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博世科 (300422) 2017-09-08
本次由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邀约进行的投资者现场调研交流活动在公司举行。博世科董事长、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技术总监等高级管理人员接待了投资者一行。上午,董秘赵璇带领投资者们参观公司展厅,简要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与主营业务、技术优势,随后一行人在博世科会议室进行座谈和交流;下午众人走访项目现场并进行实地参观调研。以下为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介绍:
一、投资者参观公司展厅
公司董秘赵璇、技术总监朱红祥带领投资者们参观了公司的企业展厅,从公司发展历程、发展战略、科研成果和成绩、核心技术及业务、工程业绩、高管团队等几个方面向投资者作了简要汇报。作为拥有核心技术的综合环境服务提供商,博世科已形成了覆盖环评、检测、咨询设计、研究开发、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设施运营、投融资一体化等环保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开展水、土壤、固体废弃物、生态修复等全方位、多领域的综合环境治理,积极推动经济绿色发展与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投资者与公司高管进行互动交流座谈会
1、董秘就公司目前经营情况、项目承接情况、战略规划做简要介绍。
公司于2015年2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通过两年时间的积累,公司在基本面的转型,订单的落地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2017年是公司全面推进与落实未来五年整体战略发展规划的关键实施年。2017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2,558,001.99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6.17%;实现营业利润59,255,470.5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2.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东的净利润52,976,426.57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6.05%,经营业绩呈现较好增长态势。公司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均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与成果:
(1)大型订单获取能力突出、高质量订单储备体系支撑业绩持续增长
2017年上半年,公司在市政污水处理、市政给排水、土壤修复、城市内河及黑臭水体治理、流域水体生态修复、固体废弃物处置等环境综合治理市场拓展成效显著。2017年上半年度,新签订合同额24.46亿元(含中标项目),其中,新签订水污染治理合同金额19.89亿元,市政供水工程类合同金额1.33亿元,土壤修复合同金额2.13亿元,相关技术服务合同金额7,155.55万元等,逐步形成高质量订单储备体系,在手订单支撑业绩持续、稳定增长。
(2)PPP订单加速落地、效益逐步凸显
受益于PPP模式近三年来在环保行业的大力推广与实践,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PPP项目在手合同额累计达到83.95亿元(含已中标、预中标、参股PPP项目等),已中标或已签订的PPP合同额累计达到35.53亿元,业务版图分布广西、江苏、湖南、云南、湖北、山西,呈现由西南向中部地区延伸,并逐步拓展至北方地区的态势。订单落地数量与体量规模持续增长,业务内容涵盖乡镇污水处理、市政供排水、水体生态修复、固废处置等多元领域,部分已签PPP项目的实施、运营情况良好,PPP项目效益逐步凸显。
(3)打造精品标杆工程、项目实施运营能力全面提升
截至2017年6月30日,由泗洪博世科承建“泗洪县东南片区域供水工程”、花垣博世科承建的“五龙冲水库集中供水工程”、公司承建的“南宁·中关村双创示范基地人工景观湖维护服务项目”等均成为当地惠及民生的典范工程,取得了良好社会示范效应。公司对承建的每个工程项目都要求实施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着力创建样板工程、精品工程,以品牌赢得社会、行业的认可,积累丰富的项目实施、运营经验,以此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4)探索绿色生态新模式,全面推进第三方治理
公司积极布局地级市产业园区、工业园区配套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市政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业务市场,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推动公司第三方治理业务的发展。公司在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能积极带动当地就业与创收,通过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参与了当地扶贫攻坚工作,实现了生态和民生的双赢,彰显社会责任。
(5)提高设备制造能力,加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随着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尤其是近年来从工业污水末端治理、前端设备制造逐步向包括市政污水治理、河道综合整治、流域水体修复在内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发展,公司原设备制造生产基地已不能满足各区域项目工程建设和运行的需求,为实现技术集成、统筹投资、节约成本、质量优先的目标,公司分别在南宁、北海、长沙、株洲等地投资新建环保设备制造基地。
(6)进一步拓宽夯实技术研发工作,完善技术服务领域
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获得授权专利102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公司拥有技术人员454人,其中高级职称30余人,中级职称80余人,博士30余人,硕士140余人。在公司核心团队中,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中青年领军人才1人,环保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
2、投资者就其关心的问题向董事长、财务总监、技术总监进行提问
(1)博世科连续几年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未来几年公司业绩会来自哪些板块的贡献?哪些板块是公司发展的重点?
答:公司拥有核心技术、研发优势、资质优势的业务板块都会做。首先,公司会继续稳固传统优势的领域如工业污水处理、清洁生产等;其次,未来几年会加大力度发展如市政、给排水、乡镇污水处理、安全供水、土壤修复、流域治理和黑臭水体等领域。新兴板块如县级以下环境综合处理、黑臭水体、流域治理、土壤修复等是公司重点跟踪的板块,这些也是公司具有夯实的基础、先进核心的技术、优质的业务和较好完成能力的板块。而传统的工业污水处理、清洁生产是公司坚持领先地位的板块,不仅如此,公司在该领域保持持续研发创新的能力,新建3000多平方米的技术中心实验室为研发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2)经过国家新一轮环保督察后,公司在工业治理方面的订单是否有增长?
答:公司的优势在于轻工类的有机高浓度工业污水处理,目前公司在工业污水治理方面的订单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3)自2017年一季度以来,公司的业务订单呈现井喷态势,为什么公司能够拿到如此多的订单,公司能够在众多环保类上市公司中脱颖而出,除了技术上的优势,在团队建设和区域定位上是否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公司未来的市场布局是如何考量?
答:公司的订单签订数额从最初的几千万、上亿至目前的几十亿,这一过程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一步一脚印的必然结果。首先,公司从小订单中积累了技术优势和项目经验,然后逐步推广到大订单中;其次,做工业污水的技术含量更高,从工业污水领域转到市政领域的技术难度较小;最后,至三年前起公司已经提前布局黑臭水体业务,包括基础调研、突发应急处理等。公司把服务精神贯彻项目的始终,获得了政府方的认可和信任。有了技术积累和业绩支持,公司的订单逐渐增多。
(4)公司订单承接数量增多,是否面临资金压力?有哪些方式填补资金的缺口?
答:环保行业的资金缺口是每个公司都具有的,是该行业的特性。公司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在2017年6月公司已经拿到了发行公司债的证监会批文;其次,公司拥有其他更灵活的资金获取途径,并且持续良好地与银行合作等。目前公司承接的几个大项目都是与大型央企国企共同组成联合体进行开展,公司主要提供技术、设备支持和工程建造,融资压力被分散消化。
(5)公司目前的订单总额、新增总额,PPP项目的金额有多少?
答:截至2017年半年度披露日,公司在手合同额累计达到97.55亿元(含已中标、预中标、参股PPP项目等),已中标或已签订的合同额累计达到49.13亿元,其中PPP项目在手合同额累计达到83.95亿元(含已中标、预中标、参股PPP项目等),已中标或已签订的PPP合同额累计达到35.53亿元,具体可详见2017年半年度报告。
(6)订单实施的过程中,公司如何实现利润?预收账款和应收账款如何处理?项目资金的回收情况如何?
答:公司所承接的项目一定是公司拥有高技术含量的项目,且合理合规经营,现金流稳定。目前公司没有大的资金压力。公司作为社会投资方,以项目公司的名义去申请项目款是合理合规的,不存在无法回收的情况。
(7)公司开展的环评业务,对后续项目的引流是否落地?具体体现在哪一方面?
答:博世科的一大特色是全产业链,公司在收购了广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环评业务之后,产业链变得更齐全。环评的特点是站在全产业链的最前端,在内部有协同作用,能够第一时间获得项目信息,更早了解跟踪项目进展。战略布局上环评先行。目前公司的环评布局发展进度很快,在国内十几个省拥有自己的分支机构,且对博世科后期的项目跟踪十分有效,能够提升公司的竞争能力。
(8)公司的核心技术是ACM生物反应器(厌氧-接触氧化除磷脱氮生物膜反应器),在其他业务版块公司是否掌握有核心技术?目前在后续研发的技术有哪一些?
答:公司在每一个业务领域都拥有自己一个或多个核心技术,即只在擅长的领域发挥最大效能。同时公司成立了多个事业部,从研发到设备加工到后期运营都有一系列的团队负责。工业治污、城乡环境、固废治理、新能源、环境服务业五大板块都有自己的团队,即为了保证公司拥有持续的创新研发能力。例如,针对有机物污染土壤,完成土壤热脱附设备在项目现场开展的工艺参数优化,并引进瑞美达克油泥热脱附处理技术,进一步拓宽热脱附修复技术应用范围;完成微生物中试实验,工艺参数得到有效优化,开展微生物菌剂在石油污染土壤小试工作,进一步拓展微生物修复核心技术的应用领域等。
三、投资者走访项目现场并进行实地参观调研
在公司高管的陪同下,投资者们实地参观调研了南宁·中关村双创示范基地人工景观湖维护服务项目和南宁化工集团场地修复项目两个项目现场,通过参观,投资者从项目实施、设备制造等不同方面直观、充分地了解了博世科的业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