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新希望 (000876) 2018-03-02
一、种禽业务方面:
Q: 公司目前的种禽规模有变化吗?
A:与前几年相比,公司自养种禽规模缩减了40%,但通过种禽托管等方式保持了原来的种禽控制规模。缩减的原因不是因为行业,而是公司在进行经营模式的转型,是为了降低种禽行业价格行情剧烈波动对公司盈利的影响。公司的种禽养殖技术是有竞争优势的,因此会通过技术输出托管中小种禽场,然后享受客户养殖成绩和苗价提升后的业绩分成。
Q: 公司目前的父母代种鸡的品种是什么?
A:公司目前都是科宝、罗斯308、AA+。此前引过哈伯德,但是饲养成本高,市场接受度不高,就没再引进。但哈伯德在屠宰端有一定的优势。
Q: 公司对2018年商品代鸡苗的价格是怎么判断的?
A:总的来说,2018年鸡苗行情不会太差,全年至少不会亏损,但具体价格不好判断。公司根据父母代产蛋量来判断,一季度较少,二三季度生产量会增加,到四季度会再次下降。所以公司预计,商品代鸡苗价格很可能是一季度高位,二三季度回落,到四季度上升。
Q: 整个行业的父母代存栏量减少了吗?
A:从我们的观察来看,2018年整个行业父母代的存栏量没有太大的减少。行业里的种禽场都以稳定规模为主,不主动扩规模,也没主动缩规模。但是,由于过去祖代有比较多的换羽现象,因此今年整个行业的父母代生产性能可能会有回落,所以商品代鸡苗供应量可能还是会下降的。
二、商品代养殖业务方面
Q:目前山东的环保形势如何?对商品代养殖有什么影响?
A:去年的环保高压对鸭养殖行业的影响比较大,大量散户被清除。2018年,政策性关停基本告一段落,但是环保政策还在产生后续影响。一是环保税征收,将会提高行业成本,二是养殖场不许用煤,只许用气,也会提高生产成本。环保政策高压在抬高行业壁垒,会对中小养殖户造成影响,他们抗风险的能力较弱,但会有利于大企业的发展。
Q:公司的禽旺模式发展进度如何?
A:从禽产业链角度看,禽产业链的盈利主要集中在养殖和食品端环节。所以,在养殖环节,公司将商品代禽养殖从原先屠宰原料采购部分给独立出来,以禽旺模式发展。该模式一是强化养殖服务,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增值收益;二是改变结算规则,把与养殖户的保值合同进一步演进成委托代养合同,提高盈利分成能力,形成紧密型“公司+农户”模式。目前,公司禽旺代养模式已经达到公司放养合同规模的30%-40%。
Q:公司会进行商品代的全程自养吗?
A:公司一直在逐渐加大商品代的自养规模,目前每年有几千万只商品代是完全由公司全程自养的。除此以外,公司目前还在不断加大商品代的自养投资,建设自养基地,未来完全自养规模将占比20%左右。
三、禽屠宰业务方面:
Q: 今年鸡肉消费情况如何?
A:需求方面,去年有禽流感,需求端消费不给力。今年从目前来看,鸡肉的消费比去年同期要好一些。
Q: 公司的禽屠宰规模如何?
A:公司2017年共屠宰禽8亿只左右。
Q:目前行业的鸭肉产品售价如何?
A:目前产品价格比较低,因为行业供应量比需求量大约高20%左右,所以鸭肉综合售价这两年一直在降。目前行业鸭肉综合售价只有7000多块钱/吨,处于历史很低的位置,预计今年鸭肉价格相比去年会要好一些,今年夏天有世界杯,鸭副产品需求和价格预计会不错。
Q:目前行业的鸡肉产品售价如何?
A:目前鸡肉价格比较平稳,综合售价处于一个历史中上游情况。2017年的综合售价也比2016年要高。目前,鸡肉综合售价在9600-9800元/吨。预计今年鸡肉综合售价会相对平稳,但全年价格不好判断。
Q:目前公司的禽肉库存水平如何?
A:我们不会赌行情做库存,公司一直重视禽肉的周转率,以提高周转率为首要目标,因此公司的禽肉库存水平不高。
Q:目前整个经销商渠道的禽肉库存水平如何?
A:据我们了解,目前社会上整体库存水平不高,但也没到一定需要补库存的地步。过去经销商会有压货的情况,但是最几年行情大范围的波动,所以经销商囤货难度也很大。
Q:二季度鸡肉价格有哪些利空因素?
A:首先猪肉价格在下滑,再加之美国双反结束,而且3、4月份是淡季再加库存多。
Q:目前禽肉的需求如何?
A:需求方面,2012年以来,整个社会的总量我们感觉还是在逐渐增加的,举例来说,即使去年那么差的行情,也没有听说那个种鸡场把鸡苗直接销毁,虽然最后价格低一点,但还是销售出去了,说明市场还是有承接能力。
四、深加工业务方面:
Q:公司禽肉深加工的规模如何?
A:2017年公司禽肉调理品的产能是8万多吨,目标是到2021年产能增长3倍。安丘新工厂将在3月份开始投产,产品不光有我们传统的禽肉调理品,还会有全自动化的蒸饺、面点等深加工产品。
Q:公司禽肉深加工产品的渠道如何?
A:目前渠道还是以经销为主。
Q:禽肉深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如何?
A:需求还在快速发展之中,我们的产能一直处于饱和状态,所以才会不断加大在这方面进行新产能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