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顺丰控股 (002352) 2018-03-14
第一部分:公司2017年度的业绩解读、业务经营成果与展望、顺丰科技,以及超级枢纽的规划介绍。
(一)解读公司2017年度业绩
1、2017年财务主要指标:
公司2017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11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净利润47.7亿元,扣非净利润37.0亿元,同比增长40%,2017年业绩承诺(28.15亿元)的完成率为130%。
2、公司业绩保持稳步增长:
2017年度完成营业收入711亿元,同步增长24%,完成件量30.52亿票,同步增长18%。行业收入的增长率从过去几年的增速逐步放缓,电商件的驱动作用逐步减弱。顺丰一直定位在中高端市场,电商件占公司业务比例很低,过去几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保持在22%-24%,表明公司中高端市场业务保持稳步增长。未来消费升级将为中高端物流和快递服务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我们对未来中高端市场的增长非常乐观。从内部讲,公司将继续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客户体验及粘度,截至目前,公司电子运单达到96%的占比,基于大数据的客户画像分析应用,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客户粘度。内外部原因,将有助于公司保持续稳健的收入增长。2017年度公司业务件量达30.52亿票,同比增长18%;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高于业务量增长速度,主要是由于:(1)公司更注重收入质量;(2)新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向综合物流服务转型成果初现。
3、新业务成增长主力,提升“方案+”综合物流服务能力:
2017年度公司传统的时效、经济产品收入保持稳健增长;重货、冷运、国际、同城配等新业务取得迅猛发展,收入增速远高于传统业务,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2017年各项新业务的收入占比达到13.5%。
4、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2017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7亿元,归母净利润率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7.0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率5.2%,业绩承诺达成率为130%。两个年度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是:2017年度公司处置丰巢科技15.8636%的股,实现税后净利润8.74亿元(投资收益11.04亿元),其他非经常性损益1.94亿元。2016年度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是商顺供应链重组影响,影响金额12.33亿元,其他非经常性损益3.04亿元,剔除以上及其他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0.08%。
5、得益于公司科学管控成本节奏,科技手段降本增效,2017年度毛利率、归母扣非净利润率均有所提升。
公司2017年度实现毛利142.71亿元,毛利率20.07%,较2016年的19.69%提升0.38个百分点。其中,人工成本占比收入下降1.75个百分点;运力成本占收入比增长1.21个百分点;其他营业成本占收入比由2016年度的14.73%上升至2017年度的21.38%,增长0.17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1)技术促进效能提升:公司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智能化系统与技术有效促进营运效能和管理效率提升。如2017年上线微信公众号,电子运单比例飙升至96%,显著减少输单&客服环节成本,带来将近4个亿的成本节省。(2)合理管控资源投入:为满足新业务快速扩张需求同时确保服务时效和质量,加大了干支线及专机运力资源投入,运力成本占比有所上升。从季度波动看,2017年毛利率的波动较2016年波幅更窄,表明公司资源投入管控能力提升,更好地把握资源投资节奏。公司希望在科技带来的节省以及新业务的投入需求中寻求平衡,在保持毛利率平稳保持在20%左右的前提下,继续新业务的资源投入。
6、公司资本结构稳健,充裕现金流助力未来扩张计划。
(1)公司总资产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逐年稳步增加,资产负债率逐年降低,资本结构较稳健。公司2017年末总资产达577亿元,净资产32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3.23%,较2016年末的53.42%进一步下降,主要因为公司完成78.22亿定增股份融资及实现净利润47.71亿。
(2)公司2017年度经营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入分别较2016年度分别增加4.33亿元、51.39亿元;2017年度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较2016年度减少12.9亿元。较充裕为现金流,为2018年经营及投资活动储备足够资金。其中,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2017年比2016年减少12.9亿,主要是原因是:(1)购置固定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流出较2016年度增加8.08亿元;(2)收理财产品赎回,通过财务公司存放同业,现金流量表项目由投资活动重分类至经营活动,导致投资活动流出较2016年度减少28亿元。因此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的较少,主要和理财产品重分类的影响,公司的投资投入并未减少,募集资金将在2018年年底前按计划全部投入至募集资金项目。
7、2017年公司延续稳中有升,平衡企业发展与股东回报的分红政策,2017年度每10股现金分红2.2元,合计9.71亿元。
(二)业务经营成果与展望
1、业务全景:
顺丰在2014年开始从单一快递发力综合物流,不断升级服务能力,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和解决客户物流痛点。顺丰以前是标准化服务,现在是定制化服务。经过几年发展,顺丰从传统快递产品,向重量扩展发展重货运输业务,向温度扩展发展医药物流和食品冷运,向地域扩展发展国际件,以及向新零售模式上扩展发展同城业务;伴随业务能力拓展的同时以顺丰科技来引领创新,以融通为理念,打通全网各类资源和业务能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
2、传统业务
传统业务方面,顺丰精益求精,竞争壁垒和技术含量在持续提高。从服务时效来看,顺丰时效产品的票均时效同比2016年减少了1.5小时。从服务质量来看,国家邮政局统计的消费者有效申诉率指标,顺丰在多年质量领先的情况下,仍同比2016年有更大的进步,连续9年获得快递企业总体满意度评分排名第一。
3、重货业务
顺丰重货业务从2015年开始发展,依托大网初步建立了重货的运输能力。目前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国31个省、289个城市,自有重货中转场21个,重货网点717个,重货运输车辆4000余台。重货业务日均吨数在2017年逐月快速增长,同时重货收入增长也达到80%。在2017年重货主要推出3个产品,物流普运主要定位大件物品、经济实惠、时效要求不高的服务,重货快运主要利用顺丰优势航空资源,提供12小时至24小时的重货紧急运输服务,重货专运是针对客户相对固定地址的整车长距离运输服务。因此,通过新旧产品的结合,2018年重货业务目标是进入日均万吨的行列,全面发力快运市场。顺丰发展重货业务的优势在于借助直营大网资源,提供门到门的快运服务,保证时效稳定、性价比高。
4、医药物流业务
顺丰医药物流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22个省,960个区县;目前运营3座GSP医药冷库,26个医药中转场,12条运输干线,244台GSP认证车辆,已基本能够为客户提供覆盖范围广泛的、全程温控技术的高质量运输服务。未来因两票制、医药分家、网购店取等医药政策的大力推行,医药流通领域将引来重大变革。在这个变革大背景下,未来,顺丰医药物流可以为药厂提供单点发全网、全程质控跟踪、药品流通追溯等综合医药物流解决方案,同时可以为连锁药店提供药品供应链管理、结合丰巢智能柜完成网订店取模式等服务。医药物流运输市场容量巨大,未来顺丰医药运输服务将引来可观增长。
5、食品冷运业务
顺丰食品冷运业务目前已覆盖全国104个城市,拥有51座食品冷库、冷藏车1500多台、冷运干线108条,已初步具备覆盖全国的冷运服务能力。同时,顺丰冷运拥有全流程温控技术,包括专业冷仓、冷藏车、冷链设备与包装技术、全程温度监测系统等,能够实现温控运输的全程无缝对接。同时,顺丰与夏晖已签约成立合资公司。夏晖是国内冷链运输的标杆企业,曾被核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冷链物流服务商。夏晖拥有专业、高标准的综合冷链服务能力,在TO B端大客户服务优势明显,而顺丰拥有TO C端的大网资源,未来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双方的合作也将面对更开放的市场,将业务扩展到更多中高端客户群体。可以预期未来顺丰食品冷链不仅在收入规模、盈利能力、业务增速上都会位于行业前列。
6、同城配业务
顺丰同城配业务目前可覆盖35个城市,拥有6000多全职配送人员,同时协同大网快递小哥闲暇时段资源兼职配送。与传统快递的层层中转不同,同城配对系统调配技术和能力要求更高,顺丰也积极引入同城业务领域的科技人才,打造不同模式、场景下的智能调度系统,建立“去中心化”的运营能力。目前,顺丰与某快餐连锁的合作可以实现96%的订单在30分钟内送达,建立的高标准、高质量的同城即时配送品牌口碑。
7、国际业务
国际业务方面,欧亚区业务增长明显,因为顺丰与区域性的电商平台展开战略合作,取得优势业务量来源。随着客户增长,为提高跨境电商配送服务时效,顺丰也分别在美国、德国、爱沙尼亚建立了海外仓,通过客户前置铺货、仓配模式大幅提升跨境电商物流时效。此外,顺丰通过与UPS合作,服务中美件市场。2017年主要完成合资公司审批、产品设计和发布,具体的业务运营更多开始在2018年体现。双方分别在中国和美国密集的服务网络将为双方的跨境业务发展带来更强大的竞争力,除此之外,未来鄂州机场作为亚太区航空货运枢纽,也将给双方的合作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8、特种物流
顺丰战略投资中保华安,将提高顺丰控股在高端市场和特殊领域的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提升顺丰在高价值物品如艺术品、精密仪器等领域的专业性,进一步形成顺丰控股在行业中的差异化优势。
9、综合物流
顺丰长期战略方向定位于综合物流服务,也是由客户需求不断演变而推进的。举个案例,某3C企业,在五六年前仅使用顺丰的快递服务,开始只有几千票的量,随着客户自身产品线和业务的快速拓展,顺丰逐年也增加服务范围,发展到仓储、国际件、重货、同城配等业务,业务量也提升到如今的两千多万票。所以,顺丰是伴随着客户的成长而成长,为成就客户而服务。
(三)顺丰科技
1、科技团队:
顺丰科技团队(含外包)约3700人,2017年科技投入约16亿。除了自己研发,我们也与全国最高端的院校和企业合作,如美国的Georgia Tech、香港科技大学,他们在物流高科技领域也有非常深入的研发,在中国快递领域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非常乐意并主动与顺丰展开合作。近期我们参股公司丰巢发布的八面体柜机概念视频,能够很好地展示顺丰在未来末端最后一公里的畅想,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完成收派员自助派件及客户自助取件,更进一步结合无人机与无人车完成快件从网点到柜机的中转卸货。
2、科技成果:
顺丰围绕快递全生命周期投入了大量科技研发,从下单、收派、中转、运输环节均取得一定成果,如前面提到的微信下单,为公司带来明显的成本节约,同时智能排班和路径规划技术,能够高效分配小哥资源、辅助小哥完成最优路径规划,节省公司在人力管理与学习培训方面的成本;此外,公司在中转环节除了投入全自动分拣设备外,还会自主研发低成本、高效率的小型分拣机器和设备,满足不同体量的中转需求。此外,在快递包装方面,积极顺应国家对快递行业绿色环保的倡议,顺丰推出多种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如丰BOX,替代原来的纸箱,可重复回收利用,在未来能够有效应对纸价高涨及环保问题。
3、科技融通资源,打造新零售极致体验:
顺丰科技通过自主研发针对多种场景和海量物流信息的大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形成区域性的客户脸谱,分析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喜好,并与商家形成数据对接、交互;同时,联合顺丰130多个仓储资源与专业管理能力、1.3万个微仓网点资源、7.5万个终端智能快递柜资源、以及商家自有的全国门店,能够实现商品前置铺货,客户下单后筛选最近的仓、店、柜快速发货,提供新零售场景下极致物流体验。
(四)枢纽项目:
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已经获得国务院及中央军委批复同意立项。此次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立项批复,属于项目的预可研阶段,项目的建设方案将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设计阶段进一步研究,项目的最终建设规模、投资额和具体资金安排将在上述两个阶段论证和审批后确定。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对顺丰的意义重大,未来航空路由从点对点模式变革为轴辐射模式,通过大飞机的大集散,能够有效提升装载率、降低物流成本;此外,建设覆盖国内及国际、以枢纽模式为主的全货机网络,能够服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美国孟菲斯机场案例可见,核心枢纽周边可以衍生出各类高端制造业、生物制造及医疗器械服务产业等,带动高端产业发展,也为顺丰未来业务增长提供更大趋动力。
二、Q&A环节:
Q1: 在跨境电商和国际物流领域,公司会采用什么战略?
答:2017年顺丰国际业务较好的发展与跨境电商密不可分。跨境电商有两个路由,一是出口,二是进口。顺丰目前在出口方面做的比较好,尤其是东欧地区,主要通过与一些地域性的电商平台战略合作,未来也会在进口方面发力,例如与一家美国的电商平台合作,将美国的一些产品运送到中国。目前出境的商品价值偏低,我们会选择很多性价比高的方式去做,例如通过爱沙尼亚的邮政配送到欧洲地区。
Q2:公司新业务很多,哪些部分是公司的重点布局?
答:15年顺丰开始多元化发展,以及加大对科技与航空运力的投入,这些对新业务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协同性。顺丰的快递、重货和冷链,都可以借助物流网络一起发展。从组织架构来看,各个事业部有各自的CEO以及投入权限。未来会更多聚焦行业痛点,比如3C行业、服装行业等等,需要综合的物流能力去提供解决方案。
Q3:科技投入较大,研发11.6亿,其中资本化比例如何?
答: 17年有16亿的科技投入金额(可参见年报)包括运维和研发,其中资本化金额4.8亿,其他为人工费用以及目前尚不能资本化的投入。
Q4:商超配模式是怎样发展的?
答:这是我们在深圳区试点较好的一个产品和场景,由于现在网购快消品的频次提高,所以和一些商超合作。有收派员驻点在商超,为客户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Q5:2017年毛利率的改善原因主要是什么?
答:新业务的投入初期可能由于装载率不高等原因导致毛利较低,但是仍需要扩充路线,去满足客户的需求。顺丰的投入策略为在不影响全年健康毛利率的前提下,更加科学的投入资源,管理层也会更加精细化地决策,以及协助大数据件量预测等等去精准投入。今年外包成本较高,也可以佐证我们在高峰期更加灵活的用工模式,以及科技、规模效应带来的改善。这些投入也是我们未来保持竞争力以及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的保证。未来新业务的产品在投入期结束之后,随着规模效应以及IT的协助,也会带来更好的回报。
Q6:与UPS的合作情况
答:双方团队一直有对接,目前合作的中美跨境产品已经投入市场,利用UPS在美国的优势和顺丰中国的优势去扩展市场。与UPS合作不仅仅体现在具体产品,未来可能有运力资源的协同发展,例如利用鄂州机场的合作等。整体策略是利用双方优势的协同性,去强强联合。目前来看,还有很大合作的空间。
Q7:开展的新业务,是否与传统业务有协同性?
答:这些业务确实是有协同效应的,目前是围绕客户需求开展的。重货方面,会有车辆、网点、收派员的协同性,所以可以在成本不大幅上涨的前提下,实现新业务增收。冷运方面,国家政策有利好,医药行业运输体系可能要调整。在“一票制,两票制”政策的驱动下,具有全国性网络、质量优、且务实的企业将最受益。同时对于投入的新资源,一旦装载率和使用率达到盈亏零界点,就可以提高盈利水平。国际方面,中国的客户也对国际物流有需求,需要高效的清关,仓储等等服务。同城业务属于小半径的即时配送服务,目前我们储备了一些技术人员,可以实现网络下单,资源即时调配,以及交通天气状况预测等等,目前可以做到大部分件量30min内送到,这是科技优势的体现,同时顺丰收派员密度较高,一些同城业务如商超,洗衣等等与传统业务时间错峰,也会有很多的协同性。未来会围绕“方案+”,用科技的手段结合不同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多的综合方案。
Q8:对一些新进入的竞争者怎么看待?
答: 我们也会关注一些新进的竞争者。目前中国物流市场非常大,且物流费用占全国GDP比例还是很高,未来会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这为龙头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大数据驱动的仓配模式,和顺丰模式有一些差异,顺丰大多是长距离的运输模式,从下单、收件、中转、运输、配送、签收全流程服务。顺丰的收派员密度、车辆体系,航空资源以及长距离配送是顺丰的优势。且顺丰很多资源是用资本开支不可复制稀缺性的资源,例如临空场地等等。
Q9:分红派息未来的规划怎样?
答:目前A股主要上市公司的的派息空间为净利润的20-30%,所以公司会平衡长远发展与股东利益,在分红比例上稳中有升。
Q10:目前收派人员的稳定性怎样?
答:由于一些技术的革新,以及新科技的投入,人均效能一直在稳步提升。科技不仅对成本有优化,现在也减轻了收派员的工作负担与工作时长。效能的提升会增加收派员的收入。快递柜对人员效能的提升效果明显,例如在一些区域,快递柜使用率很高,小哥的效能提高了三倍。顺丰流失率在行业较低,第一顺丰在行业内待遇较高,此外也会持续改善收派员日常衣食住行福利待遇来降低流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