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清新环境 (002573) 2017-07-03
问:公司如何看待火电行业脱硫脱硝新的展望?公司认为还有哪些行业具有潜力?
答:电力行业仍可有所作为。尽管国家大力整治电力行业烟气排放污染,但目前电力行业烟气治理发展并不均衡,大机组发展情况较好、小机组发展情况欠佳。大机组按照政策规划到2020年完成改造,未来几年仍有一定空间。小机组市场则空间更大,2015年小机组对于公司工程业绩的贡献约为5-10%;2016年提升至15-20%。未来火电领域的一些非常规污染物也有望纳入排放标准,根据国际经验以及行业发展趋势,未来电厂烟气中除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尘等常规污染物,还可能将汞、三氧化硫等纳入监管范围。
非电行业市场潜力很大。从中国煤炭消耗量来看,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耗量的60%,这其中约45%用于火电厂,剩下的用于工业领域及居民散烧等。若行业空间与煤炭消耗量成正比,则非电行业市场大于电力行业,且非电行业单位投资额将大于电力行业。电力行业单体规模较大,规模效应显著;非电领域单体规模较小,规模效应将显著小于电力行业。非电领域还包含各种工业过程烟气治理,包括水泥、玻璃、石化、冶金等行业中的一些工业过程都会释放大量大气污染物,这些都是未来大气治理的增量空间。
问:公司在非电领域是否还有优势?
答:公司起步于脱硫、脱硝至超低排放,市场培育比较好的也是电力行业,火电领域烟气治理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公司在技术上坚持自主研发,SPC-3D技术为公司原创、独创技术,具有效果好、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的高性价比优势,这也是近几年公司市场占有率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非电领域的推动力一是政府标准提升,二是执法力度严格,这都有利于技术型公司的业务拓展。公司向非电领域拓展主要还是看技术优势。非电的问题在于行业多,业态复杂,污染物成分及比例不一样,如有的行业氮氧化物高,有的尘高,有的二氧化硫高,因此非电领域的烟气治理需要更多个性化的设计以及参数调试。目前公司已经向非电领域比如钢铁、石化、碳素、有色等行业进行拓展。公司将现有SPC-3D技术进行适用性的改进,并对非电行业氮、硫、尘污染物之外其他污染物指标的要求进行相应配套改进,以达到排放标准。
在石化领域,公司已经做了相应的布局,即年初现金收购北京博惠通80%股权。石化行业集中度高,博惠通有成熟的渠道能力,并拥有10多年的行业经验,主要从事脱销、输灰等业务,公司收购后可以实现技术和渠道的协同。在有色领域,公司与中铝采用合资模式进行合作,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提升业务运营效率,是一个多方受益的合作,目前推进较为顺利。在钢铁与建材等行业,目前还是以EPC为主。
问:降低脱硫脱硝电价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答:国家还未正式出台相关政策,公司为民营企业,在市场化的竞争下,公司参与BOT项目投标,中标电价都是市场竞争电价,且运营合同中相关条款对保底电量及价格等核心条款进行约定,与环保电价补贴并不直接对应,因此电价补贴政策对公司影响较小。但降低脱硫脱硝电价也有好处,可以帮助公司打开市场空间。此外脱硫脱硝电价补贴大致在十年前确定,而这些年技术进步带来综合成本降低,公司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问:公司现在的市场占有率很高,接下来还有什么新的策略?
答:公司现有火电超低改造EPC业务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非电领域的EPC会有比较迅速的增长,而BOT部分未来几年会有适当扩张。未来公司也不排除用并购、合资、合作、资产购买等多种模式进军更多细分行业。
问:公司现有技术对非电领域的适用性怎么样?
答:非电领域烟气治理有望进入快速增长期,公司技术储备丰富。未来公司将持续优化研发非电领域相关治理技术,使非电业务板块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现有技术对非电领域的适用性方面,烟气治理方面的技术有相通性,但需要在技术参数方面进行相应调整,进行二次开发的工作,目前在多个工业领域公司都有项目落地实施。公司研发团队也在针对其他的污染物储备相关技术,以应对未来广大工业行业气、水、固等多种污染物的治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