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中颖电子 (300327) 2017-09-04
首先由董事会秘书潘一德先生向参会的境内外电子行业分析师及投资法人介绍公司的情况、产品市场和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然后现场用英文回答了来访者提问,具体内容见后:
1、来宾问:公司在显屏驱动芯片的情况?
潘一德:公司看好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在国内市场的发展机会,子公司芯颖科技持续扩大研发队伍,加大研发投入。2016年芯颖科技的AMOLED芯片旧产品因为规格不适合市场主流产品的需要,因此实现的销售较少;2017上半年已成功交付客户委托开发的芯片,为客户点亮了非量产的AMOLED柔性屏,完成产品验收。芯颖科技的新产品正在持续开发,未来一年内已经规划推出至少两款新产品。公司贴近客户,有PMOLED的研发经验积累,在AMOLED显示驱动芯片研发投入已有多年,已有高分辨率AMOLED显屏驱动芯片的设计和量产经验。国内AMOLED驱动芯片市场规模确实还没起来,期间难免会有胜负,公司还在持续开发新产品。公司除了为和辉光电量产过AMOLED芯片外,还与国内多家面板厂有合作或接洽,配合面板厂提高良率,需等待国内AMOLED屏厂产能释放的时点。产品主要应用在手机上。主要竞争对手来自于海外。柔性屏和硬性屏对显示驱动IC的差异不大,AMOLED柔性屏难度主要是在面板厂,驱动芯片可以放置在特殊封装的软板上,再由软板与柔性屏幕相接,因此公司开发的芯片既适用于硬性屏也适用于柔性屏。
2、来宾问:公司mcu的内核是用几位的?
潘一德:根据客户产品的需要,公司现有的4位内核可取代市场上部分8位内核产品,8位内核产品可取代部分16位或32位产品,公司新产品的开发逐步展现高端化、复杂化趋向,更多的新产品将采用32位内核。公司正在开发32位内核产品未来主要用于变频空调。
3、来宾问:公司半年度的经营情况?
潘一德:公司上半年销售增量主要来自大家电及电机控制芯片,同比增速最快是锂电池管理芯片。公司大家电市占份额持续快速增加,而电机控制芯片也在几个应用领域进入量产,开始增加营收贡献,销售占比接近2/3。锂电池电源管理芯片已经通过国际级笔电品牌大厂的质量认证合格,实际效益可能在2018会开始逐步显现,如果进展顺利,2019年对业绩贡献有机会更明显。上半年公司子公司芯颖科技已成功交付客户委托开发的芯片,为客户点亮了非量产的AMOLED柔性屏,完成产品验收。芯颖科技的新产品正在持续开发,未来一年内已经规划推出至少两款新产品。由于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加大,且去年盈利实现大多集中在下半年的特性,我们预期全年的盈利增速可能会跟公司的销售增速逐渐趋近。市场份额的提升还有一定的空间。
4、请介绍公司研发投入情况?
潘一德:公司费用的绝大部分是研发费,随着子公司芯颖科技引入外部资深研发团队及公司持续地研发投入,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研发费也会保持增长,估计每年同比增长1成至1.5成左右,研发费用都是当期费用化的。
5、请介绍公司大家电产品的经营情况?
潘一德:公司产品偏工控类,销售量增长较为稳定,大家电产品以定频空调、冰箱、洗衣机为主,公司在家电、电机应用领域的芯片销售占比接近总销售额的6成,估计家电芯片销售中大家电主控芯片约占4成,小家电主控芯片约占6成。家电芯片全球市场规模约50亿。我们自己估计,市场上每2台微波炉就有1台是用公司的主控芯片,每3台电磁炉就有1台是用公司的主控芯片。目前,公司大家电的客户还在扩充,主要是受益于芯片国产化的优势,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公司变频空调的控制芯片一直有的,在为客户提供芯片的同时,还为客户提供方案,目前采用的是双内核,分别运用于空调的主控和电机,在应用上给客户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推广,2017年主要推动国内客户进行试生产,实现小量生产。公司的电机芯片产品可应用于抽油烟机、电动自行车、PUMP等产品;变频芯片可用于滚筒式洗衣机、变频空调等。公司有贴近客户服务的优势、有成本竞争绝对优势,公司已经在逐步推展实现国产替代,市场应该还有上升空间。公司是家电主控单芯片最大的国产芯片供应商,国家政策上积极支持芯片国产化,客户配合国家政策多采用国产芯片的意愿有提升可能,我们的客户不但生产质量获得保障,产品也更具竞争力。
6、来宾问:公司芯片的晶圆代工情况?
潘一德:公司的晶圆代工厂主要看芯片应用的需求而定,往来的主要有和舰,华虹宏力等,公司芯片的成本主要是晶圆、封装测试。目前硅晶圆的价格相对稳定。晶圆代工视制程的不同一般需要1-3个月,封装测试要1-2个月。部分产品线对制程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部分产品为了降低功耗将由8寸晶圆生产转向12寸晶圆生产。
7、来宾问:能否介绍一下公司的家电智能化的情况?
潘一德:对于智能家居及智能家电的发展我们还是长期看好的,智能家居及智能家电的产业还在起步阶段,公司的物联网产品微控制器部分已有用32位内核及低功耗的蓝牙开发出的芯片,会用于消费类的物联网、可穿戴产品,考虑将从无线键盘或健康医疗等应用领域切入。去年推出第一颗产品,目前有小量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