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新国都 (300130) 2018-05-17
一、新国都及嘉联支付业务概况解读
刘祥:各位投资者大家好,我是刘祥,现在我代表新国都跟各位投资者做沟通交流。各位可能已经留意到我们公司前段时间密集发布的各项公告,今年上半年我们公司的架构和业务调整比较大。我们已经把嘉联支付成功并入上市公司,公司有望在今年5月份开始将嘉联支付的业务收入利润并表。因此,现在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时机,就已经公告信息,与各位投资者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
我们公司在三到五年前开始战略转型,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公司终于从一个重资产、经营链条长、供应链较为复杂的制造业公司转型到现在各项业务相辅相成、较为复合、抗风险能力比较强的公司。我们今年一季度报告已经发布,各位可以看到,公司传统业务发展也平稳良好。传统的终端制造业务上半年还有良性的增长,海外市场持续拓展,虽然国内支付市场在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传统的终端业务开展还是比较健康的。子公司中信联征信、公信诚丰上半年表现也不错。关于嘉联支付的业务,由于一季度报告尚未并入上市公司所以大家无法看到,但半年度报告中将有比较准确的信息给大家解读。
今天参会的还有嘉联支付的CEO石总,他是在2018年初正式担任嘉联支付CEO,石总出生于1978年,于2016年加入嘉联支付,迄今已有两年半,加入嘉联支付时石总主要负责技术和运营板块。由于之前的工作经历全部都是在互联网领域,石总加入嘉联支付后,为嘉联支付注入了较多的互联网基因,从产品到运营,都是借鉴了互联网的产品思维和逻辑在开展。大家从公司披露的2018年股权激励计划也能看到,嘉联支付的管理层包括石总是我们重点激励的对象。站在上市公司的角度,我对嘉联支付完成今年的激励业绩目标是非常有信心的。
宋菁:好的,那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由嘉联支付的石总为我们介绍嘉联支付的经营情况。
石晓冬:大家好,现在我简单讲一下,2017年嘉联支付的业务概况。2017年,嘉联支付在银联平台的交易流水为5,758亿元,注册商户超过300万,活跃商户数大约是150万,净利润大约为1亿元,净利润比流水的比例约在万1.8到万2之间。大概情况就是这样。大家可以对感兴趣的问题针对性地提问。
二、投资者交流回答环节
提问1:石总你好,能否介绍一下公司2018年最新的发展状况?
石晓冬:今年我们主要方向是拓展用户的多元化,以及深耕行业用户的标准。比如,之前银联所有的收单产品都比较同质化,现在我们在收单产品里加入所谓增值服务的概念,为了让商户在我们的平台上更有粘性。打个比方,以前POS机只是用来收单的,大家在外面吃饭买单时会发现,开发票时会有一个水台,现在我们把水台和POS机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以后刷卡后通过有二维码的小票就可以拿来开票了。像这样横向发展增加用户粘性的功能将大量出现在我们嘉联支付的产品上。嘉联支付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产品多元化,并且积极推广给行业内解决方案的商户。比如房地产行业,比如保险行业的支付综合解决方案。保险产品有特殊性,付款时必须知道付款人是谁,所以要对付款人进行KYC的认证,这些都是行业内的特殊需求,我们将多推出类似的增值服务,来个性化嘉联支付的产品。
提问2:去年年底央行发布的296号文从今年4月1日开始实施,对嘉联支付市场发展有什么影响?
石晓冬:央行去年年底连发四文,从217、281到296等,央行的这些文件主要是对市场规则进行重新疏导和规范。包括切断直连和备付金存款集中存管等,嘉联支付是首家申请100%保证金存管并且存管在央行支付系统里的试点单位。对于我们的业务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反而是有好处的,市场竞争更加有序,可以过滤非持牌机构和不合规业务。
提问3:请介绍嘉联支付今年前4个月与上年同期相比,有哪些比较不一样的地方?
石晓冬:我简单介绍一下,从交易规模上说,今年前4个月增长明显,月均比上年同期保持了至少50%的增长。与互联网业务相比,支付业务更重,时间周期更长,需要有硬件机具的投入,存在硬件到商户之间的传递时间。
提问4:嘉联支付与新国都集团协同发展上有什么规划?
刘祥:关于嘉联支付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协同,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当初我们希望把嘉联支付并入上市公司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在支付产业链做上下游的延伸和拓展。新国都在支付行业原有的资源,包括全国的布局、技术的优势,以及硬件制造能力等资源都可以和嘉联支付进行对接。嘉联支付并表之后,新国都在行业中的各种资源等都可以无障碍对接给嘉联支付,并且在人员、技术上都有所协同,这对嘉联的商户拓展渠道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第二,是对于嘉联支付未来的新产品和新业务的设计,我们会提供更大的支持。支付市场这几年的变化,可以用动荡两个字来形容,互联网支付行业在持续发展。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新国都原有的对终端、对系统、对支付等的技术能力也会嫁接到嘉联的业务板块上。并不是说嘉联技术的技术比较弱,而是说新国都的技术可以跟嘉联支付做很好的补充和结合,比如刚才石总提到的各种支付场景的有效搭建和落地,从而让嘉联如虎添翼。当然新国都的其他资源,比如,KYC能力,公信诚丰及信联征信的数据开发能力等,也会对嘉联的发展起到支撑的作用。谢谢。
提问5:请教石总,未来围绕支付行业的增值服务,是否有规划或者强化?
石晓冬:做线下收单业务,传统企业是有优势的。比如,在支付工具上叠加运营的产品。比如,帮餐饮店导入线上的流量,帮行业商户提供解决方案等。针对大额的支付场景,大额的支付场景无法在网上完成,就需要在线下完成。这个完成过程中我们尝试把互联网的用户体验带入线下,比如我们针对房地产商,针对他们的ERP对接的支付场景,发挥我们的优势,提供快捷安全的体验。今年的产品方向大致就是这样。
刘祥:我补充两句,刚才石总强调的是我们要跟各种支付场景深入结合,去解决他们的问题。而在我看来支付的定位是对专业化、普及化的追求。我们上市公司提出的战略方向并不是建立一个闭环、做封闭生态,那是传统互联网公司、独角兽提出来的发展战略。我们做的是通用的基础性设施,因为要专注于支付的核心内涵。支付的核心首先是支付的质量,其次是安全。站在我们企业的角度,支付是面向全社会的、面向各种业态的,因此风险控制能力也是其中一种核心能力。作为支付企业,我们与传统的互联网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不一样的。围绕这些核心基础能力,如果我们的规模在全国做到数一数二就是有价值的。上市公司对嘉联支付的战略要求是我们长远地深耕收单市场。我们可能不会追求赚快钱,我们可能会挣一些投资长、投入大、周期较长,成本比较高、比较辛苦的笨钱,因为笨钱可能更具有长远价值。嘉联支付的发展具有长期和短期的目标,从短期上看,我们对嘉联支付有业绩要求,对嘉联支付的团队提出了更高的业绩目标,但其实新的要求也是比较稳妥的而不是急功近利的,目的就是引导嘉联支付的团队不只考虑一年两年的情况,还要考虑五年十年的布局。基本就是这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