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乐普医疗 (300003) 2018-01-19
公司董事会秘书、高级副总经理郭同军以《心血管健康+抗肿瘤》为题向与会者介绍了乐普医疗未来的发展战略。
从 2018 年起,公司进入业绩高速增长期,同时布局 2021 年批量化生产的产品规划,力保在 2021 年后能够持续保持高效的业绩增速。乐普医疗现在是“一大一小”两个平台,希望打造成“心血管健康+抗肿瘤”全生态,为 3.1 亿心血管疾病患者和 2000 万癌症患者服务。
大平台是心血管大健康平台,从疾病预防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康复和慢病管理。乐普医疗希望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尽量往前提,尽量将患者锁定在降压、降糖、降脂、抗凝等四个平台,以预防与药物治疗为主,以心血管支架等手术形式实施救治为辅。公司在创新方向上也不停的努力,积极争取在技术上实现新的突破,比如完全可降解支架实现血管的再通再造,心脏封堵器实现纳米膜完全可降解产品的战略迭代等。药品市场方面布局顺利,OTC 市场扩张速度尤为迅速。2016 年底,国家统计单体药店 41 万家,活跃的药店 20%,约有 8 万多家,目前乐普医疗已经覆盖了其中 7 万多家,2018 年争取覆盖更多家连锁药店。
小平台是抗肿瘤平台,此前公司在抗肿瘤疾病预防已经做了很多布局,2014、15 年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准备,包括蛋白指纹和液体活检等业务。本次参与设立乐普生物,是公司经过审慎评估,既考虑进入新型领域的可能风险,又考虑肿瘤免疫治疗的广阔前景而作出的决策。小股权参股乐普生物,既降低了公司初期进入新领域的可能风险,也享受了乐普生物未来成功的巨大收益,更为重要的是为公司未来更大力度进入该领域开辟了路径。目前,正在全面规划建设新型抗肿瘤平台业务,结合抗肿瘤的伴随诊断标志物的产品选择,包括免疫细胞治疗癌症的单抗、双抗、蛋白、溶瘤病毒等产品以及各种组合,有很多技术路线,公司初期的布局已经开始逐步落地或者完成了筛选。
Q:公司主营 Nano 支架是否实现广东等主要省市挂网销售?国家集采后预期竞争态势?
A: 公司主营产品 Nano 支架在去年第四季度已经实现了全国所有省份的全覆盖,广东省、北京、河南、河北等高值耗材 10 个大省已经全部进入,增速可能会超过年初的预期。公司原预计到 2020 年 Nano 在乐普医疗销售的金属支架的数量占比超过 60%,目前有望提前一年半或更早实现。国家集采方面,河南等省的挂网招标已经开始。目前国产 11 家、进口 4 家,共有 15 家。预计三年之后,国内 5家,进口 3 家。国家集采要求带量采购,所以对行业龙头企业是个利好。
Q: 公司如何规划完全可降解支架?
A: 公司已经做好了关于 NeoVas 完全可降解支架生产、销售、推广工作以及医生的专业培训的准备。同时,将积极开展国际第二代可降解支架年内临床试验。
Q:一致性评价对业绩影响预计什么时候体现?
A:上海市政府近期下发文件,对明确具备进入参比制剂的原研药优先采购;国内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进入优先采购(前三家);江苏、山东等政府也出台文件前三家通过的优先采购,但是在 OTC 端的采购未提出明确要求。省卫计委的专门文件还需要时间逐一落实。从医保政策来看,目前也未有明确意见。药品的仿制药第一第二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过,能在前三是最重要的,才能在临床采购优先,预计 OTC 会享受专柜的优惠政策。只要专柜出现,非专柜就会受影响。虽然已经通过第一批,但是政策落地实施还需要时间,预计此政策对医药企业 2018年业绩没有太大的影响。
Q:药品两票制如火如荼,器械两票制以及公司的销售改革?
A: 2017 年公司完成 6 个省的药品两票制平台建设,2018 年争取完成公司规划好的省份平台,完成人口高密度省的业务无缝对接。器械两票制,估计 2018 年率先器械两票制试点省市。器械两票制 1-2 年的试点周期后才能全面推开。2018年低值耗材 IVD 的两票制可能全面推开,因为 2017 年黑龙江和陕西已经开展了。IVD 的两票制全面推开,可能为公司的 IVD 诊断业务大成长创造机会,很多经销商按规则将退出。
Q:研发费用的展望?
A:目前研发投入平均基本是每年收入的 5-6%。第二代完全可降解支架、PCSK9和公司参股的乐普生物的产品研发会逐年展开,整体上看,研发费用基本会保持近两年 5-6%的水平。
Q:现有的药品品种支撑利润端 30%以上的复合增长?
A: 年度药品复合净利润增速不低于 40%就做得到公司净利润增速不低于 30%。阿托伐他汀钙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市场增长的驱动力来自基层和 OTC,而公司基层医院和 OTC 布局良好。预计未来 2 年有更多心血管药品进入全国临床、OTC销售领域。
Q:公司关注未来的风险?
A:目前已有存量器械和药品产品经营没有风险,现有市场的药品和器械已经没有风险点了。公司目前比较关注的点首先是胰岛素的临床进度,免疫细胞治疗癌症几个重磅产品的研发临床进度;其次糖尿病和免疫治疗癌症未来的市场开拓人员储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