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晨光生物 (300138) 2017-04-19
2016 年公司整体营业收入 21.4 亿元,增长将近 70%,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 9250 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34%,扣非后净利润 7350 万,同比增长 47%。收入增幅高于利润增幅,主要因为公司今年除了主营业务外,增加了一部分原料贸易业务(该类业务毛利较低),导致了收入规模的增长是高于利润的增长。产品销售方面:2016 年辣椒红销量首次超过 3000 吨,连续第八年稳居世界第一。辣椒精销售超过 900 吨,仍然保持世界第一位置。叶黄素 2016 年销售达到 2 亿克,产量和销量位居全球前列。其他小品类像花椒提取物、甜菊糖、营养级叶黄素几乎实现翻番增长。生产、技术、管理方面:棉籽蛋白生产线 2016 年通过自动化改造,整个岗位实现人员缩编,大概生产岗位人员减少约30%。同时甜菊糖车间也进行了改造,在投入支出比较小的情况下,产能增长约 50%。除了这些大项目外,其他一些小
2的生产点,也在不断改造提升。公司现在在谋划一是进一步扩大生产自动化操作点和生产线的量,二是改变生产工艺和指标参数,减少用人数量,为工厂未来国际化拓展做好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储备。项目建设:公司一方面在莎车及周边地区进一步推广万寿菊种植面积,同时在莎车子公司新建一条万寿菊加工线,为万寿菊进一步扩量在前期加工上做准备。同时印度万寿菊项目也在正常推进,预计 2017年能够投产。
2017 年经营计划:立足现有产品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像辣椒红更多的是发挥公司整体在市场上的行业领导地位,抓住行业调整的机会,进一步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辣椒红晨光在生产端优势已经很明显,未来进一步扩大空间要通过原料基地的建设,包括采收模式和原料品种的选择上。叶黄素:2017 年主要是通过进一步增大原料的供应,也就是原料基地的建设,来进一步占领产品销售市场,叶黄素 2016 年销售为 2 亿多克,2017 年计划实现大的增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甚至谋划市场份额过半的目标。棉籽蛋白:一方面是整体发挥加工的平台优势,同时在 2016 年对棉籽糖、棉酚这些产品开发的基础上,2017 年争取将这些新产品的生产进行固化,增加新的利润点,争取把棉籽类产品对应到终端产品,走出大宗商品的范围。甜菊糖:2017 年计划将去年代工的产量,变为自己销售,即将该条生产线的产能大部分以自己销售为主,这块业务在收入构上将发生大的变化。其它小品类: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持续发挥加工和技术方面的优势。
1、从报表上看,四季度单季收入增速 90%左右,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了 33%,主要受资产减值损失和营业外收支的影响?
一是因为年度数据在本年度内的追溯调整,一季度公
3司本部棉籽加工线搬迁到了新疆的克拉玛依,搬迁费用、损失约 500 万元;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前三季度有近 300万元的收益(核算科目为“投资收益”),年度审计时要求把这部分数据调整为非经常性损益。这两个年度内追溯调整,影响了四季度的经营利润约 800 万元。二是印度子公司生产的辣椒籽和辣椒渣,在销售给客户后,部分经销商性质的客户超范围使用,其被当地政府调查,造成印度子公司相关产品的滞销、价格阶段性下降,对此计提了约 1000万元的存货减值。三是研发支出,公司四季度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公司自有产品、新产品的研发增加,四季度研发投入增大。
2、2016 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存货减值,大概有多少能在2017 年冲回?有没有测算过?
这部分数据毕竟还是需要根据市场情况才能确认,公司正在积极与当地政府协商,争取早日能够销售,具体数据尚不能确定。
3、主要的几个产品,辣椒红、叶黄素、辣椒精,量的增长不错,主要从哪些方面来的,能跟做一下拆分吗?
今年辣椒红的销售增速将放缓,叶黄素 2016 年销售 2亿多克,2017 年计划销售 3 亿克,辣椒精 2016 年销售 900吨,今年计划是销售 1300 多吨。市场上更多的是看重价格优势和品质优势,因为公司的客户大部分是专业级的用户,其对产品的如何应用已很熟悉。叶黄素源于公司在新疆原料基地的布局,自 2013 年起公司开始在新疆地区作基地布局,截至目前基地的建设和扩建均比较顺利。
4、去年叶黄素的基地大概有多大?今年呢?每亩的产量会不会提高?
去年基地种植面积好像是 7 万多亩,2017 年计划是 10万亩,已经落实到 9 万亩;从收益角度来讲,种植万寿菊
4花的收益要比种棉花更合适,每亩产量不会有太大变化。
5、2017 年原材料成本下降相当大吗?原料价格上怎么进行判断?
2017 年原材料成本将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万寿菊花类似于订单种植,价格比较稳定,与去年相比不会有太大变化,可能会稍微降一点。辣椒精主要的原料是印度的辣椒,去年印度的辣椒价格整体是在一个相对高位,今年采购价格预计同比约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的下降,价格下降了更有利于公司采购到更多、优质的原料。辣椒红要看今年下半年的原料价格,公司的定价模式更多的是成本加成模式,毛利主要取决市场上的资金平均收益率和竞争对手的竞争差异。
6、相比竞争对手,甜菊糖产品公司优势明显吗?未来呢?
生产端:目前来看公司在生产加工方面优势明显,公司去年给甜菊糖行业前列的一家公司做代加工(其新增产量均由公司来代加工),公司收取的加工费低于其自己生产所产生的生产成本,所以说从生产加工方面来讲,公司竞争优势比较明显。销售端:2016 年下半年公司已有少量的产品在销售,从市场反馈来看,公司产品很有竞争力。今年公司调整业务结构,代工业务将减少,更多的是自己生产、销售。
7、甜菊糖的市场地位演变会不会像叶黄素一样,需要到某个节点才能体现比较明显的优势?
甜菊糖和叶黄素不太一样,叶黄素市场的总量或者市场占有率更多的取决于原材料的种植情况,它的原材料是鲜花,须有自己的原料基地才能控制或把握原材料的供应量。甜菊糖原料较容易保存,且其种植适应范围广,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区域上都可以种植,更多的是关注加工和技
5术方面的优势,做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8、甜菊糖加工公司成本优势明显吗?
在生产加工方面,公司是有成本优势的。但从公司内部核算角度来看,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甜菊糖的总糖得率是 90%,比辣椒红 98%以上的得率,未来还有比较大的潜力,包括甜菊糖下脚料中其它的有用成分的提取。
9、2016 年天然色素的毛利率是 11%,看了十家提取物企业毛利率,有 22%的,有的还是新三板的,理论上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应是比他们更高的,以后有没有一个提升空间呢?
植物提取行业是由很多细分的行业组成,不同的提取物品类,由于它处于发展阶段不同,毛利水平是不一样的。辣椒红是其中一个大的品类,公司的毛利率约为 13%,行业最高。比 2015 年已经在回升,未来逐渐会恢复到一个更合的毛利水平。
10、辣椒红、叶黄素向未来看格局是好的,那以后提升后,毛利率大概是什么水平?
叶黄素前几年处于行业发展初期,曾经有过比较高的毛利率,也有亏损的时候,通过这几年的行业整合,现阶段毛利在百分之十二三,如行业进入稳定期后,正常的毛利应该在 20%左右。辣椒红行业已经过几轮的整合,公司的利润是来源于行业的平均毛利加上和同行的竞争优势。
11、目前重点发展的品类是?在近两年会不会有放量的品类?
相对来说已经储备比较成熟的品类,像甜菊糖是能够放量的产品;在研发投入上,公司做的更多是为三五年以后做储备。去年整个研发费用投入比较高,一方面是现有品类的研发,在现有生产的产品基础上扩展周边品类,另一方面是做新产品的储备。
12、2016 年研发投入大,近两年会不会有突破性放量的产品?
各类产品必须要做到成熟,才会放量。现在晨光在做未来 3-5 年的储备。现有产品做的比较好的是棉籽相关产品的深度开发,如:棉籽糖(它是一种功能糖)、棉酚;晨光目前有独有技术,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提取,市场有一定的空间。番茄红素去年通过研发做到了 60-70%的提取率,成本相当于市场售价的 40%左右,而竞争对手成本相当于售价的 60%左右,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公司希望同番茄红素排名前列的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其增长应该是较快的。设备工业化、自动化研发:公司棉籽加工线通过自动化改造,员工人数减少 1/3。目前人工成本占公司总成本的比重较低,减少生产用工对公司整体影响不大。但用工少的自动化生产线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未来公司全球化资源配置,公司可以直接投入标准生产线,在工人使用数量、培训、管理方面可以投入的更少、更快速,可以抢占先机。公司还将积极开展甜菊糖、罗汉果、虾青素、叶黄素酯、菊粉等品类的研发。
13、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提取和分离的工艺技术上。公司是以科技研发为带动的植物提取企业,在研发方面每年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储备了较多的项目/品类/技术,获得了多项省部级奖项。行业很多公司只做单一品种的经营,公司上市后通过将储备品类的做大做强,已从单一品种,做到了多品种综合性植物提取企业,背后动力就是技术趋动。另外,在产能的综合利用上,当品类增加后,很多生产线是可以共用的,这样减少了生产线闲置率,也可以为其他企业代加工,收取加工费。
14、中药提取物目标,医药方面的发展方向?
7
这是 2015 年提出的发展方向,中药配方颗粒比较适合晨光,该方面公司在生产加工、中药原料的综合开发上具有优势,但在销售上不具备优势,销售渠道、药店终端资源目前尚不具备。
15、从各个业务拆分来看,现在贡献更多的好像是棉籽类的业务,这块主要是受益于棉籽的大众行情往上走的吗?
分拆来看,在收入方面贡献最多的是棉籽贸易业务,大约有 4 到 5 个亿的收入规模,但是它在利润上占比并不太高。从毛利角度分析,棉籽贸易有 10%的毛利,但是这块需要再扣除资金成本和销售费用,从报表上也可以看到销售费用增长是比较快的。2016 年整体利润贡献最大还是辣椒红色素。
16、该类利润未来几年是否能够持续?
大宗商品行情往上走,大概是从 2015 年半年度开始的,其行情波动较大,相对来说,贸易类业务波动率会小很多。公司的优势不在于大宗行情的把握,而在于加工技术方面。在 2016 年大宗价格上涨了之后,公司并没有受益多少,因为好多棉籽产品都提前把价格锁定。避免或减少大宗行情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发挥自有优势,是公司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