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TCL集团 (000100) 2018-06-05
一、华星光电经营情况介绍:
集团通过华星光电开展半导体显示面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以及半导体显示相关业务的协同管理;华星光电子公司华显光电(0334.HK)从事中小尺寸TFT-LCD /OLED显示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广东聚华定位于印刷和柔性显示研发公共开放平台,开展印刷显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华睿光电主要从事自主IP的OLED关键材料的开发。集团通过上述布局,共同构建面板产业链垂直整合驱动及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和材料驱动的半导体显示产业生态。
2017年,半导体显示行业景气度较高,华星光电产能提升并保持满产满销,实现销售收入304.8亿元,同比增长17.6%,实现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114.9亿元,同比增长111.1%,华星光电各产线介绍如下:
1、华星光电的两条8.5代线—t1和t2主要生产电视用面板,继续保持满产满销,去年累计投入玻璃基板338.7万片,同比增长19.9%,平均月产能达到28万片,继续保持效率和效益指标的全球行业领先。产品结构持续改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32吋电视面板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55吋UD等高规格大尺寸产品市占率保持国内第一。
2、第6代LTPS生产线—t3主要生产高端智能手机、移动PC、车载等中小尺寸面板,产能稳步增长,良率提至较高水平。出货量稳步增长,一线品牌客户顺利导入,新客户开发有序推进。全面屏产品于2017年第四季度顺利量产出货,销量占比持续提升。
3、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t6建设工作进展顺利,2017年11月主体厂房提前封顶,预计于2019年一季度量产,主要生产65吋、75吋等超大尺寸电视面板。
4、第6代LTPS-AMOLED柔性生产线—t4项目于6月份在武汉开工建设,12月主体厂房封顶,较原计划提前4个月,预计于2019年上半年产品点亮,2020年初可量产出货。华星光电在武汉建有4.5代柔性OLED实验线,OLED器件开发、材料验证和工艺调试优化工作持续推进,柔性OLED手机屏幕已完成客户送样。
5、第11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t7项目将定位于生产和销售65“、70“ (21:9)、75“的8K超高清显示屏及65“和75“ OLED显示屏,集团已与深圳产业发展基金签署合作协议。围绕印刷制式OLED在大尺寸产品上的应用,公司已在产业链资源整合和生产工艺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广东聚华主要从事印刷与柔性显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同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材料、设备企业,国内显示龙头,共建我国印刷显示公共平台。截止2017年底,广东聚华累计已申请发明专利近200项,承建的“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于2017年10月31日获工信部批准运行,是显示领域第一家国家级创新中心,已成功研制31吋的印刷OLED显示和5吋的印刷量子点(QLED)显示。
华睿光电主要从事具有自主IP的新型OLED关键材料的开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中的“印刷OLED显示关键材料产业化示范项目”,以配合国家在新型显示材料与技术的总体规划,在溶液加工绿光材料领域国内领先。同时,华睿光电积极开发蒸镀型OLED小分子材料,绿光和红光材料已向厂商送样测试。
二、华星光电问答环节:
1、今年一季度面板价格较同期有所下降,但华星仍然保持了较高盈利的原因?
华星光电一直保持效率和效益领先的优势。华星的资本开支效率高,在产线的原有投资金额下,通过工艺的改进和瓶颈产能的提升,实际产能较设计产能有大幅提高,固定成本优势显著;其次,华星具有较好的产业集群效应,如两座8.5代工厂都在深圳光明,提高了供应链效率,降低物流运输与管理成本;同时,借助集团的垂直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华星一直具有良好的一线品牌客户结构,电视面板保持满产满销,各项期间费用较低。另外,华星不断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效降本加强产品竞争优势和企业盈利能力。
2、公司投资建设第二条11代线的驱动因素?
电视面板市场正在向大尺寸、超高清显示转移,65英寸及以上彩电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预计8K产品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公司抢先战略布局大尺寸超高清面板市场,以满足未来几年日益增长的8K产品的市场需求。t7项目同时规划了部分印刷OLED的产能,以实现国内大尺寸OLED产品的突破,引导行业新技术趋势的走向。
3、公司在OLED面板的进展?
在小尺寸OLED方面,公司在武汉投资350亿元建设6代柔性AMOLED面板产线(t4),已于去年6月份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量产,公司OLED试验线已开始相关技术开发和产品试制。在大尺寸OLED方面,公司大力开展印刷显示OLED的技术研发,在广州建成了4.5代印刷OLED试验线,在t7项目规划了部分印刷OLED 产能。
4、华星的客户结构?
华星的电视面板约有40%供给TCL多媒体,其次为三星、海信以及创维、康佳、长虹、海尔等知名电视厂商。
5、T3进展情况:
2017年T3产线处于产能爬坡以及向客户送样阶段,现有客户包括TCL通讯、小米以及魅族等品牌厂商。今年伴随客户导入快速上量,有望带来正向盈利贡献。
6、降成本的措施:
成本控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来自于产能提升、生产效率提升、良品率的提升导致固定成本摊薄,另一方面来自于上游材料成本的下降、折旧费用到期等。
三、TCL多媒体经营情况
2017年, TCL多媒体实现逆势增长,电视销售量价齐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5%至353亿元(408.2亿港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330%至7.01亿元(8.15亿港元)。
集团全年销售LCD电视(包括商用显示器)2,377.4万台,同比增长15.9%,其中智能网络电视销量1,512.7万台,同比增长34.8%,中国市场表现优于行业,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增长33.5%,北美和巴西市场均翻倍增长。2017年公司在全球LCD电视机市场占有率为10.9%(数据来源:IHS及公司数据),居全球第三。
2018年一季度,集团销售LCD电视(包括商用显示器)651.6万台,同比增长35.6%,其中智能网络电视销量463.6万台,同比增长48.5%。销售规模实现近5年最大增幅,TCL多媒体中国市场趋稳回升,销量同比增长9.65%至243万台,表现持续优于行业水平;海外市场保持强劲增长,销量同比大幅提升58.7%至394万台,其中北美市场稳定增长,新兴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欧洲市场明显改善。同时,产品结构持续改善,自主品牌ASP持续提升,毛利率保持稳定增长,费用持续受控,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18年一季度,TCL多媒体实现销售收入87.5亿元(108.5亿港元),同比增长16.5%,毛利同比增长28.8%至13.9亿元(17.2亿港元)。
家庭互联网服务平台-雷鸟科技的运营能力持续增强,收入显著提升。2018年第一季度收入约为人民币6,887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38%。
四、TCL多媒体问答环节:
1、多媒体销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多媒体充分发挥与华星光电的产业协同优势,产品力大幅提升,同时集团全球化的渠道布局和品牌影响力拉动海外销量的快速增长,销量实现逆势增长,2017年集团电视销量达到2377万台,全球市占率接近11%,居全球第三。今年一季度仍保持快速的增长,同比增长35.6%,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高。同时产品结构持续改善,4K、55寸以上产品占比不断提升,公司量子点电视、曲面电视等高端产品销量保持增长,带动公司产品均价的提升。
2、TCL多媒体收购商显业务的意义?
TCL商用信息主要向商业客户提供软件、内容、整体解决方案和智能产品的一站式服务,TCL多媒体主要从事电视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并为其用户提供家庭互联网增值服务。通过本次内部业务重组,TCL集团完成了B端和C端显示业务的整合,可充分实现双方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渠道和品牌推广等多层面的互补和协同,充分发挥商用和家用领域的资源互补性,推动TCL多媒体基于大屏运营生态,实现从家庭场景向家庭和泛商用场景业务的整合发展;并进一步反哺和提升TCL集团半导体显示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根据公司已发布的资本架构调整规划,公司将逐步将消费电子终端业务分拆至香港TCL多媒体上市公司平台,增加其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打造国际化的TCL品牌电子终端产业集团。本次重组是实施上述规划的实质进程。其后,公司将逐步将家电等业务分拆至TCL多媒体,TCL集团将成为以华星半导体显示产业为核心业务的资本市场平台。
3、多媒体采购华星面板的价格是否有优惠?
多媒体有近60%-70%的面板采购自华星光电,是以市场价来定价。
4、多媒体的高端产品现在以QLED为主,未来几年内是否会走OLED路线?
多媒体现在的高端产品主要是QLED为主,是因为白光OLED的蓝光色衰以及良率较低导致的成本过高等问题,而QLED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现良好的显示效果。未来,待华星光电的印刷OLED显示技术成熟并大规模应用到工业化生产后,不排除会走OLED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