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大立科技 (002214) 2017-12-14
本次调研共接待机构投资者共计5人,由公司董事会秘书范奇先生接待。首先由范奇先生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说明。近年来,由于探测器成本下降及红外热像仪整体技术改进,成本持续下降,民用红外热像仪从原来的高端检测仪器发展至适应多行业应用的高中低各类产品,产品的性价比不断提升,中低端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使得产品均价整体呈下降趋势,公司目前已实现了非制冷探测器的产业化,公司对非制冷探测器实现进口替代后,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并将缩短采购周期,减少对国外供应商的依赖,降低采购成本,为公司红外热像仪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公司要继续巩固并深挖电力、消防等传统领域的市场潜力,并不断在车载夜视、安防、巡检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市场开拓和渠道布局,力争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目前,公司已与其他军品科研、生产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系统性参与并承接了军品业务订单。随着未来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公司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公司将紧跟军民融合这一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公司在核心元器件国产化优势、科研优势、产品质量优势和成本优势,把公司的军品业务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其后,投资者就部分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并由董事会秘书范奇先生进行了解答。具体包括:
1.问:公司有哪些新业务的布局?进展如何?
答:为了增强公司营收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积极加强在个人消费领域和机器人领域的业务布局,目前取得进展的项目包括单目红外望远镜、车载夜视和巡检机器人。在个人消费领域,公司积极开拓个人消费市场,瞄准户外应用,推出了低单价的单目红外望远镜。在车载夜视方面,公司积极同国内相关整车企业加强合作,进行联合技术攻关,布局车载夜视前装市场,已有几型车辆选用我司产品在进行车载夜视系统的开发,但尚未进入定型和釆购阶段。在巡检机器人方面,公司依托自身在电力领域的传统优势,基于红外热成像和导航产品的技术优势,适应电网企业技术管理快速发展的需求,布局电力变电站巡检领域,先后开发了轨道式、光电扫描式电力巡检机器人,实现对站内设备进行视觉检测、红外测温、远程控制、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等功能,提高了输变电站内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水平,产品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市场空间可期。公司的“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继2016年12月首次中标国家电网项目后,于2017年6月再次获得采购合同,合同总金额为3,260.40万元。未来,公司也会借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不断强化机器人的研发及销售,为公司带来更好的效益。
2. 问:能否介绍一下公司新承担的“核高基重大专项”?
答:核高基是“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的简称,是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并列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2017年8月,公司收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核高基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通知,公司申报的“核高基重大专项”课题获得正式批复。项目实施周期为4年(2017-2020年),课题目标为完成新一代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产品研制,建立自主研制平台和成套产品化制备工艺,满足装备需求,并形成批产能力。核高基重大专项的实施将提升公司红外热像仪核心器件的研制水平及国际竞争力,对公司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3.问:公司红外热像仪产品具有哪些优势?
答:红外热像仪具有技术壁垒、资金壁垒、资质壁垒等诸多壁垒,对红外热像仪厂商的技术及持续研发投入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国内市场只有少数企业研发实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独立开发红外热像仪的核心器件——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公司前身为浙江省测试技术研究所,具有天然的优异的科研基因,目前在红外领域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未来将利用“核高基重大专项”获批的机会,进一步向行业广度深度发展。
4.问:全球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格局能否介绍一下?
答: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军用红外热像仪领域市场,大多数军品生产企业的产品主要提供给本国军方,军贸出口主要由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决定。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科研优势在军用领域保持世界领先,在国际军品市场占据主要地位。
5.问:军品主要用于哪些领域
答:公司的军品应用领域包括陆、海、空、火箭等军兵种的高新装备平台。
6.问:公司上市以来的分红情况怎样?
答:公司近三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16亿元,累计现金分红3400万元。公司连续三年以现金分红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超过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7.问:公司在海外的业务布局进展怎样?
答:公司设立有专门针对海外市场的营销部门,目前正在积极稳妥推进海外业务的发展。
8.问:公司目前是否有外延并购的计划?
答:目前暂时没有。
9.问:公司的股权激励政策如何?
答:公司高度重视股权激励问题,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已于2016年1月完成股票购买,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和保留优秀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提高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公司未来会一直重视实施各种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