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长盛轴承 (300718) 2017-12-07
问题1:自润滑轴承空间有多大?
答 复:目前中国轴承市场空间有2000亿左右,因国外自润滑轴承统计很难验证,据不完全统计,预计全球市场空间在150亿以上,随着对滚针轴承的替代,未来几年自润滑空间将进一步提高。
问题2:下游各市场运用如何?
答 复:市场领域较广。国内最早运用于摩托车、减振器,逐步延伸到汽车、工程机械、家电、机床等,随着领域不断拓展,市场在不断拓展,现已进入光伏、风能、核电等新能源领域。
问题3:汽车领域运用还有拓展空间吗?
答 复:目前汽车国产进展较晚,部件厂保守意识较强,大部分进口,应该说替代进口的空间还很大,目前国内自润滑产品只占10%左右。
问题4:公司将来下游市场开拓重心在哪里?
答 复:今后几年公司发展重心:
(1)汽车领域还有很大空间,目前国产率比例低;
(2)机械工程行业的客户将进一步拓展;
(3)新能源应用,光伏发电站应用、核电领域的应用;
(4)高速铁路应用,目前国产轴承用得较少;
(5)家用电器领域将加大投资,未来前景广阔。
问题5:公司产品订价机制是怎样的?
答 复:公司依据上海有色金属网1号电解铜价格定价,半年调整一次,维护双方利益。
问题6:公司目前竞争对手情况如何?能介绍一下吗?
答 复:目前竞争对手国内主要集中在嘉善,分别是双飞轴承、中达轴承,国外有美国GGB公司、日本OILES公司、日本Daido Metal公司等。
目前国内外同行人均收入有较大差距,日本的100万人民币/人/年,韩国80元人民币/人/年,我公司60万元人民币/人/年,双飞40万元人民币/人/年。说明我们和国外还是有较大差距,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问题7:公司目前研发、创新模式?
答 复:(1)公司是以团队研发、成立项目组,其中材料工程师(负责新材料研发)、产品工程师(负责产品工艺研究开发)应用工程师(负责产品应用开发和客户对接)
(2)逐步利用新技术(新研发成果)替换老技术、保证公司利率;
(3)同时做好研究储备、人才储备。
问题8:如何看待今年快速增长?
答 复:今年工程机械回到正常轨道,加上前几年压缩产能的释放,新客户的开发成果以及公司相关新研发成果的释放。
问题9:公司汽车运用增长如何?
答 复:相比工程机械运用,汽车相关领域运用这几年增长保持10-20%,主要增长来源客户市场拓展,以及领域运用渗透,比较平稳。
问题10:公司如何看待自润滑行业门槛?
答 复:该行业涉及机械加工、材料科学、摩擦学、高分子材料等,门槛较高,公司一些新产品、新工艺从2000年开始研发,到这几年才定型生产,同时国内企业小而散,科研投入少,国外均是大公司科研集中,并且均是60多年研发史,经验丰富,我们虽然这几年每年有较大的科技投入,和他们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这差距在缩小。
问题11:公司目前产销如何?明年产能提升计划如何?
答 复:目前公司产销平稳,产能一直饱和,随着募投项目的投入,明年预计产能提高20%-30%左右,设备已确定,同时公司进行精益化提升,注重健康稳步发展,为今后的发展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
2018年一季度生产仍饱和,2018年全年预计会较平稳。
问题12:我们看到有自行采购的轴承,这是出于什么目的?
答 复:公司有一些要求高、订单零散、耗时耗力的产品,委托成品轴承供应商如嘉善致力提供。采购他们的轴承但同时公司为其提供自润滑板材,确保产品品质。
问题13:公司是国内龙头企业,公司有收购海外公司的意向吗?
答 复:目前公司暂未考虑收购。公司目前注重人才引进和技术开发,特别是和下游产品开发同步介入。
问题14:听说公司控股子公司塑料公司增速较快,能介绍一下吗?
答 复:塑料公司主要生产树脂轴承、结构轴承、拖链轴承,是公司早年技术储的新增长点,今年预计营收超4000万元,明年预计持续增长,毛利率较高,是公司未来亮点之一。
问题15:听说以前嘉善和你们相关企业很多,现在如何?对公司有影响吗?
答 复:2015年时本地相关企业有300多家(含贸易公司),现已减少,主要由于政府部门为综合整治关停部分小、散、用地厂房等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对公司影响极小。
问题16:公司海外销售接近一半,汇兑损益并不大,原因是什么?有套保吗?
答 复:公司没有做外汇的套期保值,目前外汇欧元、美元结算各占一半左右,比较平稳,同时现在开始洽谈人民币结算,以确保公司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