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恒华科技 (300365) 2017-10-31
本次投资者调研会议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董事会秘书陈显 龙先生向各位投资者介绍了公司 2017 年第三季度经营情况及各 业务产品线的运营情况;二是投资者问答环节,主要内容如下:
1、公司 2017 年第三季度经营情况 本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702.87 万元,较上年同 1 期增长 43.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396.39 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 63.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 益的净利润为 2,396.3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9.04%; 年初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5,081.05 万元,较 上年同期增长 54.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7,156.04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1.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 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6,665.67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1.93%。 按照业务类型划分,年初至本报告期末,公司的传统业务收 入为 24,884.01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 55.20%;“电+”产品收入为 10,324.63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 22.90%;EPC 云服务收入为 4,196.10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 9.31%;配售电一体化云平台收入 为 2,134.55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 4.73%;协同设计产品收入为 3,050.76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 6.77%;售电量大数据智能预测产 品收入为 400.00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 0.89%;遥知产品收入为 91.00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 0.20%。 2、云服务平台各业务产品线的运营情况 截至目前,云服务平台的注册用户为 56,514 个,其中注册企 业数为 4,229 家,主要增长的为企业用户。云服务平台主要的“电 +”平台注册用户 2.3 万个,注册企业 3,300 余个;遥知注册个人 用户 2 万余个,企业用户 320 家,月度活跃用户 4,573 家;协同 设计平台注册企业 440 家;配售电一体化平台注册企业 83 家, 覆盖省份 25 个,潜在用户 1,000 余家;EPC 工程总承包管理平 台注册用户 74 家;大数据产品(售电量大数据智能预测产品、交 易电价大数据智能预测产品)注册企业 12 家。
2、以下是问答环节,主要内容如下:
问题 1. 公司《黔西南州兴义市城市配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设 计、采购、施工 EPC 总承包合同》进展如何,在三季报中确认了多少收入, 截至年底能够确认多少收入?公司在贵州兴义、山西 落地的售电一体化平台,目前在三季报中确认了多少收入?
答:兴义 EPC 项目公司根据业主方的项目建设规划及项目资 金拨付情况执行,目前进展顺利;本项目在三季度暂未确认收入, 主要是执行中的项目暂未达到收入确认条件;根据目前的项目建 设进度和规划,我们预计年底约能确认 2 亿元左右的收入,具体 数据请大家以最终审计数据为准。 公司在贵州兴义、山西落地的售电一体化平台项目在 2017 年上半年度已经确认收入,该项目已执行完毕。
问题 2. 我们关注到三季度“电+”平台的用户数据未有明显 变化,是什么原因?“电+”平台收入是否具有季节性波动?
答:截至目前,公司的云服务平台注册用户数为 56,514 个, 其中注册企业数为 4,229 家,三季度云服务平台主要增长的为企 业用户数,“电+”平台用户数有少量的增长。“电+”平台收入没 有季节性波动,只是收入暂未达到确认的标准。
问题3、公司在“电+”和 EPC 领域主要的竞争对手有哪些?
答:公司研发的“电+”平台是整个云服务平台的门户网站, 主要是发挥其供应链管理的职能;EPC 云服务平台主要是通过互 联网的模式管理和执行 EPC 项目,这都是为了验证我们全产业链 的云服务模式,目前我们暂未发现其他的企业在采用这种模式。
问题4、传统业务里的纯软件占比约有多少?传统业务收入 三季度增幅达 100%,为何增长这么快?相对而言,云服务这部 分新业务收入增长较小的原因是什么?
答:传统业务里的纯软件收入占比约在 50%以上。在三季度, 公司很多项目达到收入确认的条件,确认了收入,使得传统业务 收入的增长幅度较大。在云服务业务方面,还处在继续探索和推 广阶段,但是目前从财务数据、用户体验及市场反馈上,都对互联网化的云服务模式进行了很好的验证,未来我们还是会继续坚 持推行我们的互联网云服务模式。
问题 5. 我们关注到三季度中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较 快,但是管理费用却没有增长,请问是什么原因?
答:这主要是因为公司目前实行的是产品中心成本单独核算 制,同时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人员均没有增加,研发人员已经趋 于稳定,研发费用没有过多增加,综合使得三季度管理费用较为 平稳。
问题 6. 公司选择走互联网化的道路是基于什么考虑?
答:我们对比了国内大部分的软件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 后,基本上向上发展的空间不大。所以按照原有的发展模式,一 个软件公司很难成长为一个大企业。而我们所面向的电力能源行 业又是一个大行业,涉及的链条也比较长,每一块涉及的企业都 很多,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民营资本端投资放开,配售电公司越 来越多,服务使用端(B 端)的数量加大。但是随着服务使用端 (B 端)的数量加大,而市场的供应链并未形成,不能为市场提 供相应的专业服务。所以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构建 B2B 的互 联网模式,提供贯通整个产业链条的云服务。 以协同设计云服务平台为例,我们就是要聚合全国的设计人 员,从设计这个产业链来说,我们就会比传统的设计院更具有人 才优势。而“电+”就是为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遥知就是免费 的为用户提供管理工具,最终整个云服务平台会形成一个完整的 产业链服务体系。
问题 7. 从行业渗透的角度,公司目前的云服务产品的进展怎 么样?
答:从行业渗透率来说,我们的云服务产品还在逐步完善和 吸引客户阶段。全国的设计企业约有两千多家,大型的施工企业也约有两千多家,从这两块来说我们的渗透率还可以,目前的设 备厂家渗透率还不太高,但是随着前两部分渗透率的提高,设备 厂商也会逐步被吸引过来。而且,从目前云服务平台注册用户数 的逐步增加来看,也印证了我们互联网的云服务模式的可行性。
问题 8. 公司的传统业务包含哪些内容?获取传统客户的销 售模式是怎么样的,云服务平台的销售模式是否需要大的变化?
答:公司的传统业务包含主网、配网、基建、运维等各个产 品线,每一块都有对应的产品和服务,我们也在逐步引导客户接 受公司新的云服务模式。获取传统客户还是主要依托全国的销售 网络,但转为云服务模式后,我们的销售模式也在逐步变化,服 务人员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也在逐步转变。
问题 9. 配售电一体化云平台的收费模式是什么?
答:配售电一体化云平台采取免费和收费相结合的模式,少 部分模块是免费的,大部分是收费的,会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不 同的服务模块。
问题 10. 请介绍一下公司股东减持情况?
答:公司股东减持股份将严格按照《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 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证监会公告[2017]9 号)、《深圳证券交易 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 等有关规定执行。
问题 11. 公司是否属于对政策很敏感的公司?
答:我们认为公司的发展需要对政策具有很好的敏感性。从 目前电改政策来讲,能源的转型升级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在这种 背景下,可选择的改革路径也是比较明朗的,肯定是去石化等高 污染的能源,替代以发展太阳能、核能、风能等新能源;再往下 看,就是推动微电网、分布式能源、储能技术的发展。这都需要 公司敏锐的把握市场发展的趋势,对应提前布局公司的业务规划。 在整个交流活动中,双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
本公司严格按 照《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规定,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 完整、及时、公平,没有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同时已 按深交所要求签署调研《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