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拓斯达 (300607) 2018-01-19
一、情况介绍及问答环节
1、情况介绍:介绍了公司的 “四部两院”(机械手事业部、自动化事业部、绿能事业部、辅机事业部、机器人研究院、拓斯达商学院),机器人研究院致力于运动控制、核心算法、视觉算法、大数据等领域的研究,为四个事业部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核心技术支持,四个事业部环环相扣,围绕客户需求,有机结合,依托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控制系统技术、对国内制造业生产工艺的熟悉等作为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整体解决方案,并致力于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造健康的机器人生态圈。
2、问:中报在机器人及配套应用方案领域的营收有1.5亿, 这1.5亿的营收有没有哪个区域的特别突出的?会不会地域性很强?很多集成商都做不大,是行业本身决定的还是没找到合适的方法?公司如何看待集成商很难做大这个事情?
答: 因为我们的总部在东莞,所以覆盖的主要是经济较发达区域,华南区约占50%左右,华东及华中两个区域约占40%,余下的部分分布在包括华北区域等其他地区。关于很多集成商难做大,我想并不是因为做不大,而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寻找适合自身的模式去做大。拓斯达专注于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的研发、制造、销售,致力于打造系统集成 + 本体制造 + 软件开发三位一体的工业机器人生态系统和整体自动化解决方案,从上至下打通三个环节,从而更好的、全方位的为客户服务。
3、问:公司目前在3C、家电、医疗、汽车、玩具等几个行业的自动化推广做的比较成功,除了自身的技术及服务优势外,相信对客户所属行业也具备较强的专业储备。未来如果公司要进入其他行业,是否会因为对相关行业的专业储备不足而导致无法与该行业的其他集成商进行有效竞争?
答:未来如果我们需要进入到其他相对不熟悉的行业,我们必定会通过吸引相关行业人才的加盟来解决专业储备不足的问题,然后再结合我们多年的自动化领域技术及服务的丰富经验,相信未来在任何行业的业务拓展都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4、问:3C自动化设备技术迭代较快,技术壁垒较高,公司是如何突破这方面的技术壁垒的?
答: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客户对技术要求的不断更新,我们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上市后我们的员工人数快速增长,其中很大部分都是与技术相关人员。我们采用梯队式的人才储备与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社招与校招双管齐下的人才招募方式,既满足了现阶段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又能够为后续的人才需求源源不断的提供人才资源。
5、问: 公司扩张较快的情况下,如何确保下游客户的回款能力?如何保证公司的应收账款安全及客户及时付款?
答: 下游客户在准备做企业自动化改造前通常都会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行业景气度高,企业发展的越来越好,现有的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求,而自身的盈利及资金储备足以支撑其进行自动化改造,故通常付款能力都较好。
6、问:募投项目的进展如何,未来能释放多少产能?
答:目前各事业部除个别外,办公室人员基本搬迁完毕。生产区新设备的安装工程已陆续展开,具体能释放多少产能目前没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但募投项目新建成的生产厂区面积是老厂区的3倍,大家可以以此作为参考去进行判断。
二、公司新厂区现场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