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钢研高纳 (300034) 2018-04-27
一、介绍公司主营业务
艾磊董事长,首先对公司的高温合金业务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然后对公司2017年业绩的下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公司2017年业绩主要受子公司民品方面拖累,剔除民品领域,2017年公司高温合金业务在军品领域仍然呈现快速发展。从最新情况来看, 2017年亏损严重的子公司2018年业绩已经明显改善,公司正在对其团队、机制等进行调整和革新,今年利润有望实现改善。
公司总体未来产业突破方向:
1. 众多航空发动机型号只要部分批产,数量就很可观
2. 大型海上动力的研发
3. 各类型火箭和导弹发动机的量产
4. 新一代陆军重武器研制需求
5. 核动力及核能和燃机发电的发展
6. 加大军民融合发展,伴随“中国制造2025”向民品领域扩展
公司高温合金产业发展的挑战:
1. 民品生产、市场开发经验不足,造成短期经营失误,但也摸索出一些经验,公司继续开拓民品市场的方向不会动摇。
2. 军品生产的波动大,短时需求急,均衡生存与短期大批量需求存在矛盾,近几年公司出现了存货居高不下的情况;国资系统要求压两金,公司客户在回款方面相对集中,造成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资金回笼不均衡。
3. 防务产品小批量、多品种、技术难度高,相关产品的跨越式发展依赖于防务产业的发展速度。
二、回答提问
1、从航空、航天产业上下游状况看,行业总体的需求还是不错,但这两年公司的业绩从体量上没有跟随行业节奏增长,请问公司军品这块供应的整体情况,未来十三五后三年情况如何?
答:2017年整体收入虽然增速不高,但军品增速还是不错的,实际上从细分结构而言,去年民品对我们构成较大拖累,公司控股的天津钢研海德有限公司亏损了近两千万。应收账款回收困难也是阻碍收入大幅增长的一个较大问题。因为军品市场门槛相对比较高的,前期要各种考核,五代机可能是8年以后的事,我们一直跟着在做。我们的发展也要跟随行业的发展,未来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因为国际形势比较紧张。我们国家国力已经是世界第二位了,经济强国也需要强大的军力护航。作为军品,一旦定型成功,壁垒比较高,外面的企业想要介入也不容易。所以我们未来的发展,有基础、有市场,还是非常乐观的。
2、虽然总体下游需求还是比较旺盛,但在航天产品供应体系中,我们下游客户自己内部系统中也有一些单位可以实现供货,那会不会有一些牌号,他们一开始依赖我们,但之后就开始自己做了?
答:国内比较传统的优势单位,一个是621所(航材院),一个是沈阳金属所,一个是我们钢研高纳。金属所是中科院系统基础研究做的比较好,做产品相对少,尤其是工程化生产对他难度比较大。621所是航发系统内企业,我们是系统外公司。但这么多年我们做的,基本都是航空系统内比较难啃的骨头()或不愿做的部件),我们目前在军机领域的很多部件,好多是其他企业做不了,进去就是需要公司攻克技术难关。和其他两家相比我们还有上市公司的体制优势,621是内部单位,有体制内优势,但系统内部往往合作不一定顺畅有效,反而有很多机会我们是可以争取的,因此优劣势结合来看,核心在于我们的(产品)市场开发、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
3、现在有很多民营企业在往高温合金方向发力,这个发展趋势是否会对公司构成威胁?
答: 长期看,民营高温合金企业是真正的竞争对手,从目前全面竞争来看,他们和钢研高纳差距还非常大。现在能够进来的公司,产品绝大部分在铸造高温合金方面,铸造高温合金相对门槛低一些。而变形高温合金、粉末高温合金领域,民企想进来,还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但是民企确实需要我们引起重视,我们需要补短板,民企比较强的我们需要学习,好比刚才我提到的民品虽然之前吃过亏但仍要坚定不移的做下去。
4、从机制上民企更加灵活,包括混改等,公司后续会不会有一些其他的考虑?
答:我们现在下面的三个控股公司都进行了混改,一个发展很好,一个出了问题。所以说不是一混改就灵。一个好产品、一个好团队、一个好机制是缺一不可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一个机制,团队需要一个好搭配,我们原来的团队在技术方面比较偏重,因此下一步要做调整,就是要调整成比较合适搭配的。我们吃亏也不完全在机制上。机制我们有,但要用好。未来在激励、约束等方面,我们都要用好。实际上,很多国有企业搞得很好,体制、机制不是不能盘活。
5、公司军品,民品营业收入怎样,天津海德有什么因素导致产销量巨大下滑?
答:2017年收入比例军品上升了点,民品下降了些。在资金的管理方面,一至三季报应收账款余额很高,四季度末降下来,主要在军工航天航发这些企业,前期压钱后期集中归还。公司控股的天津钢研海德有限公司2017年由于人事变化,整个市场发生了波动。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班子调整,市场逐步稳定。2018年逐步显现它的效应。今年产销量回到2016年的水平是差不多的,但很难贡献利润。军品民品的比例还会延续,短时间内不太会改变。
6、今年有哪些因素可能发生比较正向的变化?比如成本是怎么判别的,回落还是企稳?下游的售价能不能做一个传导?下游有很多增长点,今年具体的增长点大概在哪里?
答:去年成本上升,实际上一是收入的相对下降导致了这个状况,售价是不好传导的,随着批产化,批量越大,价格会越来越低,售价传导不会是太多正向因素。正向的变化最大来源还是市场扩大,规模扩大。随着市场扩大,单位成本应该是有所下降,幅度也会比较快。所以市场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这是第一位。第二我们自身成本的管控,通过精细化生产的提高,减少浪费,特别是存货上是有很大的挖潜空间。航天工业实际上20%的增长是有的。下游的增长点,我觉得还是比较多
(1)新力通的收购如果成功,在损益上大幅体现,2019年体现会更多一点。
(2)天津海德今年经过调整充实提高,业绩比去年是大幅提高。
(3)我们核心业务,发动机有20%增量的成长。比较突出的产能瓶颈已经出现,一个是加工大件的能力,二是量,受到了很大的压力。目前公司也在筹划这方面的增长突破。
(4)ODS合金,目前我们也在做扩产的计划。其他像铸造,我们天津的冶炼合金,那个炉子可以做民品和军品,民品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也比较高。
(5)最近公司管理层走访客户,有的客户主动提出产品需求,目前也在积极争取这方面的订单,也会有一些突破。
(6)民品方面,我们也会增加生产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未来民品业务也是很好的增长亮点。
(7)钛铝间金属化合物,这一块也会有很大的量的突破。
7、高温合金产业,部分有产能瓶颈,是否意味着一到两年公司会有比较大的资本开支。未来高温合金产业,有一些竞争对手,现在的产业竞争结构是什么样的?将来竞争格局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答:未来扩量大部分会涉及到资本开支,有一部分不需要比如粉末。但产能瓶颈一定是有资金需求的。铸造目前还有一定的产能可以应用,未来两到三年也不排除有新的量。未来两年内应该说还是有不少的资本投资要做。军民融合对我们有好有坏。军民融合配套这块,还是提倡的,只是有进入的能力与机会问题。航天发动机的研发周期很长,没有十年比较难。民营企业投入大会有压力,要看民品能不能提供支撑,投资是一个双刃剑。我们要做一些针对石油石化的数据积累,目前我们的数据主要是在航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