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TCL集团 (000100) 2018-03-22
一、主要业务介绍
1、公司目前的发展战略
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包括以下11(7+3+1)个业务板块。未来公司将通过产业重组及非核心资产剥离或出售等方式持续优化产业架构,聚焦主导产业。
1、产品业务(7个板块):半导体显示业务(包括华星光电和华显光电(0334.HK))、TCL多媒体电子(1070.HK)、TCL通讯科技、家电集团、通力电子(1249.HK)以及商用系统业务群和部品及材料业务群;
2、服务业务(3个板块):互联网应用及服务事业本部、销售及物流服务业务群(含翰林汇(835281))、以及TCL金融;
3、创投及投资业务群。
2017年前三季度,TCL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22.1亿元,同比增长5.82%;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增长48.6%;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23.9%。2016年底集团启动新一轮企业变革,推动各产业切实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经营效率,围绕以下几项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企业变革。
调整业务架构,优化融资平台。
根据现有中港两地监管规则,我们计划将TCL集团作为半导体显示业务的融资平台,将终端产品业务逐步整合到香港上市公司平台,以更客观清晰地体现集团及主要产业的市场价值。按此规划,华星光电于2017年6月完成对华显光电的收购,以强化武汉华星小尺寸显示屏和华显光电显示模组项目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整合。9月20日,集团发行股份购买深圳华星光电股权至85.71%的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有条件通过,本次交易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集团半导体显示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9月30日,集团转让TCL通讯49%的股权,引入了具备产业背景和业务资源的战略投资者,加速TCL通讯科技的战略调整和业务重组。
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主导产业。
集团正逐步剥离非核心业务,优化公司结构,聚焦主导产业。通过加速重组提升集团的资源配置效率。报告期内,集团成立了TCL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将逐步接收各产业的厂房、土地等不动产,并择机实施资产证券化,以提高资产运作效率,增加收益,提高不动产价值,降低集团整体资产负债率。报告期内,集团重组剥离升华、泰洋等企业,进一步聚焦主营业务。
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驱动业务发展。
集团持续提升集团在人工智能及互联网应用技术、新型半导体显示技术的能力,并将技术能力更有效地转化为产品竞争力,提高产品均价和边际贡献。集团在世界范围内拥有23个研发中心,研发人员7,000多名,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和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已累计申请中国专利29,577件,美国专利7,124件,PCT专利8,188件,其中中国专利已授权12,640件,美国专利已授权2,174件。专利数量排名行业前列。
提升品牌力和国际化能力。
集团通过提升产品力来提升品牌力,不断提升高端产品销量。在2017(第23届)中国品牌价值100强评选中,TCL集团以806.56亿元(人民币)位列总榜单第五位,连续12年蝉联中国电视机制造业第一名。公司推出的高端旗舰电视X6 XESS在2017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IFA)获得“量子点技术金奖”。2017年前三季度,集团累计销售LCD电视1,647.6万台,同比增长10.5%,量子点、曲面、4K及大屏等高端产品销售占比持续提升。海外市场销量同比提升29.5%,其中北美市场销量同比大幅增长97.4%,在北美市场份额跃居第三。
大力发展智能及互联网服务业务。
集团家庭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可运营终端及活跃用户数持续快速增长。2017年9月底,集团智能网络电视终端运营的累计激活用户已达2,176.5万,其中9月日均活跃用户数注[注 活跃用户数是七天内来访的不重复的独立用户数,七天之内同一用户来访一次及多次都计为一个用户数。]为987.6万。同时,集团通过欢网运营的智能网络电视终端累计激活用户已达3,616.4万,其中9月日均活跃用户数达1,429.0万。游戏应用用户规模为1,326.5万。2017年7月,集团旗下TV+运营平台雷鸟科技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腾讯数码(深圳)有限公司,通过战略资源互补和软硬件协同,推动家庭互联网业务收入快速增长。集团将继续推动家庭互联网业务矩阵的整合优化,加强智能电视与互联网服务的协同竞争优势。集团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累计激活用户数已达2.08亿,同比增长463.8%;其中2017年9月的月活跃用户数为7,766.1万,同比增长605.9%;变现收入呈快速增长趋势。
二、主要业务介绍(2017年前三季度)
1、TCL多媒体
TCL多媒体LCD电视机销售量、平均售价及营业额均高于去年同期,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17年前三季度,TCL集团销售LCD电视(包括商用显示器)1,647.6万台,同比增长10.5%。受中国区市场需求下滑影响,TCL多媒体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降10.1%,但销售表现因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而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受益于品牌推广和渠道拓展,海外市场持续增长,竞争优势明显。
2、通讯业务
受海外手机市场低迷态势延续、内部组织及业务重组的阶段性影响,2017年前三季度,TCL通讯科技实现通讯设备及其它产品销量合计3,286.5万台,同比下降35.1%;实现销售收入112.4亿元,同比下降23.4%。TCL通讯科技在Q3进一步推进优化组织架构、提效降本、提升运营效率、开发新的产品技术等措施改善经营状况。
3、华星光电
半导体显示行业景气度高于去年同期,华星光电产能提升并继续保持满产满销。2017年前三季度,华星光电实现销售收入204.4亿元,同比增长33.9%,实现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85.9亿元,同比增长154.1%。t1和t2工厂继续保持满产满销,产能稼动率和产品综合良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累计投入玻璃基板247.8万片,同比增长23.3%。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产品结构继续改善,32寸电视面板市占率全球第二,55吋UD等高规格大尺寸产品市占率保持国内第一。
三、问答环节
1、华星光电目前的面板布局情况?
华星光电目前量产的有2条8.5代线和1条6代线,并正在建设11代线和第二条6代线。2条8.5代线和1条11代线在深圳,主要生产电视面板。2条6代线在武汉,主要生产手机等小尺寸面板。目前最大的贡献来源是T1、T2产线,满产满销,T1和T2在17年第四季度末产能合计达到30万片/月,T1 与T2主要生产32寸与55寸面板。32寸面板目前出货量处于全球第二,位于京东方之后。55寸面板出货量处于国内第一,全球第三,位于LG、三星之后。T3 设计产能3万片/月,T4设计产能4.5万片/月,T6设计产能9万片/月。
2、公司在OLED面板的布局?
在小尺寸OLED方面,公司在武汉投资350亿元建设6代柔性AMOLED面板产线,已于6月份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量产,并在t3建设了一条OLED试验线。在大尺寸OLED方面,公司大力开展印刷显示OLED的技术研发,成立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这个研发平台,作为广东省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的承建单位,与国际领先的材料和设备商进行战略合作,积极开展印刷式OLED的材料和工艺的技术开发,建设了4.5代印刷OLED试验线。在11代线预留了OLED产能。
3、G11代线的产品结构?进展情况如何?
G11代线是我们在深圳投资建设的大尺寸面板线,总投资465亿,设计产能9万片玻璃基板/月,主要生产65寸、75寸这种大尺寸电视面板,去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19年初实现量产。
4、2018年电视面板行业的供需情况如何?
从今年行业的整体供需情况来看,预计产能供给与需求均有所增长,供需结构较为平衡。
5、未来资本开支情况:
目前公司正在建设的产线是T4与T6(G11代线)。T4总投资350亿元,注册资本180亿元,其中华星光电出资90亿元,持股比例50%,武汉东湖管委会投资主体出资79亿元,长江合志出资 11 亿元。T6总投资465亿,注册资本215亿,其中华星出资114亿元,持股比例53%,深圳市重大产业发展基金出资80亿,三星显示出资21亿。会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分期缴纳资金。
6、华星的供货结构:
华星的电视面板约有40%供给TCL多媒体,其次为三星、海信以及创维、康佳、长虹、海尔等知名电视厂商。业务架构调整的进度?
7、t6和t4产线的设备购置和搬入情况?
按照产线建设进度,陆续完成设备购买和搬入。
8、集团资产重组的进度:
按照计划在推进,发行股份购买华星光电10%股权的事项已完成,通讯业务股权比例降低至51%,非核心的部品业务等逐步在出售剥离,包括近期出售了金能电池,TCL多媒体实施供股并改名TCL电子等,各项业务架构调整工作在稳步推进。
9、公司17年产品销量情况?
公司之前已发布2017年12月销量公告,全年LCD电视销量2377万台,同比增长16%。华星光电电视液晶玻璃基板投片量339万片,同比增长20%,平均月投片量在28万片。公司空调业务也快速增长,全年销量达到917万台,同比增长27%。
10、多媒体电视业务表现好于行业及同行表现的原因?
多媒体充分发挥与华星光电的产业协同优势,产品力和品牌力大幅提升,销量实现逆势增长,中国市场产品结构改善,高端产品占比不断提升,同时深耕海外市场,海外销量尤其是北美市场和新兴市场销量大幅增长,同时产品均价提升。
11、公司17年经营情况?
公司已发布17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26亿-28亿之间,同比增长62%-75%。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华星光电投片量同比提升,液晶面板行业景气度较高,华星光电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TCL多媒体业务持续健康增长;2016年年底启动的企业变革工作取得成效。公司预计在4月28日发布年度报告披露具体的经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