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博济医药 (300404) 2018-05-16
1、【问】目前公司临床研究服务毛利率下降明显,是什么原因?
【答】公司2015年4月底上市,同年7月22日,CFDA发布了《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医药企业、临床试验机构和CRO三方积极响应CFDA的号召,先后经历了多批次的自查和接受现场核查工作,自查核查工作覆盖2015年7月至2016年下半年,其后进入常态化,历时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公司大部分在研临床试验项目基本处于暂停状态,CRO行业以承接项目的订单量、项目的进度来确认收入,项目进度的延缓直接影响了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这是15年和16年收入及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2016年底,新药行业政策渐趋明朗化,CRO行业也明显复苏,2017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81.22%。但CRO行业的订单周期性较长,平均在2-3年左右,2017年主要消化15、16年的项目,15、16年仍然处于行业的调整期,随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标准的提高和规范性的不断提升,支付给临床试验机构的成本上涨较快,导致临床研究项目的成本增加,同时2017年公司加大了自主研发项目投入,以及公司药物评价中心GLP实验室平台建设投入、试运行与认证申请等,导致期间费用上升,以上综合因素导致公司2017年利润下降。
2、【问】目前公司临床试验项目回款机制怎么样的?
【答】临床试验项目回款大概分五至六个节点,大致包括签订合同后首款、召开临床试验协调会、取得伦理委员会批件、项目病例数入组一半、项目病例数完成入组、提交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等。
3、【问】2017年新增4.33亿合同订单,目前在执行订单额大概有6.5个亿,这部分款项何时能收回?
【答】回款的进度由临床试验进度决定,目前临床试验项目平均2-3年执行完毕,BE试验6-10个月左右。
4、【问】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项目大多进行技术转让,对一些市场前景好的项目或品种,公司是否有意愿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之后,生产销售?
【答】公司目前立足于CRO技术服务,以临床研究、临床前研究服务为基础,延伸至新药研发整个产业服务链条。暂时不考虑涉足药品生产销售领域。但公司不排斥和客户及第三方合作开发新药项目,用该项目临床/临床前研究的部分费用作为对该项目的投入,持有这些优质项目的部分股权,享有优质项目上市后的收益。
5、【问】2017年公司新增合同订单4.3亿,是否有充足的人手消化和承接这些项目呢?
【答】完全有能力,并且还可以消化更多,18年的新增订单目标超过17年。所以公司也在不断招聘专业人员,做好人员的培训和储备工作。
6、【问】目前公司各业务部门工作量是否饱和?
【答】公司临床前药学研究的项目较多,药物评价项目在获得GLP资格之后可以大量承接,BE和临床研究项目还可以消化更多。
7、【问】公司科技园预计什么时候有产出,目前是否有接到项目订单?
【答】获得GMP认证之后才可以正式承接项目,计划明年通过GMP认证。
8、【问】CRO技术服务行业后续发展空间大吗?
【答】目前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整个行业研发热情很高,同时国家持续鼓励开发创新药物政策以及持续地大力推进口服制剂、注射制剂进行一致性评价等政策,都利好于可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CRO公司,我们坚定看好这个行业!
9、【问】公司的主要特点及竞争优势是什么?
【答】博济医药是能够为药企及研究机构提供研发与生产全流程“一站式”外包服务的CRO公司,包括药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临床用药与模拟剂的生产、临床试验,同时提供药品向美国、欧盟注册申报服务。
10、【问】公司已经上市三年,整体规模还比较小,公司战略布局是否存在失误?
【答】政策的变化导致行业的调整,但新政的变化促使了这个行业更加规范、更加有公信力,公司的蛰伏是暂时的。博济的战略布局是提供新药研发全产业链的“一站式”技术服务,我们会坚定走在这条路上,并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11、【问】因国家医药政策影响及研究机构成本增加等,导致公司毛利下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公司是否有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答】作为技术服务型行业,客户至上是原则,有些老项目毛利低,我们也会坚持完成和妥善处理,2017年已经消化了大部分毛利低的项目。同时,公司也一直采取措施在积极应对,如17年公司与多家1期研究机构深度合作,从源头上降低医院研究成本,直接控制了BE项目的毛利率。
12、【问】目前国家对仿制药、新药审批速度如何?审批速度对公司有何影响?
【答】一、创新药优先审评:有绿色通道,审评速度至少比以前减少一半时间。二、仿制药审批提速显著:例如新4类仿制药药学研究完成之后,仅需要向国家药监局备案BE试验的方案即可开展BE试验。三、新药审批加速对药企的研发投入和热情产生良性刺激,CRO作为新药研发链条的一环自然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