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星源材质 (300568) 2017-08-10
一、介绍公司的2017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
公司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666.89万元,同比减少2.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91.73万元;2017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446.4万元,同比增长116%。
主要对外投资情况:
1)设立香港子公司:公司投资3000万元成立了星源材质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公司将以香港子公司为境外平台,推进公司跨境交易实施,为公司境外投资及国际市场合作开发、技术引进与交流提供便利。同时,布局海外市场并购,充分利用香港市场资本、税收等优势,降低财务成本,实现跨越式增长。
2)设立全资子公司常州星源:为推进“年产36000 万平方米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及涂覆隔膜项目”的实施,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常州星源。
3)增资恩泰环保:公司积极探索和尝试向目前我国仍严重依赖进口的高分子功能膜方面的技术产业化进行拓展,力争将公司打造成全球领先的知名高分子功能膜研发和制造的一流企业,实现“做全世界最好的功能膜”的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公司综合盈利能力。公司以1500万元向恩泰环保进行增资,占本次增资完成后恩泰环保注册资本的比例为5%。恩泰环保于2016年11月1日成立,目前仍处于建设期,恩泰环保主营其他功能膜领域的反渗透膜及纳滤膜的设计、研发、生产。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截至2017年 6月30日,公司累计已使用募集资金434,975,383.12元,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为170,764,229.45元。基于公司湿法隔膜产能规模较小,干、湿法结构比例严重失调,这种状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抗风险能力;特别是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出新的标准,市场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湿法涂覆隔膜需求大幅上升,公司现有的湿法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严重制约了公司业务承接能力和增长性的提升。为此公司将原募投项目“第三代高性能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扩建项目”变更为“年产36000万平方米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及涂覆隔膜项目”,并由公司设立的全资子常州星源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负责实施。
公司发行可转债情况:
为满足公司发展的资金需求,扩大公司经营规模,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公司考虑自身实际状况,拟通过公开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发行规模不超过4.8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年产36,000万平方米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及涂覆隔膜项目”。该预案将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二、投资者提问环节
1、公司上半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答:主要受 2017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退坡和补贴标准从严,以及各地方补贴政策未及时落地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下游客户电池厂家对电池隔膜产品的需求有所减缓,特别是第一季度公司出货量低于上年同期;公司产品销售价格有一定程度下滑;根据电池技术进步及市场需求变化的要求,公司主动对相关产品的工艺及规格进行了针对性的研发投入,公司研发支出同比大幅增加。
2、公司湿法产能投放情况?
答:公司控股子公司合肥星源今年新增2条湿法产线,单线设计产能为4000万㎡;公司全资子公司常州星源“年产36000万㎡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及涂覆隔膜项目”建设期为33个月,目前已开始建设,分两期建设:一期、二期各建设年产18000万㎡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及涂覆隔膜,预计一期将在2018年底投产。
3、常州项目的设备从哪里采购? 为什么要选这家公司的设备?
答:常州的主线设备从德国布鲁克纳采购的,主要是考虑德国设备的精度更高,并结合公司自身的工艺技术优势而定制化。
4、公司产品成本构成情况?设备折旧占产品成本的比例?
答: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占比约为35%,人工费用约为20%,制造费用约为30%,燃料及动力约为10%。公司制造费用中主要是设备折旧,干法设备折旧占产品成本的比例较湿法设备折旧占产品成本会低一些。
5、公司是否有向韩国LG化学供应湿法隔膜?
答:公司有向LG供应湿法隔膜。
6、合肥星源的湿法产能主要是针对哪些客户?产品价格如何确定?
答:合肥星源的定位是优先保障合肥国轩的隔膜供应。对合肥国轩的供应的产品价格将参考市场价格协商确定,以保障产品价格的公允性。
7、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答:公司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为聚丙烯(PP)及聚乙烯(PE),聚丙烯(PP)及聚乙烯(PE)为石油衍生品之一,无论国产还是进口价格均随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但聚丙烯及聚乙烯占公司产品成本比例较低,因此其价格的波动对产品成本影响较小。
8、公司在其他功能膜领域的拓展情况如何?
答:公司增资恩泰环保,恩泰环保主营其他功能膜领域的反渗透膜及纳滤膜的设计、研发、生产;今年年初公司决定成立美国硅谷材料研究院、日本大阪材料研究院,上述材料研究院的设立将从功能膜新技术研究、新材料技术信息跟踪、人才队伍培养、优势项目引进国内产业化落地等方面为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同时也将为公司利用美国、日本在功能膜产业界的高端人才加盟,在新型功能膜产业化方面构建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