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恒星科技 (002132) 2018-07-03
公司董事会秘书回答特定对象问题。
一、2017年年报27页,恒星科技控股子公司河南恒星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星新材料)营业收入1.6亿元,营业利润340.84万元,净利润1178.15万元。然而在恒星科技2018年5月17日公告显示截至2017年恒星新材料营业收入1.6亿元,净利润亏损8316.99万元,2018年1-4月营业收入5991.31万元,净利润亏损1000.49万元。
1. 两个公告的数据相差巨大,年报盈利1178.15万元,增资公告亏损8316.99万元是什么原因?
回复:2017年4月28日,公司对外披露2017年度报告,年报中披露的恒星新材料报表数据核算周期为自我公司收购恒星新材料并将其报表数据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后至2017年末,即2017年5月-2017年12月31日(该数据已经审计)。2017年5月17日,公司对外披露对外投资公告,对恒星新材料进行增资,并披露恒星新材料最近一年及一期数据。该公告中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报表数据核算周期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包含公司收购恒星新材料之前该公司按照相关规定对股东权益变化所计提的减值准备(该数据已经审计)。
2.“营业利润340.84万元,净利润1178.15万元”净利润是营业利润的将近3倍,是什么原因?
回复:2017年度恒星新材料营业利润340.84万,加上营业外收入1,055.57万元(主要为债务重组利得305.27万元,政府补助750万元),减去营业外支出258.28万元,合计利润总额1,138.13万,减去所得税费用-40.02万元,实际净利润1,178.15万元。
二、2017年4月11日,恒星科技以5200万元货物抵债的方式受让扬州尚德51%的股权,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扬州尚德在2017年5月2日注销,也就是在双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半个月之后,扬州尚德就注销了,面对已经注销的公司那么恒星科技如何向他按月支付抵债物品?
回复:截止目前,公司未收到扬州尚德公司已注销的书面通知,也未向扬州尚德支付相关抵债物品。
三、据Wind中国企业库数据显示,万年硅业(现名恒星新材料)有25个裁判文书,7条失信信息并且都是全部未履行,14条被执行人信息。这么多官司仍未处理,贵公司就草草接手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是什么原因让公司如此草率?
回复:截至目前为止,恒星新材料所涉及的25个判决文书已有22个得到解决,其中18个已得到相关部门出具的民事调解书、民事裁定书等文件,4个正在向法院申请结案文件;其余3个,恒星新材料正在以积极的态度着手处理当中。我公司于2017年4月与扬州尚德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协商价格接手其持有的恒星新材料51%的股权,主要是基于当时对光伏行业前景的判断。2017年上半年,我国光伏行业回暖,国家对光伏行业的限制放松,从规划计划、规范监管、领跑者、光伏扶贫、电力消纳、市场推广、土地管理和价格财税等方面指导和支持光伏产业及市场发展。同时鼓励光伏产品出口,大力推动新能源建设。其次,公司当时购买恒星新材料股权是在合适的价格下进行的,符合公司对外投资的要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公司决定收购恒星新材料股权,以期抢占市场先机,创造经济效益。
四、目前多晶硅行业不景气,2017年多家公司就已经终止了多晶硅的募投项目,今年5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光伏产业供过于求,多晶硅面临严峻考验。十年间恒星科技对恒星新材料连续投资加上这次的1.96亿元,累计投资3.26亿元,然而据统计,2009-2018年4月累计亏损1.18亿元。面对目前行业不景气,连年亏损又官司缠身的公司,恒星科技处于何目的持续投入,是什么原因公司这么看重恒星新材料的前景,不惜代价追加投入?
回复:根据我们了解,上市公司中2017年仅有北京利尔终止了年产5,000吨的多晶硅募投项目,而通威股份新建50,000吨多晶硅项目,其他非上市企业也在近几年斥资进行多晶硅项目的投入。公司是在多方评估多晶硅市场及政策支持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投资(包括资产设备情况、投资人变化、市场行情及太阳能发展情况等)。但“531”政策的出台出乎行业预料,对于出现的新情况,公司不回避,我们也在积极想办法应对。我公司投资恒星新材料是应光伏市场前景及变化做出的,根本目的是创造经济效益。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及光伏相关政策瞬息万变,公司将采取有关措施,力求恒星新材料在当前光伏行业环境下顺利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