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清新环境 (002573) 2018-01-31
问:非电领域的烟气治理技术和火电有所不同,公司进入非电领域会存在一些技术壁垒?公司未来在非电领域有怎样的规划?
答:非电领域确实与火电行业存在一些不同点。非电领域细分行业更多,生产环节更多,污染种类也更多,工况也更为复杂,因此对技术要求更加多元和复杂。公司除了在火电领域领先的湿法技术外,也储备有干法、半干法等技术储备,未来将把多种技术进行优化调整,以适应非电领域的治理需求。公司在非电领域的主要规划包括技术优化创新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探索。
问:火电行业业务是否已经处于下降阶段?有没有新的增长点?
答:火电行业超低排放的大型机组已经逐步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接下来主力需求是在中小热电及自备电厂的治理改造,这类需求依然不少。未来火电业务拓展方向还包括大气污染物治理种类增加和废水、固废、节能等更多综合治理需求。
问:看前期报表建造业务毛利率下降是市场竞争造成的吗?
答:是的,这也是行业进入成熟期的必然结果,工程改造业务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火电治理行业中小企业较多,随着未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相信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和毛利率都会有一个逐步改善的过程。
问:公司建造业务有哪些低于预期的表现?
答:一是公司今年三四季度内部对建造业务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优化,调整过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本次组织结构调整工作已于年底前顺利完成,有利于2018年工程项目业务更高效地组织和实施。二是2017年全国及区域性严寒天气延缓了部分工程施工进度。2017年以来,随着全国超低排放东中西布局的推进顺序,公司工程建造业务由京津冀、华东地区向中部、西北、东北等地区拓展。部分地区工程项目进入秋冬季后因天气原因出现了工期延缓或是暂停施工的情况,影响了工程进度。
问:2017年公司订单情况及执行转结情况?
答:公司建造业务订单获取情况正常,非电业务实现突破。2016年建造业务订单总额在25亿左右,2017年最终统计数据还没出来,但初步估计高于去年。从前三季度情况来看,非电项目订单占比15-20%。废水业务也实现了两个项目中标。非电业务是公司2017年新布局业务,有望在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项目执行和转结方面,公司项目的平均执行时间是半年到一年,按照以前年度的经验每年新签订单的三分之一左右会到第二年转结。2017年由于建造业务工程有所延缓等因素,预计比正常年份比例略高一些。
问:怎么看待跟中铝合作模式的推广意义?
答:公司的思路是帮助客户从服务角度解决好环保治理问题,合作模式的核心是要为全过程和过程中每一个指标负责。随着国家对非电领域政策落地,包括这一届政府对工业领域环保治理督查趋严,未来对实施监测和综合运营服务能力要求更高,这是有工程和运营服务等综合实力类公司的机会。未来公司也会在政府政策导向和优选客户的基础上持续推广这一模式。
问:公司运营业务情况及未来发展目标?
答:公司2017年运营业务表现较好,是因为2017年发电小时数有所回升且公司内部通过精细管理不断提升运营效率的原因。运营业务的持续稳定和占比提升有利于公司未来业绩的稳定性。公司目前拥有2600万装机以上的火电行业运营服务规模,在同行业中排名第二,民营企业中排名第一,但这个比例放在全行业来看依然很低。未来随着国家对环保第三方治理的鼓励政策推进落地,以及相关行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公司在运营业务方面有望有更大的发展。
问:脱硫废水零排放项目做得如何?
答:2017年公司已经中了两个脱硫废水零排放的标,一个已经成功投运,另一个在实施过程中。
问:未来还有没有股权激励和定增计划?
答:公司上一次是2014年启动三年期的期权激励计划,覆盖2015-2017三年。未来公司会根据行业发展及公司规划制定新的激励计划,但方案尚无定案,请参考未来公告的准确信息。定增计划实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证监会对定增募投项目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公司自2011年上市以来还没有做过增发股份募资,基本上靠内生增长和债权融资,支撑公司成长为行业龙头。未来结合项目资本开支和项目并购需求,公司会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定增计划。
问:非电的工业锅炉目前是否有布局?
答:公司在工业锅炉这个领域目前做的还不多,未来会考虑通过自主研发技术或战略合作,以及通过并购技术型的小公司等方式来拓展这些细分领域。
问:公司经营现金流情况2018年是否会改善?
答:首先从外部环境看,取决于整个市场的资金环境以及客户的盈利能力,整个2017年从公司运营业务数据上看发电小时数今年有所回升的,行业客户的情况应该略微有改善。工业领域在去产能的背景下,很多龙头企业都是非常受益的,所以预计龙头企业客户未来的盈利情况相对乐观一些。从内部角度来讲,公司也在加强应收账款推进工作,包括更加细分账款催收责任和要求,同时拟定相关奖励和惩罚措施。根据上述内外部的情况,公司力争使明年的经营现金流更加改观。
问:未来财务成本会不会再有进一步攀升的可能性?
答:今年财务成本有所上升是因为全行业资金成本走高的原因。未来财务成本主要取决于资金的使用和安排。目前就建造业务来说,随着超净排放改造工程高峰期逐步收尾,加上前述现金流管理措施,公司建造业务基本能够满足现金流的循环使用。而从公司运营业务来讲,前期已经投运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是稳定的,除非有新运营项目投资或购买的资金需求。未来对较大规模新增运营类项目带来的融资需求,公司也会考虑更加多元化的一些手段来解决。因此目前来看,未来公司财务成本情况总体可控。
问:非电业务运营是否不会像火电那么稳定?公司怎么看非电行业没有补贴电价政策?
答:公司目前的运营类项目也是分为两类,一类是上网的有国家统一补贴,另一类是不上网的属于企业自费的情况。公司现有不少运营就有不上网也没有国家补贴,就是企业自己出钱。补贴政策不一定是环保行业的必须选项,更重要的其实就两点:严格的标准、严格执法。只要有这两点就能支撑环保市场的发展,补贴主要是在某些具体行业启动初期的一个催化条件。从非电行业运营考虑来讲,目前公司还没有做生产环节的运营服务,主要还是改造工程业务。公司围绕非电行业客户选择来说,第一考虑投资回报,第二就是说风险控制。公司肯定优选行业内领先大中型客户合作,也会优选客户体内的优质资产合作。非电行业现在为什么得到大家现在的重视,就是现在环保督查和执法趋严把环境污染外部性的成本内部化了,未来所有的工业企业都必须习惯只要开工就要付出环境成本,跟支付水、电、气费一样。这对非电领域环境治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问:上个月推出了的京津冀2+26通道城市全面实行这个特别排放限值,是否会对整个市场空间有明显利好?
答:目前包括一些行业协会和一些行业平台机构,都在跟地方政府签订一些合作、咨询、整体解决方案,也在寻找更好的环境治理技术。可以预见即使在环境标准已经很严格的京津冀区域,依然还有很多的环保治理需求。这个信息应该是一个很正面信息。
问:火电补贴电价下调或取消对公司会有什么影响?
答:补贴电价调整的事情,公司也听到多个传言的版本,但是都没有得到证实。从微观上看,现在行业内去投标运营类项目,基本上是跟补贴电价机制脱钩的,这应该是一个行业趋势,未来补贴政策对行业运营影响情况就会变小。补贴电价如果真的调整也会带来行业格局的变化,公司也会分析利弊采取积极措施,争取在新一轮变革中发挥民营企业的精细管理优势和商业模式灵活性,获取更大的市场空间。
问:未来公司的主要看点有哪些?
答:未来公司发展主要考虑几个方面:一是建造业务方面,公司从大型火电往中小锅炉、非电领域持续拓展。尤其在非电领域,在公司已经布局的钢铁、焦化、有色、石化等领域实施更多工程案例和获取更多市场订单,同时也希望推进一些商业模式上创新。作为非电领域的后来者,公司希望像在火电领域一样后来居上,成为主要参与者。建造业务新业务方面,2017年公司已经中标两单脱硫废水零排放项目,希望在2018年有更多成绩。二是运营业务方面,一方面是要加强现有业务管理和成本挖潜,同时去获取更多新的运营项目,提升总体运营规模。三是合作及投资方面,通过跟一些技术型或服务型公司合作来补充公司多元化治理服务能力。
问:公司在海外设立了多家子公司,海外这块有何规划?
答:海外市场一直是公司比较关注的一个领域。目前公司在波兰、香港、印度、德国设立了分支机构,目前均处于业务开拓和布局尝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