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金财互联 (002530) 2017-06-07
主持人:各位投资人,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各位百忙之中来参加金财互联的电话会议。首先金财互联于近期完成更名,从公司的角度而言就更加体现了长期在互联网财税服务的战略核心。同时,从今年的年报与公司跟市场的交流至今,公司也有很多想法已落地,所以今天我们特别荣幸邀请到公司的董事长朱总和副董事长徐总,跟各位投资人针对近期的情况做一个交流。
朱总:非常感谢各位有时间来参加会议,首先我简单说一下我们总体战略重心的变化。去年重组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以财税服务和热处理服务为主,公司在重组之初就确定重组完成后将以财税服务为战略重点,因此整个上市公司的更名也是围绕这个重心的转移。从5月31日正式更名以后,金财互联作为上市公司的名称,体现了公司今后战略重心的改变,但也并不是说放弃原来的热处理产业,关键就是在战略重心上会侧重于金财互联的业务发展,这是第一个总体的考虑。
第二个,在战略重心确定以后,更名仅仅是一个战略重心转移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在实质内容上、在整个公司的战略布局上,也将围绕这个重心来开展各项工作。在年报中我们也做了一些简单的披露,当然几个月以来各项工作也正在落实,同样的,除了自身产品的不断丰富之外,也是围绕着金财互联的重心,具体的内容等会儿我们请徐总更详细的给各位做介绍。
第三点,在整个业务的发展过程中,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在战略重心确定后,在战术步伐上面也会有步骤、有计划地来推进和实施,在实施层面也会按照确定的方向继续向前走。落实到具体层面上,因为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局端和企业端业务,其中最重要的大数据服务也已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围绕这些战略布局有一些具体的措施,也是在以徐总为核心的团队带领下逐步落地的。时间上我们希望能够在最快的时间之内,将我们原来确定的计划落实生根,有些工作已经在不断的开展,包括我们的产品发布会和推介会,这方面的工作后期有机会的话还可以邀请投资人参加,谢谢。
主持人:两三个月之前,公司也在深圳做了产品的发布会,那有请徐总对公司近两三个月的进展情况和落地情况,包括战略布局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徐总:我就简单的把我们金财互联的主业跟各位投资者做一个报告。首先,金财互联从去年开始提票财税,现在我们拓展到业财税的智能一体化,3月29号在深圳做了第一个发布会,之后在北京、青岛、福州也陆续做了几场。总的来讲,我们的业务还是在快速推进中,第一,原来的财税管家,线上的运营在按计划推进,比原来的计划还超出了一点预期;第二,我们进一步加大业财税智能一体化的研发进度,同时在市场上通过资本进行布局,主要是三块内容:第一块在原有网报省份里面进一步扩大更多省份的份额,尤其在华东区域,包括京津冀也在快速对接;第二块,在依托线上用户跟数据为主的基础上,我们加大了城市级服务网点的布局,主要是跟各个省、各个省会城市的会长级单位,建成一种合伙制的模式;第三,会跟一些在专业的财税领域比较强的咨询、税筹等专业公司,一同打造智能产品。所以总体都在稳健的推进中。
二、Q&A
问:公司的网站、微信公众号感觉缺少互联网思维,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首先可能是定位,我们的定位是大数据服务公司,在基于大数据的财税服务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当初就侧重在用户的体验上,强调安全,它是跟用户定点推送的,可能就忽视了投资者在这方面,因为公众看到的跟用户体验到的是两个不同的频道,所以这一块我们可能要加强跟投资者这边的交流,这个方面接下来我们会加强一下。
问:产业基金的进展?
答:基金的进展我们一直在落实,时间上稍微耽误,我们在对架构和方案上面稍微做了一些调整,这个工作一直在正常的进行中,基本上已经落实了,我们在方案上面会逐步按照标的的要求同步跟上。另一方面,产业基金发布后,市场上有很多认可我们的资金方,各基金都各有不同优势,都看好我们,并想寻求合作,在这方面我们也在进一步的考虑比较中。品牌基金和政府基金都各有优势,我们需要系统考虑:含成熟完整的进入、发展和退出路径。不出意外的话,争取尽快有实质的落地。
问:公司3月份公告拟以1.9亿收购青岛高新金财,且有对手方会用转让价款总额的70%购买公司股票,目前市场环境不是很好,现在有买股票吗?
答:我们当时在收购的时候确实有这样的约定,我们也希望把工商变更手续尽快落实完,因为青岛高校原来的主营业务有两块业务,一块业务是财税服务,另外一块是能源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剥离的问题,因此导致工商变更登记的手续稍微耽误了一点,但原来合同约定的事项会严格按照合同执行的。
我们的做法是把标的变成
问:现在公司已变更成互联网财税公司,也是想做互联网平台型的公司,那么是不是应该定期向投资者公布一下互联网数据?比如说分每个季度或每个月,我们的企业用户总数,企业付费用户数等,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公司是不是实实在在的按照业务布局,增速是怎样,投资者借此对未来的盈利情况做一个预测的依据。
答:投资者说的有道理,我们会加强这一块,因为成长中的公司跟传统公司不一样,这个以后我们会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近期的数据,我们会在半年报中尽量把大家关注的一些问题体现出来。
问:公司对2017年的年度利润大概有什么样的计划?如果是EPS是四五毛钱的话,这个股价还是撑不住,大概会做到多少利润,关于这方面有没有计划呢?
答:公司整体的计划、整体的业务发展都比较理想,我们对自身发展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在半年报的时候我们会如实披露整体的经营状况。然后,我们没有太关注短期利润,重点关注公司核心竞争力打造,关注持续增长。另外,全年来看,是一个增量的过程,往往后面的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是加速的过程,我们重点是打造业财税本身的数据,依据数据去挖掘新的产品。
问:公司大数据应用这一块主要是做些什么内容呢?有什么产品储备?
答:首先,我们一直说票财税一体化,现在我们卡在税务的这个入口,由税务到财务。我们认为,财务机器人必将成为未来的趋势。现在每一笔发票已经是电子化了,你看最近的文件里面会发现,普通的发票都要填编码和单位,简单开办公用品已经不行了,所以企业的两套账慢慢变成过去了。关于每一个企业的销售数据、财务数据、税务数据,我们现在都已经打造了企业自己市场化的云平台,而不是税局的了。而且在我的云里面,数据的每一笔经营交易数据(含销项和进项),整个上下游都可以关联起来了,这样对于精准营销、经营实况,从原来的事后核算变成了事前的实时掌控,关于这一块我们也会推出系列的产品,相信这块产业在明后年是一个大的爆发期。整个业界在变革之中,大家关注新闻会发现,金三之后逃税很难了,企业的财税合规成为刚需,你开一张发票不入单也不行了,税务局掌控的。关于大数据这块,接下来大家可以从后续的公告中看出我们的布局。我们目前注重的是这块的人才、数据、用户的积累,没有急着把它变现,因为用户体验是最关键的。
问:公司在大数据这块有什么相关的产品储备吗?
答:产品陆续都会发布的,我们大概会推出财税风控产品、财税机器人等,企业员工、财务人员及企业老板的协同产品,提升用户的体验。
问:产品什么时候可以发布?
答:大概在四季度,因为我们不是做那些简单的财税,我们的定位是大数据公司,那我们下面的网点就是用于解决问题,例如用户在线上碰到问题的时候,有一些专业人员和机构去跟他在线服务、属地专属服务。
问:可以详细说下推出财税机器人?
答:我认为大数据的核心首先是数据,数据的来源和数据的丰富程度。我们原来是税与财,现在把业务的经营数据和凭证也放在云端。早期的报税用户是税局的,不是我们的,现在我们把税局用户转成金财互联的用户,这个环节带来了经营过程中和业务过程中产生的发票、财和税的数据。在云端打造出了业财税数据中心,业务发生的时候,在云端自动为财务和税务的核算生成凭证,这样随时可以做核算跟管理,就由原来的事后变成实时核算,当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都是事后的核算。税务总局已推出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控,企业自身为了合规,也需要财税健康检查产品。依托大数据业财税数据中心,依托财税法规及机器人深度学习等算法,将核算与管理实现自动化、实时化。
问:公司成立了并购基金,前三家企业已经完成了收购,后面的并购计划和推进计划可不可以披露一下?
答:并购基金本身的话,我们目前主要是三块领域:第一块领域,我们重点会拓展华东跟京津冀,网报、电子税局市场进一步扩大,目前公布了一家,接下来还会有陆续的公告,进一步扩展地盘,重点在华东。
第二个就是我们有线上用户之后,各省份需要专业的服务团队。专业人员的积累和培养需要时间,因此我们在全国各地整合城市级的专业服务机构和人才,各地的原专业财税服务机构本身都具有专业人才,且这些专业服务机构自身利润也不错,只是比较分散,服务的工具和知识库较缺乏,我们把这些机构和人才进行整合形成网点布局,同时赋予他们专业服务工具和知识库,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再把我们线上用户分配给这些专业人员,按合理的利益绩效规则完成增值产品的用户转化。实现公司平台、专业服务机构和专业人才共创多赢局面。
第三,我们会收购一些高端的财税机构,构成服务中心,提升基础网点的专业服务能力,通过中心与网点线上协同互动,把基础会计师提升成中级会计师,中级变高级。所以是三大块的布局。
问:2017年的收入利润情况?
答:局端的收入和利润应该会保持稳定。企业服务会占到方欣科技的百分之八九十左右,我认为接下来3-5年,我们的业务都能保持快速增长,所以当前没有过度的关注利润,发展核心能力是关键。我们是在跟时间赛跑,大家也看得到,国外的一些公司在国内都在大力扩充人员,平台投得很大,我们也在快速的构建核心能力,我们对用户跟业绩是比较有信心的。
问:公司把这些线下的公司整合到一起的时候,有没有实现财税闭环的操作?比如说培训、报税,包括财务规划,包括企业的系统性服务。
答:过一个季度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系统服务的展现。在我们打造企业的云中心之后,其他的咨询、培训、税筹等,跟这个就是完全关联的,而如果没有大数据做依托的情况下,上面的那些只能变成单个的服务,而不能变成标准的云服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