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埃斯顿 (002747) 2017-04-28
一、公司情况介绍
二、问答环节
1、 问:近期国家对机器人产业规范的方面是否有新的政策导向?
答:国家不鼓励不具备核心部件、核心技术的企业进入机器人领域,近期设定了需要通过 CR 认证的行业准入门槛。
2、 问:公司收购 BARRETT 的逻辑是什么?
答:公司收购 BARRETT 的逻辑是为公司长远发展提前布局,公司现有业绩的快速增长是多年前开始积累基础的显现,所以公司始终坚持与收购对象在技术、市场的协同,要为公司长远发展带来空间;
(1)BARRETT 的微型伺服驱动器的技术非常深厚的,未来无论是在工业、军工方面都有很好的应前景;
(2)BARRETT 具有很强的协作机器人技术,协作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可以帮助埃斯顿工业机器人进入人机协作领域,发展空间巨大;
(3)BARRETT 康复机器人已通过了美国 FDA 认证,其柔性机器人技术结合埃斯顿的核心部件,为公司未来进入康复机器人领域建立技术基础;协作机器人、微型伺服项目会很快启动;埃斯顿会寻找具有医疗器械资源背景的合作伙伴进入康复机器人市场。
3、 微型伺服驱动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前景?成本是否贵?
答:伺服驱动器微型化后可以直接安装在工业机器人的机械臂上,通讯、电缆连接等都会简化很多,实现一体化,与 BARRETT 在这方面的整合已在测试,成本不贵。
4、 问:请介绍公司近期投资的 BARRETT 在康复机器人业务方面的情况?
答:BATTERR 核心技术在于微型伺服及协同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是其进入的新领域,目前已取得美国 FDA 认证,已在医院、研究机构使用,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BARRETT 与我们合作是看中埃斯顿有核心部件的技术以及康复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与埃斯顿合作可大大降低康复机器人的成本,使得该产品不仅能进入医院,还能进入有康复需要的平常家庭。
5、 问:TRIO 与埃斯顿的技术及销售渠道如何整合?
答:目前 TRIO 与埃斯顿都有各自的销售渠道,TRIO 是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交流伺服系统+运动控制器完整解决方案销售时,将优先 TRIO 的销售渠道,以利于公司的产品增加在中、高端运动控制的应用市场。TRIO 的控制器与埃斯顿交流伺服间的技术是双向全面开放的,正在进行充分整合,驱控一体化是未来的方向,目前合作进展情况良好。
6、 问:公司近期收购兼并了很多优秀的公司,公司这方面的优势是什么?
答:以 TRIO 为例,他们非常认可埃斯顿在交流伺服方面取得技术和市场的成绩,基于驱控一体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双方产品具有很好的整合基础;另一方面,埃斯顿管理层具有非常好的整合国际资源的能力,包括行业经验、语言交流、沟通能力等。
7、 问:请介绍公司对收购的海外公司是如何管理的?
答:与意大利 Euclid,公司作为 Euclid 的参股股东,每年将例行参加其股东会,与 Euclid 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将机器人 3D 视觉技术用于埃斯顿;公司已与Euclid 在国内成立了由埃斯顿控股的合资公司,依照公司《控股子公司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与英国 TRIO,已完成股权交割,公司管理层已于 4 月去英国完成了接收工作;每季度公司会召集由双方管理层参加的会议,每周会召开技术、产品协同会议,加快协同步伐。
8、 问:美国近期的税收改革有利于制造业回归,是否对公司形成冲击?
答:美国并没有主流的机器人生产厂商,如果美国减税会带动制造业的复苏,公司会充分利用美国的税收改革,通过设在美国的子公司销售公司的控制器、交流伺服系统和机器人产品。公司会充分利用国外优秀的人才、技术、研发力量建立研究中心,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9、 问:公司工业机器人产品使用了自主的交流伺服系统,2016 年年报中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增长 167%,而交流伺服系统业务增长 40%,这两者是否存在数据重复计算?
答:该数据已经过合并抵销,以最终销售的业务类型进行收入数据归集。
10、 问:2017 年一季报各业务模块的的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答:2017 年一季度公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同比增长在 180%以上,交流伺服系统业务增长 40%-50%左右,金属成形机床业务保持稳步增长。
11、 问:公司智能制造系统业务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
答:目前智能制造系统业务除锂膜等行业外,比较集中在汽车、家电行业,公司希望将这两个行业做大、做透。
12、 问:公司目前年产工业机器人 1,000 多套,主要应用的方向是什么?
答:主要是焊接领域,埃斯顿的焊接机器人目前已进入二、三线汽车整车、农用车、新能源汽车厂商。应用于钣金行业的工业机器人是国际首款六自由度的折弯工业机器人,目前市场需求较多。
13、 问: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增量来源?
答: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增量来源主要包括对其他品牌机器人替换、机器换人的新增需求、后续改造需要等。
14、 问:国产工业机器人与国际四大机器人厂家的差距主要有哪些?
答:国产工业机器人与国际四大机器人厂家的最大差距在于市场对品牌的认可度,此外还有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差距。四大在市场上已经经营了 30-40年,埃斯顿只有 5 年,公司会通过为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树立市场口碑,逐渐消除品牌差距。目前埃斯顿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可靠性与四大已相差不大,对品牌的差距我们会需要一个过程来克服。
15、 问:FIR 预测中国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未来几年国产替代进口工业机器人的程度有多大?
答:主要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速度,埃斯顿会在其中是比较领先的企业,但目前国内的整体情况偏弱,所以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其他相关产业也要有相应的发展,埃斯顿有责任、有信心与国内同行一起尽快提高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整体竞争实力。
16、 问: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的增速高于智能装备核心控制功能部件的增速,但毛利率却有所下滑,原因是什么?
答:公司工业机器人的业务规模在快速增长,在进入某些行业、战略性大客户时采用了一定的价格策略,这是公司整体发展战略上进入新兴行业的需要,是短时间的状况,未来毛利率水平会逐步恢复。
虽然毛利率是有所下降,但由于采取了大客户战略,相应的销售费用及管理成本也有所下降,总体来看对净利润率的影响不大。
17、 问: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的净利润率水平是否会得到提高?
答:随着埃斯顿品牌得到更多的市场认可,销售收入会快速增长,摊薄固定成本,规模效应显现后,其净利润率水平会持续提高。
18、 问:公司使用自主核心部件的比例?
答:公司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控制算法是自主研发的,硬件方面除 RV 减速器外,控制器、交流伺服、手腕关节减速装置、机械臂、电气控制柜等均为自主,自主化成本率达到 80%以上。
19、 问:公司产品在 3C 行业的应用情况如何?
答:除部分 3C 行业标杆客户的智能制造系统业务外,目前公司运动控制器、交流伺服系统、工业机器人均进入这一领域,3C 行业的设备或系统集成商是我们的客户。
20、 问:对今年金属成形机床行业的业务情况怎么看?
答:预期 2017 年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预计今年下半年的增长情况比较乐观。
21、 问:公司订单提前期?
答:智能装备核心控制功能部件交货期较短,一般是按单生产;工业机器人交货期一般为一个月左右,智能制造系统业务视订单大小及复杂程度,交货期一般是 3 个月起。22、 问:公司是否享受各级政府对机器人厂商的区域性补贴?
答:目前公司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的销售覆盖范围是全国,在国家各部委支持的机器人及智能产线的项目中,因公司的产品、技术和服务优势,埃斯顿有较强的竞争力;各地方政府对机器人厂商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补贴政策,目前仅埃斯顿湖北子公司有相应的受益;公司会考虑在重点制造大省逐步设立智能制造系统的业务机构。
23、 问:近期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有所下降的原因?
答:公司属于制造业,该行业的国内企业以承兑汇票作为主要结算方式,由于销售收入的上升,本报告期以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的收款增加较多,2016 年度应收票据余额增加了 5,523 万元,增幅为 83%;但目前的现金流量表仅考虑了现金、银行汇票等方式,未纳入应收票据,国内制造业的现金流应结合应收应付票据的现金流来分析会更合理。
24、 问:公司对研发费用的控制是否有一定的限制?
答:近几年,公司研发费用一直保持占营业收入 10%左右的水平,公司非常重视研发的投入,我们会在充分论证市场、投入与产出等多方面指标后,决策并实施研发项目的投入,没有特别的费用控制。
25、 问:公司对吸引和激励高层次人才的措施有哪些?
答:公司于 2015 年 8 月、2017 年 1 月分别推出了第一期、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加大了核心人员对公司的粘合度;同时公司在业界的品牌度和南京的地域特点也较好的吸引了高层次人才。
26、 问:公司是否有接班人计划?是否考虑家族式管理?
答:公司不是家族式管理的公司,现有管理团队成员主要为公司高管持股平台及股权激励计划的参与者,他们的年龄梯队主要集中在 70、80 后,是公司的中坚力量;未来,公司会继续引进中高层管理人才并进行相应的激励。公司有信心做好公司管理的传承。
27、 问:是否可以说明公司高送转及近期终止的收购事项?
答:由于公司股本规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授信额度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提高公司在投融资活动中的能力,公司推出了 10 派 2、10 转 20 的高送转的利润分配预案以增大股本;
关于近期终止拟收购股权收购事项,本次重组事项已事先咨询且经过申请也取得了省级主管部门审批,但由于未能获得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公司于近期终止了本次收购,公司正在构建新的方案,在该方案事先征求国家相关部门意见后,不排除后续有继续合作的可能。
本次接待过程中,公司与投资者进行了交流与沟通,严格依照信息披露相关管理制度及规定执行,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未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同时已按深交所要求,安排调研人员签署了《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