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欧菲科技 (002456) 2018-05-03
一、公司董事长蔡荣军先生介绍公司基本情况和发展战略
公司目前有两条业务主线:光学光电和智能汽车。2017年,公司的摄像头业务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收入和盈利都超额完成了目标,18年相信也会超额完成。在3D sensing的布局,公司也完成得不错。欧菲在过去数年取得跨越式增长,主要源于三个核心优势:第一个优势是一切都为了客户。公司文化是客户导向的,一切为客户服务,深入了解客户,尽可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更好的服务。公司的第二个优势是自主创新基因,公司成立了中央研究所,从顶层设计入手,自上而下构筑一体化产业优势。公司近几年加大研发投入,在全球进行布局,力求引领各项业务领域的创新和开拓。欧菲的第三个优势是强大的执行力。公司对行业做出精准的战略预判和决策,并拥有自上而下的强大执行力。近年来公司业务不断拓展,从滤光片发展到现在的触控屏、摄像头、指纹多项业务。公司布局的每项业务,都做成功了,且做到了专、精、透,我们现在为将来布局的业务也都会做成功。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欧菲设立了中央研究所,分了三个领域。一是影像领域,公司设立了影像评测中心,集各家之所长,可进行多项评测,我们希望到2021年,欧菲能引领手机影像的技术革新和发展。
除了测评,在影像领域,我们还有算法、自动化、光学设计与开发,和simulation的研究。第二个是触摸屏材料领域,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果。我们也关注更上游的,例如ITO的原材料COP,我们已经有相关专利并批量生产了。第三个是其他未来新技术的研究,例如AR/VR,视网膜投影,以及3D建模。公司的中央研究所囊括了许多行业的专家,我们也吸引了一些其他公司的人才。为了增强公司的执行能力,公司内部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公司设立了采购管理委员会,提高采购人员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设立品质委员会,从组织、人员结构、流程、执行等多方面进行规范;公司还调整了内部架构,整合触控、显示和盖板玻璃业务,优化公司内部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公司目前发展的短期战略是,在未来两到三年,把握光学创新和柔性触控的行业发展机会,实现快速增长。具体来说,后置摄像头要从单摄向双摄、三摄升级,向大光圈、高变焦倍数升级;前置摄像头向小型化升级;新增3D sensing,向前置结构光加后置TOF方案升级;抓住柔性触控带来的外挂式薄膜触控方案的普及;以及屏下光学和超声波指纹识别方案的机会,全面提高单机价值量。
公司的长期战略是向上游材料和元器件延伸,并加入软件算法的整合,摄像头模组升级成为AI视觉系统、指纹识别模组升级成为生物识别系统、触控模组升级成为人机交互系统、平面显示升级成为新型光场显示系统。这些系统,除了应用在手机上,也会应用在汽车甚至更多的产品和平台上。
二、黄丽辉先生介绍公司广州摄像头业务
欧菲通过在2017年收购索尼广州工厂,正式进入了大客户的摄像头业务。经过一年的整合,比较顺利的完成了过渡和交接。公司制定了五年计划,2018年是基石计划,主要是构建基础和核心团队,包括内部的组织文化构建和核心技术的开发;2019-2020年是宝石计划,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包括团队技术能力的提升,组织文化的沉淀,以及管理运营的完善。目前摄像头领域,国际上比较领先的地区是中日韩三地,我们通过和索尼的收购与合作,学习到了他们的独特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两部分对公司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未来将会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成长。2021年是钻石计划,公司要做到技术领先,拥有成熟的运营管理体系,成为行业的领导者。随着我们技术和管理的提升,我们的产品也是在不断升级的,我们希望能做到和客户同期开发、甚至共同开发。
三、赵伟先生介绍公司摄像头业务
从去年的整体数据来看,手机行业正在洗牌,呈现出大的品牌厂商业务量不断增长,小的品牌厂商业务量不断萎缩的趋势,而模组业务也是相应的不断向前几大模组厂商集中。从技术上来说,手机行业主要有两个趋势,一个是全面屏趋势,一个是手机摄像头数量增长的趋势。欧菲在2017年的时候,全球摄像头的市场占有率大概为13.3%,我们预计今年公司的市占率能继续提升。欧菲影像事业群,主要集中在两个园区,一是南昌高新园区,二是南昌高新未来城厂区。影像事业部从规划初期就非常注重生产自动化,目前已经实现了98%以上的自动化生产率,人均产值也相应的不断提升,目前所有产品的检测和测试基本上实现了全部由设备完成。欧菲也在不断的进行资源整合,摄像头模组的三大部件:sensor、镜头和马达,sensor方面,我们与上游的Sony、OV、Samsung都有深度的合作,而在镜头和马达方面欧菲更注重上游资源的整合,加大对上游资源的掌控度,加强对成本的管控。
摄像头行业未来的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单摄变多摄,目前已有客户出了多摄像头的产品,我们也认为到今年下半年,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2)2D变3D,公司积极与上游算法公司合作,积极布局3D业务。(3)小型化趋势,欧菲自主开发了CMP工艺,也与欧洲一家公司合作开发T-Lens。(4)从硬件到软件硬件打包产品,欧菲加强了日本研发中心软件算法的开发,也与第三方软件算法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为客户提供多种技术方案。
四、关赛新先生介绍欧菲生物识别业务
欧菲指纹识别事业部成立于2014年,到2017年初,我们进行了超声波方案和光学方案立项,2017年9月成立了3D sensing项目部,到2017年底,完成了超声波式方案的量产布线。欧菲的生物识别业务目前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指纹识别,二是3D sensing。传统的指纹识别业务,除了在手机上,去年欧菲在智能指纹锁领域的市场份额也做到国内前列。未来公司指纹识别的发展方向有低成本的超声波指纹方案,高性能的光学屏下指纹方案,半屏和全屏指纹方案,以及算法和IOT应用,包括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车,目前我们也和欧菲上海智能汽车事业部一起合作。3D结构光方面是我们正在进行的重点布局,3D camera目前正在准备量产中。欧菲的发展方向包括传统的2.5D人脸识别,3D编码机构光,3D散斑结构光,以及小型化结构光模组。3D TOF也是欧菲布局的方向,包括TOF技术,3D扫描、建模,VR/AR,还有算法及IOT应用。智能设备上的生物识别到底要具备什么样的特性?我们认为,第一个是智能化,第二个是安全性,第三个是易用性,最后是时尚科技感。HIS发布的预估报告说2019年屏下指纹手机出货量将突破一亿台。
而3D sensing真正的应用,远不止人脸识别,它还能应用于背景虚化、3D建模、动态表情、手势控制、AR/VR等等。而欧菲在3D的布局,包括核心零部件,3D深度算法、以及应用算法,我们也投资了一些这方面的公司,比如MV,VanGogh,和Usens。
五、唐根初先生介绍触控显示业务
公司的触控显示是传统业务,目前的发展策略分三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在传统的触控显示产业,不断整合资源,保持龙头地位。在这一方向,我们主要关注异形切割,COF产品线,自动化产品线以及屏下指纹技术。第二个方向是抢占柔性触控市场,迎接新的风口,这点预计在今年底和明年会有所体现,而我们重点布局的是COP镀膜技术,双曲面触控,折叠触控以及3D贴合。第三个方向是研发新技术,开拓新领域,进一步挖掘市场空间,提升用户体验,我们布局的方向包括悬浮触控,目前公司已具备量产能力;公司通过收购芬兰公司Senseg对触控反馈技术进行布局;公司也与客户共同开发了天线整合技术,并应用到手环上,已实现量产出货,目前也正在开发手机屏幕天线和后盖天线;此外还有Deco Film在电池后盖上的使用,公司具备图像设计、模具制造、RTP压印及真空镀膜全项技术,目前也在与客户共同探讨将方案导入前盖产品。
六、马光林先生介绍智能汽车业务(ADAS方向)
目前自动驾驶市场划分为几个部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以及运营。传感器市场,包括摄像头在内,大概有172亿美金的市场规模,而控制器市场,包括核心算法在内,大概有300亿美金的市场规模。目前自动驾驶公司的业务模式主要分三种:一是产品输出,比如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语音控制器等等;二是技术输出,比如谷歌做智能汽车就是纯技术输出;三是运营,即与物流公司合作,比如滴滴。目前大部分自动驾驶公司的业务模式是技术输出。虽然无人驾驶的概念很火,但是与其他领域相比,无人驾驶领域的创业公司数量很少,而真正具有核心技术,并拥有成熟商业模式的创业公司更是凤毛麟角,而欧菲是为数不多的既有核心技术又有制造能力的公司。欧菲的愿景是,到2022年,成为国际三大车载传感器系统供应商,即向客户提供传感器和控制器,包括核心算法。我们的业务模式分为两部分,即产品输出和技术输出。产品输出方面,2017年公司主要布局的是摄像头,到2018年到2019年,公司将继续布局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等。技术输出方面,欧菲已经拥有园区自动驾驶技术,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先发优势,欧菲也将以域控制器为切入点,进入高速自动驾驶领域。
在过去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欧菲已有了超过10家客户,有33个项目正在进行。2018年的目标是要进入国际客户,目前正在跟进的有三家:福特、上海大众和现代Mobis。从技术输出方面来说,我们要成为代客泊车系统供应商,即将量产具有代客泊车功能的产品。
七、张龙兵先生介绍智能汽车业务(人机交互和显示系统方向)
公司的智能汽车事业部成立于2015年,到2016年,我们已经有了三条产品线,分别是仪表中控系统,全液晶仪表/组合仪表,以及中控娱乐系统。到2017年,我们实现了产品量产。2018年,我们布局了一些新的产品,包括车载显示屏模组,仪表中控集成主机,流媒体后视镜系统,车载指纹识别系统等等。
二、问答环节
Q1: 公司提出了提升盈利能力的目标,请问具体有哪些措施?
A1:公司主要从提高自动化水平和加强信息化这两个方面着手,在自动化方面,公司梳理了已有的生产流程,对设备进行重新串线,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支出。在信息化方面,公司注意到工厂信息化对运营效率的提升非常有用,目前正在逐步提升工厂信息化程度。
Q2:公司的研发投入规划是怎样的?研发投入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
A2:公司研发投入一直在公司营收的5%以上,今后也会随着营收的增长继续增加。大部分研发投入是费用化的,小部分是资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