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丽珠集团 (000513) 2017-05-23
一、投资者提问环节
问:能否介绍公司重点品种及潜力品种的一季度销售情况?
答:参芪扶注射液由于部分省份执行了最低中标价,今年一季度增长稳定,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4%。
促性激素领域增速约19%,其中亮丙瑞林微球有超过50%的增长,而尿促卵泡素、尿促性素及绒促性素由于去年基数高,只有个位数的增速。
潜力品种艾普拉唑肠溶片仍保持约50%的高速增长,鼠神经生长因子40%以上的增速。
另外,部分双跨品种开始在医院销售发力,增长提速,如抗病毒颗粒一季度有40%的增长。
问:土地处置后,公司获得的现金是否考虑外延式并购,并购标的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答:这笔资金进来后,公司还是会主要聚焦在医药产业。首先,可以投入到自身产品的研发,加强及丰富现有的研发管线;其次也可以考虑外延式的并购。
并购的方向也会主要专注于医药产业,符合公司特色专科药物和精准医疗的长期发展战略。其一,是以专科领域为基础,以产品为核心,不断丰富现有专科领域的产品线及扩充新的专科治疗领域。其二,以技术平台为中心,强化现有抗体技术平台及微球技术平台的行业优势,同时吸纳新的高端技术平台;在生物药与精准医疗方面,定位于中国市场,放眼全球市场,希望能与国际生物药企业达到合作共赢。
问:能否谈谈公司目前单抗项目的进展情况如何?
答:单抗作为集团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从2010年开始组建并启动项目研发,现阶段已经组建了近200人的生物药研发团队,其中总监及以上核心研发管理人员均来自于美国从事10年以上生物药研发经验的专家,目前单抗在研项目10个,7个为创新药,各项目均进展顺利。
其中,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人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获得Ⅱ/Ⅲ期临床试验批件,进入Ⅱ期临床研究;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rhCG)获得临床试验批件,启动Ⅲ期临床研究;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获得临床批件,正在准备I期临床;重组人源化抗HER2单克隆抗体注射液项目获得临床批件,正在准备I期临床;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已完成临床试验申报,资料送至CDE正在技术审核中。
未来公司生物药坚持创新为主、仿制为辅,立足国内市场,定位全球市场的研发思路,希望通过各类合作,进一步丰富单抗产品线,加快在研抗体项目的国内申报工作以及国际注册的步伐。
问:现阶段公司在精准医疗布局的进展如何?
答: 丽珠是目前国内仅有的同时拥有体外诊断、抗体靶向药物、全国性重点医院检验、病理及临床与市场推广资源的医药上市公司,这使得公司可以在精准诊断相关设备与试剂注册生产销售、伴随诊断产品研发、抗体试剂配套生产、医院临床研发与推广成本节约等精准医疗领域业务在内部进行有机结合并发挥协同效应,形成产业链,从而向以“精准诊断+靶向治疗”为主的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方向发展。
2015年5月,丽珠与美国一家专注循环肿瘤细胞富集的Cynvenio公司签署投资协议,2016年3月Cynvenio与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合资协议,设立了珠海丽珠圣美医疗诊断技术有限公司,主要负责LiquidBiopsy?相关产品的全球生产以及中国地区市场的注册审批、技术开发以及市场销售等业务。2016年12月,丽珠基因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完成,初步形成“丽珠试剂+丽珠单抗+丽珠圣美+丽珠基因”的精准医疗的产业链布局;
未来我们将积极寻求国内外项目,通过商业合作等方式,不断丰富精准医疗产业布局。
问:简要介绍公司的微球平台以及在研项目的进展?
答:2015年,长效微球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落户丽珠。2016年底,丽珠将微球中心从研究院划拨单设,其运营管理能力得到加强。
丽珠微球中心的技术带头人是徐鹏博士,目前为止国内已上市的国产长效微球针剂产品的两个厂家的技术均由徐博士提供。近期还有另外一位在微球研发、质量和国际注册有丰富经验的海归博士也加入了丽珠的微球平台,后续也还会吸收更多微球领域的国际技术人才。
公司作为国内微球制剂产品产业化具有显著领先优势的企业,秉持以产业化为导向的研发思路,在研品种多为新药或国内首仿药物。在研品种中,曲普瑞林微球(1个月缓释)正在申报临床研究,开展临床前研究的项目有近10项。
未来丽珠将继续加大对微球技术平台的建设投入以及后续产品的研发投入,加强产品的市场推广、开发工作。
问:能否介绍公司目前的销售团队规模及销售模式?
答:公司的营销改革自2012年开始启动以来,2013年在云南省试点成功并逐步推广,2014年做到全国推广,如今已基本实现各个省份的全面覆盖。近两年,公司加强二级以下医院渠道开发,不断壮大销售精英团队,现阶段销售人员有近万人。
现有的销售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目前的销售模式取消了以前的代理商大包模式,现阶段公司主要推行自建队伍的销售模式,加强了终端控制力。第二,按照产品特性,区分了销售团队,细化了定向管理。现阶段公司的营销队伍主要分为处方药、生殖产品、OTC、普药等销售团队。第三,加强了产品的组合销售,强调重点品种与潜力品种的组合,对潜力品种的开发速度和销售业绩推动明显。第四,近年公司坚持细化终端考核,积极推进产品渠道下沉,加强基层医院的开发,加大低产医院的上量。
总体而言,公司营销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虽受“营改增”、“两票制”、医保控费及药品招标降价等医改政策的持续影响,但公司提前做了调整和布局,通过营销改革有效地降低了业务风险,稳定了业绩的增长。
问:公司原料药业务板块的经营情况如何?未来发展规划如何?
答:目前公司仍处于战略调整阶段,集团2014年成立了发酵类原料药事业部,在2016年及2017一季度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公司通过对人员、资源的有效整合,对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的不断优化,使得盈利能力大幅提高,为公司的利润增长作出了贡献。
目前公司对原料药业务的发展要求是“转型升级、规范发展”,在不加大固定资产投入的情况下,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特色优势产品的开发与升级、扩大海外规范市场的收入占比,与此同时,加强安全、环保、质量等管理工作,不断规范,稳健发展。
由于原料药业务与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不符,故在条件与机会成熟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剥离仍是公司战略考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