绩不好,是公司自身问题还是行业问题?未来是否整体行业板块估值会下降?
A8:各家公司的差异较大,整体行业还是往上走的,目前媒介投放每年还有20%以上增长。从横向来看,美国的数字化率为50%,中国只有20%-30%。未来随着90后为代表的互联网用户成为消费主体,行业将会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Q9:商誉减值方面,一般公司会如何选择处理方式?
A9:对赌三年完成后,每年都要进行减值测试。一般而言,一家公司前三年业绩表现较好,后续几年也会维持较好的业绩表现。
Q10:我们代理的媒体主要包括?
A10:全覆盖,头部媒体是我们的优势。营销公司的话语权是基于媒体投放量大小。毛利来自向客户收取的服务费以及媒体的返点,包括常规返点和超额返点。
Q11:与广告主签订协议时长多久?
A11:我们与广告主的协议一般是有一个框架合同,具体执行是一单一单做。
Q12:广告主的行业结构分布及比例?
A12:从收入来看,电商的占比最高;其次是汽车。
Q13:从数字板块营收结构来看,国内外的占比?
A13:不同业务不同。创意业务,国外品牌较多;媒介投放业务,本土品牌较多。
Q14:广告主更注重精准投放,我们的广告转化率在行业内处于什么水平?
A14:精准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Q15:目前数字板块的客户数量是多少?
A15:2000多家。
Q16:公司是否考虑过布局数字平台上下游?
A16:目前我们暂时没有考虑营销以外的业务。具体来看,我们的营销业务结构也是相对完整的。不过随着行业逐渐发展,我们也会去拓展新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