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埃斯顿 (002747) 2017-10-25
一、公司厂区参观
二、公司三季报基本情况介绍2017年 1-9 月,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6.65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49.84%,主 要系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同比增涨 130%,运动控制及交流伺服系统 业务同比增长 50%,同时收购项目并表也有贡献;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891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47.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 4,512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34.11%。
三、问答环节
1、问:请分析交流伺服和机器人产品的市场竞争格局,公司的优、劣势有哪些? 答:目前,国产自动化核心部件与海外品牌的差距不大,国产对国外品牌的 替代速度加快,国内企业近一、二十年持续投入的效果已经显现。随着中国品牌
不断被用户认可,国产自动化核心部件逐渐成为主流已是大趋势,国外品牌也认 识到这一点,国产品牌在不断壮大的同时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升。 公司在运动控制领域的竞争对手主要为欧系、日系品牌。公司的交流伺服系 统产品在很多领域正在替代日系品牌;收购 TRIO 后,公司正在以 TRIO 控制器+ 埃斯顿交流伺服的运动控制完整解决方案进军高端运动控制市场,目前已投放市 场,反应良好。 国产机器人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与国外品牌机器人相比还有较大的努力空 间,我们正在通过自身的研发努力以及和国外公司发的合作快速缩短差距。 与国内机器人厂家相比,埃斯顿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具有领先技术优势的国 际化研发人才团队,二是埃斯顿具有自有核心部件优势,工业机器人的控制器、 手腕关节减速装置、交流伺服均为自主,为保证产品质量,机械臂关键部件的机 加工也是自主的,成本可控;同时,控制器、交流伺服基于同一开发平台,可以 进行统一的产品维护及升级,客户体验更优。 与国际前几大机器人相比,埃斯顿具有性价比高、维护和服务响应速度快的 优势; 目前公司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国产机器人的领军企业之一,我们希望国 产机器人行业能够得到整体快速发展,由此埃斯顿机器人的发展将获得行业发展 带来的基础性支持。
2、 问:国际四大品牌对国内产能进行了扩充,面对竞争,埃斯顿机器人未来的 业务增量来自于哪里?
答:国内汽车整车行业的机器人已经处于高密度应用,由于国际四大品牌在 此领域已发展多年,且一线整车品牌有全球化供应链采购壁垒限制,国产机器人 品牌较难进入。未来,国内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将不只是依赖于汽车整车,已有分 析报告认为,消费电子的机器人应用已超过汽车应用,同时相比于汽车整车,未 来机器人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需求将会更大。 公司已与国内二、三线及新能源的汽车整车厂进行合作,包括其在海外市场 的智能制造产线项目的合作,但公司仍会将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埃斯顿机器人的 重点应用行业。 目前机器人在家电等消费电子行业的应用量正在快速增长,国产机器人只有 通过对自身技术研发的提升和较高的性价比优势来发展。对于新兴的产业、以及 新兴的技术如机器人的智能化、大数据,人机协作、分析应用等新技术方面,埃 斯顿与国际大的机器人企业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3、问:公司的核心部件未来将在哪些行业有较好的发展?针对这些行业将作哪 些技术储备?
答:公司目前的核心部件主要是针对装备制造业和工业机器人,未来希望能 为微型、小型的服务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行业提供核心部件,主要是发展关节控 制、行走控制、大脑控制技术和产品。公司正在将 BARRETT 具有深厚技术基础的 微型伺服本土化,利用公司已有核心部件的优势延伸成为在新兴领域的的核心部 件供应商。
4、问:能否介绍下公司的中期或中长期规划?
答:公司 IPO 招股书披露的 2015-2017 年三年发展战略规划,计划在 2017 年实现年销售收入 10 亿元,公司有信心实现该目标。公司目前正在制定 2018-2020 三年战略发展规划。
5、问:今年公司的外延并购较多,公司未来的并购方向?
答:公司的收购兼并主要是针对与主营相关的方向,寻找对未来发展战略有 帮助的国际领先技术或是具有销售渠道优势的标的,而不仅是单纯出于财务目的 进行收购。如果未来考虑并购的话,仍旧会围绕公司当前二大主业展开并且以海 外并购为主。 公司的布局更多的会考虑长远利益而不局限于眼前,以信息化方向为例,埃 斯顿已先行进行了投入,埃斯顿机器人已标配数据采集模块,与微软合作开发服 务于公司工业机器人本体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的微软-埃斯顿机器人云平台,为 客户免费提供远程数据采集,并将通过云平台共享机器人数据,实现客户生产设 备资源的优化、调整。
6、问:目前公司收购的标的主要是科研方向的,投入到产出周期较长,公司对 产出是否有时间表的考虑?
答: 上市后,公司已完成了多个研发标的项目收购。公司对现有业务有快速增长 的要求,研发项目有时间进度计划,但不会为了利润指标而影响到研发项目整合 的质量。 公司于 2017 年上半年完成了 TRIO 项目的收购,截至目前,基于 TRIO 控制 器+ESTUN 伺服系统的运动控制完整解决方案已投入市场,反应良好。
7、问:公司近期收购的海外研发标的较多,如何保证海外研发团队的人员稳定? 答:公司收购的海外研发标的目前没有出现研发人员流失的现象。首先,公 司在收购时会与海外研发标的的管理层进行充分沟通,相互认可,收购后会继续 保持海外研发标的管理层的稳定,给予其更多的研发投入支持;其次,为更好的 产生协同效应,公司在资源整合时,会将被收购企业的研发团队和公司现有研发 团队看作一个整体,由于公司现有研发团队管理层均为国际一线技术人才,在行 业经验的积累、语言交流、文化认同方面有先天优势,具备国际化研发管理的能 力。 收购后,一方面与海外收购公司进行定期的交流,公司会定期召集由海外研 发团队与国内研发团队参加的会议;另一方面邀请海外研发团队来公司交流,增 进相互了解,特别是让国内研发团队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状态得到了海外研发团队 的认可,同时国内的研发团队根据研发项目需要有计划地去往海外研发团队所在 地,现场进行海外联合开发。 与海外研发团队的合作,无论是现实状况,还是协同合作、资源整合的未来 期望都是非常正面的,技术资源整合非常顺利。我们有信心最大程度的发挥研发 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
8、问:公司在整合国际研发资源方面还有哪些动作?
答:近期,埃斯顿自动化欧洲研发和营销中心在意大利米兰成立。通过此举埃斯顿将整合欧洲一流的运动控制及交流伺服系统技术研发资源,加大对符合国 际标准的运动控制及交流伺服产品先进性技术、前瞻性技术和基础性技术的研究 和开发,同时增强开拓欧洲市场的力度,是埃斯顿在实施国际化战略上做出的重 大战略部署。 (1)基于公司总体技术战略的考虑 ① 协助中国研发总部,统一规划研发满足欧洲标准的技术和产品; ② 协助中国研发总部,进行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和控制技术的基础性技术研 究; ③ 研发代表工业自动化发展趋势的总线通讯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和产品; ④ 建设开拓欧洲运动控制及交流伺服系统产品市场的销售和技术支持中 心。 (2)符合公司国际化人才和市场发展战略 ① 有利于公司吸收引进欧洲优秀的高端研发人才,快速提升公司在交流伺 服电机驱动和控制等产品的性能; ② 提升公司在符合欧洲标准的通讯,安全、结构等方面的设计水平,提高 公司产品在欧洲高端市场适应能力; ③ 建立有助于加大欧洲市场的开拓力度,通过建立本土化营销和服务团队, 快速响应和服务当地客户,有助于实现公司品牌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9、问:公司三季报披露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增幅超 130%、运动控 制及交流伺服系统业务增幅近 50%,毛利率也一直平稳,但经营性现金流量 净额为负,原因是什么?
答:公司属于制造业,该行业的国内企业以承兑汇票作为主要结算方式,由 于销售收入的上升,近年来以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的收款日益增多,2016 年度应 收票据余额较 2016 年初增加了 5,523 万元,增幅为 83%;截至 2017 年 9 月 30 日,应收票据余额较期初增加了 7,670 万元。由于目前国内的现金流量表仅考虑 了现金、银行汇票等方式,未纳入应收票据,国内制造业的现金流状况应结合应 收应付票据的现金流来分析会更合理。另外,公司也在调整现金结算的方式,以 改善以现金结算为基础的经营性现金流,三季报已经有所改变。
10、问:公司的机器人核心部件是否有应用于其他品牌的工业机器人。
答:为公司机器人开发的专用控制系统、伺服系统目前尚未销售给其他机器 人本体厂商。
11、问:目前公司机器人本体的主要客户有哪些?
答:公司的机器人本体主要通过系统集成商进行销售,同时,对行业龙头企 业主要是自己销售。目前,公司已与汽车零部件、家电、3C、新能源行业的多家 龙头企业进行了合作。
12、问: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是否受此影响?
答: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整个行业都存在影响。由于公司收入规模快速增长, 具备对全球供应链整合的能力,所以虽然目前原材料价格上涨,但随着规模效应 及设计优化,我们还有不小的降本空间。
本次接待过程中,公司与投资者进行了交流与沟通,严格依照信息披露相关 管理制度及规定执行,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未出现 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同时已按深交所要求,安排调研人员签署了《承诺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