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新希望 (000876) 2017-11-07
交流提问:
一、养猪板块
Q:2018年预计出栏量是多少?与公司年初定的目标差别在哪里?
A:明年出栏量预计在350万头左右。在今年年初,公司对2018年定的目标是500万头左右,现在把一部分的数量调了下来,主要是新六模式下外购仔猪做放养的这部分。公司养猪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新好模式”,是依托西藏新好科技有限公司,一般都是先建设种猪场,再开展放养业务。另一种是以饲料单元为基础的“新六模式”,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饲料产能以及利用当地的一些资源,如猪料用户等,来发展养猪业务。在2016年猪价比较高,为发展代养户资源,我们鼓励饲料单元外购仔猪,与代养户合作。在猪价比较高的情况下,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17年初根据当时的猪价行情判断,也还可以继续做,但到了2017年5、6月猪价下跌的很厉害,年初购买仔猪时价格又比较高,到出栏时就变得不经济了,个别区域可能还会出现亏损。所以现在结合明年猪价走势的预测,再继续大力发展外购仔猪进行放养,就可能会造成亏损。所以我们也相应的下调了这一部分目标。但我们也不会放弃原来已发展起来的代养户资源,已经在做的代养户继续保持规模,过去没有做的就不再扩大规模。从我们之前发布的投资公告也可以看到,公司在建的养猪项目有很多,一般建厂周期在一年半到两年左右,预计2018年底到2019年初出栏量会有很大幅度增长。
Q:再往后几年出栏量的大概节奏是什么样?
A:现在来看,2019年估计能做到700到800万头,相比2018年翻番。2021年是1800万。
Q:前三季度猪的屠宰量是多少?
A:前三季度,猪的屠宰量是170万头,销量19万吨。
Q:公司目前的肥猪完全成本是怎样的?外购仔猪的比例是多少?
A:单纯只看用自己的仔猪做放养的这一部分,就是我们常说的“新好模式”的部分,现在能做到11-12元/公斤了,这里面还包含着0.3-0.5元的饲料利润,因为公司的饲料业务是要独立报告毛利的,不像其他几家纯粹的养猪公司,饲料是完全作为成本来核算的。如果把全公司拉通了看的话,是13元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前面说的,采用了外购仔猪来做放养,仔猪成本会高一些。
我们现在外购仔猪做放养的比例是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今后会逐步调整到仔猪完全由内部供应,届时养猪的成本也会降下来。
Q:公司的PSY在行业内也处于较高的水平,这是公司的整体水平还是仅指新好科技的水平?
A:公司的PSY水平在26.5到27之间,是公司全部拉通水平。我们在2016年年报里报告的是26.8,2017年半年报是26.3。下降一是因为新好科技一些新建的厂效率还不能马上做到最好,二是受到本香并表的影响。本香去年出栏20万头左右,今年到前10个月出栏45万头。在被我们收购之后,本香的养猪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Q:新好现在的猪场平均运转多少年?
A:猪场有老的也有新的,以我们常说的夏津猪场为例,它是从2013年底开始建,2014年上半年第一期工程完工投产,到现在运作了3年时间。现在处在产能前期铺垫阶段,受上一次猪周期拉长的影响,夏津猪场二期投资放缓,到2015年底追加投资以及后来又新建了一些猪场。从出栏量可以看到,2016年出栏量110多万头,2015年80多万头,2015年再往前是50多万头的水平。也就是说四五年以上的老场的出栏量是50万头的水平,其余都是最近新建的。
Q:新产能带来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吗?还有别的原因吗?今后会不会随着场房老化效率也下降?
A:可以从PSY背后的贡献因素来思考这个问题:新产能相比老产能在棚舍建设、设备采用上有更高的标准,这对生产效率肯定是有贡献的,另外还有饲料配方、养殖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等等;此外,除了硬件方面的贡献,只考虑人的因素,一个猪场的人的操作与管理水平肯定是会随时间而提高的。
但新场相对老场,或者新场今后老化,它的生产效率的改变也不是线性的。新场一开始建设水平就比较高,相比老场可能是一种领先十年的技术水平,所以一开始的提升是非常快的。但运行许多年后,有一些设备出现老化需要更新,种猪繁育了几个胎次之后也需要更新,效率可能会有所下降,但这也是相对于新场自身的水平而下降或者难以继续提高的,比如它的PSY可能从27下降到25,而很难再上升到30了,但不会说一下子就因为场房老化,下降到老场的20多的水平。
Q:猪价不好判断,担心大企业都涌进来养猪会不会造成亏钱?
A:局部一些地方,不能说完全不亏,从大的局面来说,大企业之所以会进来,还是因为看到,相比中小企业和普通散养户,大企业在技术上、生产效率上有比较优势,在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大企业比小企业、普通散养户的成本线要低,撑的时间也更长,这样就会挤掉部分效率低的市场参与者,使得行业总的供给下来,价格又会重新上去。总之,技术领先的大企业还是可以享受很多年的技术红利。
二、饲料板块
Q:三季度公司发展不错,尤其是利润增速很好,原因是什么?
A:首先采购上有贡献;其次是高毛利品种,如猪料、水产料占比增加,前10个月累计来看,猪料同比增加20%,禽料增加4%,水产料增加6%,总量增加7%。猪料一部分是自己养猪量增加的贡献,另一部分也反应了整个行业养猪补栏带来的市场料的拉动。
从销量结构上说,猪料销量占了26%,禽料66%,水产料6%,剩下的是反刍料、预混料等。
Q:我们在饲料上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A:首先要说安全规范的生产。这一点过去可能更多是带来了成本,但到了今年,从行业基本面来看,更严的监管环境和环保要求给规范生产的大企业带来更多的空间,不规范的企业退出。大企业则在安全规范生产上本来就一直坚持较高的标准,还可以继续生产。
其次从公司自身的一些改善,特别是今年在采购上是有很大改进的。上半年采购团队进行了一些调整,此后采购方面的表现一直很好。
此外公司的自建基地(包括禽旺模式对于禽料,新好新六模式对于猪料),都给饲料板块带来了稳定的利润。今年上半年H7N9流感给禽产业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不是禽旺稳定了养禽基地,那我们在禽料上面可能会非常艰难。
综合以上几个因素,我们确实在销量增加的同时,还改善了利润。
Q:近几年饲料的价格战是不是没有以前激烈了?
A:是有一点变化。2014年前后,行业内很多企业都在提自己独特的营销模式,现在更多的是回归产品本质,从原料、配方、精益生产来提高竞争力。现在很多料种都有了基于生长阶段的产品细分,这是行业的普遍趋势。虽然行业内没有革命性的技术变化,但在局部技术上的创新还是能带来一些提升。
Q:猪料主要在什么区域分布?
A:全国都有。从单独某个但从全公司来说,主要还是在山东。
Q:今年很多饲料企业毛利回升,是因为竞争格局的改善,还是下游盈利比较好导致的?如果来自下游的影响更大,那今后这个趋势是否还能持续。对于公司未来毛利率变化的判断是怎样的?
A:先成本端来看,饲料行业总体上是成本加成定价法,原料涨跌,作为加工企业,都会在饲料售价上有相应的涨跌。再从价格端来看,单纯看某一品种的饲料,肯定也会受到养殖周期的影响,下游养殖利润好转了,那么能承担的饲料价格也会高一些。这里特别要注意,就是今年环保禁养限养后,留下来的商品代养殖环节的盈利提升,这一部分养殖户就能接受更高一点的饲料价格,如果饲料企业刚好能把自己的饲料卖到这一部分养殖户里面,那就能获得更好的利润。
具体到我们公司,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有结构调整的利润提升空间。我们过去禽料占比较高,但禽料的利润低,今后随着我们猪料、水产料等高毛利产品占比的提高,这种内部产品结构调整就能给整体毛利率带来积极影响。比如今年饲料利润的提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猪料有更快的增长,前10个月猪料销量占比已经比去年同期提高了近3%。考虑到我们饲料的总规模很大,这3%的占比提升,也是很不错的。
Q:今年水产料做得怎么样?
A:今年前10个月水产料增幅是6%,没有达到我们自己的预期。主要原因是山东区域因为环保趋严,河湖拆网箱,给这边的水产料销售带来巨大影响。以2015年的销售情况为例,因为2016年有南方水灾,也不是太正常,我们公司在山东的水产料销量,占到我们自己全公司水产料销量的1/5,占到山东省水产料总销量的接近一半。所以今年山东区域河湖拆网箱就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影响。上半年水产料甚至同比有些下降。直到三季度华中区域上量之后,才实现了全年累计的同比增长。
另外,近年来水产料行业有一个技术升级,就是浮性料开始得到更多的认可。我们在这方面相比行业前两位的领先企业有些落后,但现在也开始迎头赶上,已经在安排一些技改升级,明年肯定会在浮性料的销售上迎来新的增长。
三、白羽肉禽板块
Q:对今后禽养殖的发展怎么看?
A:今明两年主要的动作,一个是继续推动禽旺模式,更多地发展自养鸡鸭,或者是委托代养的鸡鸭;另一个是对种禽进行调整,销售完全对内。今后我们在定期报告里披露禽养殖业务时,可能就不是讲种禽销量了,而是毛鸡毛鸭销量。再往后当我们的产业链完全对齐之后,就是绝大部分屠宰都来自于我们自养,或委托代养的鸡鸭时,还可能就只讲屠宰量。这样投资者根据不同时期的鸡鸭的价格,也能更容易判断我们的盈利情况。
Q:四季度禽产业的利润怎么看?
A:很多投资者因为看到三季度的禽产业盈利比较好,所以对四季度也有较高的预期,这里要注意几点区别。三季度之所以好,除了国庆节前的消费拉动,还有一个相比上半年回归正常盈利水平的反弹。这里要注意,节日带来的消费者消费虽然发生在10月份,但是我们生产商的销售、经销商的采购,其实都是发生在10月以前的。四季度可以靠上年前消费的增加,但今年过年已经是二月中旬了,离四季度还有点距离,另外也没有了相对上半年的那种反弹。所以总体上,来自消费端带来的利好并不是特别大。所以四季度的情况肯定没有三季度那么好。
Q:今年到目前为止的禽屠宰量如何?
A:前10个月累计已经达到160万吨,同比增加1%。
Q:禽的屠宰集中度似乎已经很高了,但利润波动仍然很大,原因是什么?
A:先看下游销售端,尽管禽屠宰的集中度比较高了,在销售环节还只能是一个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因为不同的肉是相互之间有替代性,禽肉贵了,消费者就更多去买猪肉鱼肉了。如果把我们在禽屠宰里面的市场份额,换成以整体肉类为基数,那这个占比一下子就下降很多。
再看上游养殖端,随着近年来环保禁养限养,养殖环节的稀缺性其实比屠宰环节的稀缺性更高。屠宰场还是一个纯工业,有资本就可以建起来,但养殖场涉及到土地资源、环境资源、还有农村劳动力等因素,总量不再会像前几年那样无限扩张了。
总的来说,今后屠宰环节更多还是会像一个附属,本身不能带来很多的价值增值。今后我们会加大力度,建更多的深加工产能,提高从屠宰到深加工的转化率,争取更高的深加工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