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达实智能 (002421) 2017-08-08
一、公司展厅参观
二、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达实智能以“让城市更智慧,让建筑更节能”为经营宗旨,以信息化、智能化、物联网技术为依托,聚焦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和智慧建筑三大细分领域,以“技术+金融”的商业模式驱动,提供智慧城市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与运营服务。智慧医疗领域依托集团医疗资源优势,运用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产品,采用“技术+金融”的双轮驱动策略,以PPP、融资租赁、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种商业模式,为智慧医院建设提供涵盖绿色建设顾问、智能化系统、医疗净化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医疗信息化系统、互联网医疗平台等建设及运营服务;为城市提供涵盖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居民健康服务平台、远程医疗等专业子系统的区域医疗综合解决方案,探索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应用及运营服务;智慧交通领域借助上市公司平台优势,与政府及优秀的轨道交通企业深入合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智能化及节能整体解决方案,产品线涵盖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综合安防系统、乘客资讯系统以及门禁出入口管理系统等,已为深圳、成都、长沙、广州等九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提供了解决方案。智慧建筑领域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智慧工业园区、数据中心、大型商业综合体、政府公建等领域提供高品质定制化的智能化及节能解决方案,服务案例遍及全国。
三、自由交流
问:同样是做医疗产业,公司与东软集团、东华软件、万达信息等公司业务有什么区别?
答: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有一定的历史因素的影响。达实主要是倾向于提供软硬一体的整体化解决方案。传统的信息化公司商业系统不涉及环境设计。我们的强项在于整体的集成能力,客户定位倾向于新建、改建、扩建医院。医疗信息化300亿的市场规模,竞争比较激烈,如果走传统路径的话,我们很难超越他们,所以我们希望走一条跟其他公司不同的路。
问:公司做的洁净手术室、轨道物流系统等跟尚荣医疗业务有什么区别?
答:切入点不同。从设计开始我们会有意识的在医院的投入环节做一些区分。从医院的设计角度做的更专业,更好的满足医院对环境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整个系统的设计,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上,融入新技术,提高医院效率,改善病人和医生的环境。我们从专业化的角度,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更好,从技术上来说我们做的更细分和专注。
问:智慧医疗PPP项目的资金成本
答:我们做PPP项目一般只做医院,目的是专业化,我们不是金融企业,不是央企,我们拼的不是资金成本,拼的是细分解决方案的能力。医院保障强,现金流较好,具备PPP项目特点。融资成本和项目所在的区域挂钩,不同的区域,融资成本会差很多。其次与项目本身的情况有关系,如果是当地的老医院,在银行中有很好的信誉,可能融资就会比较容易。同时我们会采用利率浮动机制锁定利率,以基准利率为基础,保证利差。
问:淮南项目的盈利模式
答:首先它是一个项目,项目会有不错的收益;其次是数据运营的收益。我们的项目公司会有数据的运营权,3年建设期7年运营期,在这7年运营期当中,这个平台所产生的数据,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些数据变现。比如我们引入平安科技、华大基因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会有一些利益分成的机会。
问:建筑是公司的传统业务,建筑行业有4000亿的市场,为什么公司战略中将其放在次要位置?
答:公司一直是很稳健的,每一步都会做个整体的规划。建筑行业4000亿的市场,我们做了10多亿,市占率并不高,建筑行业的集中度相对低,我们更倾向于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增长快,周期性弱的板块。之所以从建筑方向切向医疗方向,因为医疗有较长的产业链,从建设到IT系统到后期数据运营,建筑很难将这个链条串起来。聚焦智慧医疗主要为了保证当期的业绩增长和未来持续性的增长。
问: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建筑三大板块的竞争格局
答:每个版块都足够大,我们的转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渐进式的,从客户的基础、商业的形态方面都有一定的延续性。从竞争格局来讲,智慧建筑行业具有典型的“大行业小公司”特征,整体产值大,区域性的公司多。地铁领域我们主要做机电设备和控制系统,信号方面难度最高,合同额最大,主要是国外的几大厂商在做,通信方面主要是华为、中兴、阿尔卡特,综合监控系统主要还是现有的六家公司在做,如和利时、清华同方、国电南瑞、宝信软件、浙大中控和达实智能。地铁里面有不同的系统,大家在各自的领域有一些侧重点,但由于政府采购市场会有一些波动性,有大年小年。从智慧医疗来说,我们主要以IT加智能化为核心做整体建设,行业内公司业务各有侧重。
四、公司与投资者已按深交所要求签署调研《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