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TCL集团 (000100) 2018-05-17
一、集团整体经营情况介绍
2017年,TCL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115.8亿元,同比增长4.79%;取得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134亿元,同比增长55.5%;净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65.8%;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66.3%;
2018年一季度,TCL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56.3亿元,同比增长1.02%;净利润7.88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1亿元,同比增长63.2%。
2017年,华星销售收入和利润均创历史新高,EBITDA同比增长111%,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五。TCL多媒体产品力大幅提升,全年彩电产销量超2,300万台,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三,利润同比增长330%。通力电子智能化及配套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倍。空调销售同比增长26.9%,国内市场排名第五。集团持股的七一二IPO通过发审委审核,并于2018年2月上市,目前集团持有1.47亿股,是其第二大股东。互联网服务、销售物流业务、产业金融服务和投资业务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对集团竞争力提高、业绩增长发挥重要作用。集团半导体显示与智能终端垂直整合的产业链布局、及“双+”与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的成效凸显,为转型变革的纵深推进奠定了基础。
2017年,集团研发投入47.2亿元,主要投向人工智能、互联网应用以及半导体显示及材料等领域。香港研发中心已投入使用,围绕集团主要智能终端产品的应用场景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和人工智能领域基础技术研究。广东聚华牵头的“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于2017年10月31日获工信部批准运行,是显示领域第一家国家级创新中心,已成功研制31吋的印刷OLED显示和5吋的印刷量子点(QLED)显示。广州华睿光电致力于实现核心显示材料国产化,承担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中的“印刷OLED显示关键材料产业化示范项目”,蒸镀型OLED的绿光和红光材料已向厂商送样测试。
集团产业资本架构优化,聚焦主业,提高了资产运营效率和资本收益率。2017年,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集团对华星光电实现实际全资控股;深圳华星光电在6月份完成对华显光电的收购,实现半导体显示产业集中运营管理;TCL多媒体于11月完成20亿港币融资,并计划更名为TCL电子控股,以打造国际化的TCL品牌消费电子终端产业集团。2017年9月,集团转让TCL通讯49%的股权,引入具备产业背景和业务资源的战略投资者,加速TCL通讯科技的战略调整和业务重组。
2017年,集团重组、清理和剥离非核心业务企业16家,注销不再经营的企业8家,原部品及材料业务单元全面收缩,升华、泰洋等企业完成剥离。集团成立了TCL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逐步接收各产业的厂房、土地等不动产,并积极开发产业园相关业务和配套服务,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和资本收益率。
二、主要产业经营情况
1 华星光电
2017年,华星光电产能提升并保持满产满销,实现销售收入304.8亿元,同比增长17.6%,实现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114.9亿元,同比增长111.1%。
华星光电的两条8.5代线—t1和t2主要生产电视用面板,报告期内,继续保持满产满销,累计投入玻璃基板338.7万片,同比增长19.9%,平均月产能达到28万片,继续保持效率和效益指标的全球行业领先。产品结构持续改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32吋电视面板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55吋UD等高规格大尺寸产品市占率保持国内第一。
第6代LTPS生产线—t3主要生产高端智能手机、移动PC、车载等中小尺寸面板,产能在报告期内稳步增长,良率提至较高水平。出货量稳步增长,一线品牌客户顺利导入,新客户开发有序推进。全面屏产品于第四季度顺利量产出货,销量占比持续提升。
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t6建设工作进展顺利,2017年11月主体厂房提前封顶,预计于2019年一季度量产,主要生产65吋、75吋等超大尺寸电视面板。
第6代LTPS-AMOLED柔性生产线—t4项目于6月份在武汉开工建设,12月主体厂房封顶,较原计划提前4个月,预计于2019年上半年产品点亮,2020年初可量产出货。
华星光电在武汉建有4.5代柔性OLED实验线,OLED器件开发、材料验证和工艺调试优化工作持续推进,柔性OLED手机屏幕已完成客户送样。
2018年一季度,华星光电通过提升产能、降低成本及优化产品结构降低面板价格波动的影响,维持了较高的盈利水平,实现销售收入64.6亿元,同比下降1.19%,实现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27.6亿元,同比增长9.86%。
2 TCL多媒体
2017年, TCL多媒体实现逆势增长,电视销售量价齐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5%至353亿元(408.2亿港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330%至7.01亿元(8.15亿港元)。
集团全年销售LCD电视(包括商用显示器)2,377.4万台,同比增长15.9%,其中智能网络电视销量1,512.7万台,同比增长34.8%,中国市场表现优于行业,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增长33.5%,北美和巴西市场均翻倍增长。2017年公司在全球LCD电视机市场占有率为10.9%(数据来源:IHS及公司数据),居全球第三。
2018年一季度,集团销售LCD电视(包括商用显示器)651.6万台,同比增长35.6%,其中智能网络电视销量463.6万台,同比增长48.5%。TCL多媒体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9.65%至243万台,表现持续优于行业水平;海外市场保持强劲增长,销量同比大幅提升58.7%至394万台,其中北美市场稳定增长,新兴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欧洲市场明显改善。TCL多媒体实现销售收入87.5亿元(108.5亿港元),同比增长16.5%,毛利同比增长28.8%至13.9亿元(17.2亿港元)。
三、问答环节
1、集团资产重组的进度与未来规划:
2017年,集团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增持华星,实现对华星光电的实际全资控股;深圳华星光电在6月份完成对华显光电的收购,实现半导体显示产业集中运营管理;TCL多媒体于11月完成20亿港币融资,并计划更名为TCL电子控股,以打造国际化的TCL品牌消费电子终端产业集团。2017年9月,集团转让TCL通讯49%的股权,引入具备产业背景和业务资源的战略投资者,加速TCL通讯科技的战略调整和业务重组。2017年集团重组、清理和剥离非核心业务企业共24家,原部品及材料业务单元完成收缩。
未来,集团将会按照既定的资本架构调整规划,逐步将通讯和家电业务分拆至香港“TCL电子”上市公司平台,打造国际化的TCL品牌电子产业集团。今年,资本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阶段工作将基本完成,集团直接管理的二级企业及实体将减少到30家以内,简化公司结构,聚焦主导产业,进一步提升效率和效益,更好地体现企业的市场价值。
2、通讯Q1业绩大幅改善的原因?2018年通讯的业绩预期?
通讯业务在2017年对集团业绩有较大拖累。去年下半年以来,公司对通讯业务做了战略转型与变革,主要通过对组织结构和业务规模主动收缩,对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控制有效改善等措施来提升经营效率。
今年一季度业绩较去年同期减亏三分之二。2018年,我们将继续推进费用控制、提升产品毛利以及存货有效管理等措施,有信心将大幅改善通讯业务。
3、今年一季度面板价格较同期有所下降,但华星仍然保持了较高盈利的原因?
华星光电通过提升产能、降低成本及优化产品结构降低面板价格波动的影响,华星在行业内一直保持效率领先的优势,我们的主打产品在行业内成本优势较为显著。华星光电将继续推进提效降本和产品结构优化工作。
4、华星在行业内为什么能保持领先的盈利能力?
华星的资本开支效率高,在产线的原有投资金额下,通过工艺的改进和良率的提升,实现实际产能较设计产能有大幅提升,产品的成本优势显著;其次,华星具有较好的产业集群效应,如两座8.5代工厂都在深圳光明,提高了供应链效率,降低物流运输与管理成本;同时,华星具有良好的客户结构,电视面板保持满产满销,各项期间费用较低。
5、公司在OLED面板的布局?
在小尺寸OLED方面,公司在武汉投资350亿元建设6代柔性AMOLED面板产线(t4),已于去年6月份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量产,公司OLED试验线已开始相关技术开发和产品试制。
在大尺寸OLED方面,公司大力开展印刷显示OLED的技术研发,以克服目前蒸镀技术所呈现的低良率、高成本的瓶颈。公司旗下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是广东省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的承建单位,与国际领先的材料和设备商及面板生产厂商进行战略合作,积极开展印刷式OLED的材料和工艺的技术开发,建设了4.5代印刷OLED试验线,公司11代线预留了OLED产能。
6、多媒体在2017年实现逆势增长的原因?
多媒体充分发挥与华星光电的产业协同优势,产品力大幅提升,同时集团全球化的渠道布局和品牌影响力拉动海外销量的快速增长,销量实现逆势增长,2017年集团电视销量达到2377万台,全球市占率接近11%,居全球第三。今年一季度仍保持快速的增长,同比增长35.6%,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高,同时产品结构持续改善,4K、55寸以上产品占比不断提升,公司量子点电视、曲面电视等高端产品销量保持增长,带动公司产品均价的提升。
7、华星的供货结构?
华星的电视面板约有40%供给TCL多媒体,其次为三星、海信以及创维、康佳、长虹、海尔等知名电视厂商。
8、公司在MiniLED以及MircoLED方面是否有布局?
公司将会持续关注相关技术的进展情况,也会研究探讨相关技术工业化应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