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拓邦股份 (002139) 2018-03-29
一、签署《调研来访承诺书》;
二、公司董事会秘书就公司2017年经营业绩情况、战略实施情况、研发投入情况、经营发展中所面临困难及应对做简要介绍。
(一)经营业绩情况
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26.83亿元,同比增长46.82%,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45.55%。实现五年内收入、利润双增长:销售收入从2013的9.99亿元增长至2017年26.83亿元,增长2.6倍,净利润从0.4亿增长至2.1亿元,增长近5倍。2017年毛利率23.97%,净资产收益率11.51%。
(二)公司2017年报告期战略实施情况
随着智能物联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专业化分工以及消费升级的需求不断增加,智能控制器行业将迎来历史性的机遇,公司报告期内围绕“差异化发展、平台化强企、智能+升级”三大战略的实施和落地,抓住智能控制行业历史发展机遇,发挥“智能控制+电机+电池”的“一体两翼”业务协同优势,增强了“技术引领能力、伙伴式客户服务能力和强大平台体系能力”三个核心竞争力,取得了“快、多、优、广、强”五个方面的成绩。
增长快:内生业务有机增长,外延业务整合良好。
客户多:家用电器和电动工具类客户的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产品线和客户增多。在燃气控制器,园林工具,机器人等新领域订单量产规模扩大,大客户合作顺利。
结构优:业务结构,ODM比例从40%增长至52%,客户结构纺锤形的头部提升,上亿客户有3个,千万级客户也在增多。产品结构,变频类、嵌入式、屏幕式产品在增加,高价值的产品在增加。市场份额和毛利率提升。
布局广:围绕长三角和珠三角家电重镇布局。珠三角布局深圳、惠州;长三角2017年取得宁波地块,2018年将推进建设,预计2020年后投入生产。印度工业园2017年开工,2018年预计完成主体建设,2019年预计可以投产。
体系强:2017年公司围绕战略、品牌、研发、供应链等方面加强了建设,核心能力增强,获得客户好评。
(三)研发投入情况
公司作为技术企业,2017年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2.1亿元, 同比增加51.60%,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9.98%,占营业收入7.72% 。公司报告期保持研发投入规模,加大在新型、高端产品的研发投入,继续保持并扩大在智能控制器行业的领先优势,全面提升公司的技术储备及竞争优势。。
(四)经营发展中所面临困难
2017净利润增长45.55%,略低于公司预期。2017年有3千万+的汇兑损失,同期2016年汇兑是收益的。另外上游部分材料短缺、环保监管使上游产能受限、涨价等因素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公司年报存货大幅增长也主要为应对客户需求和上游部分原材料紧缺的备货。2018年,原材料的短缺和涨价、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可能还会持续存在一段时间,公司会积极做好应对,通过引进替代器件、替代供应商等方式进行风险分流。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敞口部份会引入部份的外汇产品降低风险。经营环境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变化 ,公司能做的是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和下游客户、上游供应商一起共同面对各种经营的风险,只要这个行业的前景是光明的,需求是存在的,短期的波动和不利因素不会影响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我们会按照既定的战略一步一步落地,抓住机遇,赶超行业的发展。
三、回答调研提问,主要问答简述如下:
提问1:公司近几年增长的核心因素,未来增长能否持续?未来是否会继续增加研发投入?
回复:公司增长一方面源于国内外消费升级,是属于刚性需求,持续性的,表现在智能控制器产品形态及创新度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国外份额向国内转移,在客户服务能力及产业链集群上,国内智能控制器企业更具优势。未来行业消费升级具有持续性,智能化、联网化、场景化给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空间,行业未来几年将迎来快速发展,模组、终端、平台接入数都将迎来数量上的快速发展,未来的电器也会颠覆已有概念。国外的转移也是持续的,但是这种趋势是循序渐进的。我们更看好消费升级带来的增长。公司产品品类全、产品线多,具备持续增长的基础。公司作为技术型公司,会逐年增加研发投入,增强行业竞争力。
提问2:行业竞争格局?
回复:智能控制器行业现状是离散式的,各个控制器厂商有不同的发展战略,有不同的客户群,相互竞争力度不大,控制器行业所面临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是下游客户本身。低成本时代即将成为历史,未来的竞争主要是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研发设计服务。
提问3:现在趋势一般是客户自己研发生产还是由公司研发生产?智能控制器中各类产品比例?
回复:一般来说,比较大型的企业有研发实力(如美的、海尔),储备很多的研发人员,并且建有自己的生产线;中小型企业投入相对比较少;大的国际化企业也会保留研发。智能控制器是多科学的应用技术,广泛而深入的研发有难度。一线品牌把创新类产品逐渐外放,在创新型品类上,专业性控制器厂商投入产出的边际效益更大,更具优势。智能控制器产品中电动工具占比约30%,家电50%左右。
提问4:公司锂电池未来发展规划?
回复:锂电池业务2016年战略调整为发展小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随着移动式机器人、无绳化工具的发展,及锂电池能量密度提高,可循环利用很多次,小动力电池需求逐渐增加,我们可以提供“控制+电机+电池”的一整套服务。
提问5:家电属于耐用品,不会经常更换,怎么看公司未来增长。
回复:一方面我们做的是家电替代部分而不是基数部分,另外家电等产品每年会有创新新品的推出,近几年公司高端、创新类产品增速很快。
提问6:公司在宁波设运营中心,除现有厨电客户,还有没有其他产品需求?厨电产品未来发展?
回复:华东地区属于家电重镇,也有很多工具类厂商,公司看好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的发展潜力,已经与一批家电、工具类企业发展合作。公司厨卫领域的智能控制器在行业内有领先优势及很高的市场美誉度,未来自珠三角辐射全国及全球仍有发展空间。
提问7:公司研发成果会不会被整机厂快速学习及获取?
回复:公司近年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行业发展也开始尊重知识产权,公司在选择客户时也会挑选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
提问8:公司研发定价模式?
回复:公司产品定价一般不包含研发费用,仅对一些产品周期长,前期研发投入多的项目,相应收取前端研发费用。公司产品从设计研发到成品,最终以产品定价,属于“产品+服务”型收费模式,未来有希望做到“服务+产品”模式。
提问9:公司发展历程中有做过成品、电机、电池、工控等,是否当时会对控制器行业前景不够坚定?
回复:公司控制器属于上游部件行业,在企业初期,战略分析会受多方面因素干扰,可能会存在战略定位不够清晰,有过一些成品等业务尝试,实践后发现公司的DNA是技术且优势还是在智能控制器,2012年重新战略聚焦发展智能控制器业务,而且控制器的生命周期比整机产品更长,即使产品更新换代,控制器会一直被需要,应用领域广泛、规模大,短时间内不会有天花板。工业控制、燃气控制属于控制的不同细分应用领域,属于公司横向一体化战略内容,电机、电池和主业控制器在客户及产品上有很好的协同性,业务模式也很相似。
提问10:公司T-SMART平台的进展,做T-SMART平台的最终诉求?
回复:公司T-SMART属于开放型平台,根据客户需求选择YUNOS、AYLA云、云之翼、机智云、拓邦云等不同云平台,市场还在发展前期,目前在总销售收入中占比还不大,从2017年的几十个案子到今年可能上百个案子,需求在快速增加。控制器的发展从单机化向物联化发展是不可逆的,公司基于发展需要开发T-SMART平台,为客户提供一整套服务方案,通过获取设备端数据,了解设备使用运行规律,不断改进设备功能,使设备更加智能化。公司关注的是PAAS端的数据,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终端设备运营的增值服务,不会跟客户争夺C端用户数据,跟客户没有竞争,是伙伴关系。
提问11:合信达2018年增长速度?
回复:2017年合信达实现翻倍增长,一是受益于于津京冀地区煤改气政策,还有公司收购合信达后整合供应链、实现资源共享后,经营成本下降,品质提升。2018年煤改气政策影响还会持续,合信达其它产品如温控器等市场反响也很好,我们预计18年合信达还会增长,但增长幅度不会像2017年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