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普利制药 (300630) 2017-05-31
一、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周茂介绍公司基本情况:
普利制药成立于1992年,2005年-2006年开始做国际化,公司起步时规模不大。到2016年开始批量研发,注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年约有5-10个左右的品种在国际市场上注册。国际销售品种的数量是很关键的因素,我们研究了国内外主要的制药企业,很少能靠1-2个品种来占领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在于多品种的稳定供货。国内市场我们偏重控释制剂,适应症包括中老年疾病、镇痛,儿童包衣掩味,后续继续面向儿童的用药,在口服制剂上继续开发新的品种。将来口服制剂也会做国际化认证,同一产品会在美国和中国同时申报。
二、互动交流:
1、海南和杭州在业务上的构架与分工?
海南以注射剂,原料药为主,杭州以固体制剂为主。
2、依替巴肽的原料在哪里采购?
依替巴肽在国内有4-5家供应商,目前公司是外购原料。
3、目前公司研发人员情况?
目前公司研发人员杭州60多人团队,海南有20多人做工艺放大。核心平台技术在缓控式、干混悬剂、包衣掩味。
4、海外制剂为什么选择做针剂?
国内有很多企业拿到ANDA,大部分是口服的品种,当时我们为什么没做口服,而做注射剂。口服药原料药DMF印度人很多,另外国际化企业比较多,发力时间在90年代,我们落后人家十几年,比如Dr REDDY、阿拉宾度等,一家企业数十个甚至数百个ANDA品种,并且申报到全世界,在这样的规模和体量上,我们和他们在口服做竞争是很难的。口服在美国是在零售终端为主,对价格敏感度较大,不仅在原料药价格还是制造成本我们都没有优势,这时候原料药要和制剂要一体化,这些公司和华海药业是很类似的,慢慢成为国际仿制药工厂。
我们考虑到针剂竞争和口服比相对较小,对于GMP要求高、对环境和水质要求高,欧美及印度做针剂的厂商也很少,适合我们切入。
我们开发品种的策略是,这个品种是否有商业机会,我们才会去开发。我们的角度不是从自身的产品结构出发,而是从市场角度考虑。我们选择一亿美元或者更小的品种,一般大的厂家是不愿意去开发的,所以我们会选择体量不是特别大的品种开发;另外,和国内原料药厂家进行联合申报,降低费用和开发风险。
5、上市品种在美国如何销售?
目前我们是通过当地经销商来销售,不同的品种我们会选择不同特色的经销商。
6、欧美上市品种申报程序和周期
欧盟需要一年时间审批,美国需要一年半时间审批。一个注射剂品种从研发到获批需要两年到三年的时间。
7、15亿的产能在具体品种上怎么规划?
主要是目前销售的品种,如地氯雷他定、双氯芬酸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曲美布汀和双嘧达莫等。
8、一致性评价问题:
公司在积极准备一致性评价的项目。
9、美国销售集中度高,公司签订合同的客户是哪一些?
我们不同品种和不同销售商合作,我们选择有能力的销售商。
10、海外利润率是多少?
不同的产品利润率不同,我们参考成本,市场价格等多种因素,根据每个品种在市场上的价格(可以查到)预测价格和成本的空间进行报价。基于商业原则,我们报价预留的利润也是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