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三聚环保 (300072) 2018-07-06
1. 海淀国投董事长林屹介绍情况
一是调整股权结构。上个月,民营资本向国资转让了合计11%的股权,海淀国投在海淀科技的持股比例占到了49%,海淀区政府下属的北京金种子创业谷孵化器中心持有海淀科技2%的股权,国有资本合计占股为51%,目前海淀科技公司已确立了其国有资本占主导的身份。另外,区政府正在研究向海淀国投划转2%股权的归集工作,明确海淀区国资委控股股东的地位。如果完成划转,将彻底解决三聚环保的实控人问题,打消市场疑虑,为后续三聚环保依托国有背景,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创造条件。
二是申请国资中心支持上市公司转让应收账款,快速回收现金。6月4日,区国资中心与三聚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定受让60-80亿元应收账款,现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就底层资产开始尽调,目前尽调行程过半,6月25日首笔交易5亿元已经取得国资批复,正在推进相关手续的落实工作。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适时引入战略投资人。一方面,将积极应对外部经济形势变化,调整商业模式,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项目的平稳推进。另一方面,利用国际油价上涨对石油化工行业利润率的利好,适时为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人,增强资本实力。
海淀国投公司依托海淀科技从2000年开始支持三聚环保,看重的是三聚公司拥有一支国内领先的团队,搭建了成熟而完整的能源科技产学研体系。事实证明,三聚公司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尤其是2010年上市以后借助资本市场的支持,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但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海淀国投仍将不遗余力的支持三聚环保未来的发展。
2. 林科总经理介绍情况
三聚环保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确实形成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而且这些技术都已经到了快开花结果的阶段。科技创新道路上是非常地艰辛的,除了要克服技术本身的很多难题,还要有很好的环境,一步一步的让大家认可。MCT悬浮床加氢技术就是最好的例子。从平稳运行这几年,到加工煤焦油获得很好的效益,到加工高钙稠油,到加工减压渣油,一步一步非常扎实地走过来,目前无论从工程化上还是从效益上来说,都是全球领先的。特别是6月份我们通过石化联合会鉴定之后,大型企业对这项技术的认可度可以说产生了质的飞跃。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MCT技术将进入大范围推广的快车道,这也将为三聚下一步成为一个好的技术服务公司,好的现金流公司打下坚实的基础。钌基低压氨合成技术今年下半年也进入推广期,国家化肥工程中心已经开发出了钌基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技术,克服了金属钌价格昂贵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生物质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成功是我们科研团队的另一项重大成果。美国能源部近期宣布将投入7800万美元支持包括生物质热化学处理新型催化剂在内的早期生物质能源研究和开发,而我们三聚环保已经开发出来了。而关于其产业化问题,因为这项技术高效应用的最佳工程化手段是悬浮床,三聚环保又已经掌握了这方面的技术。
下一步我们的发展就是,进一步把我们的示范项目做好。未来发展就是两个方面:第一,传统能源化工领域,通过示范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技术输出公司,成为一个优秀的传统能源升级服务商,今后以技术输出和核心设备的销售为主,第二,生态农业和绿色能源领域,要拥有高盈利的良好现金流的核心运营资产,奠定公司未来长期稳定的高收益基础。
任何事情有得必有失,我觉得我们最大的所得就是三聚环保通过过去,不会为未来的发展打问号,我们已经把所有基础都奠定好了。但是目前整个金融环境、市场环境不好,确实给所有的上市公司带来很多困惑和困难,我们相信在大股东的支持下,在大家的支持下,我们会克服这个困难,让三聚公司经过多年努力能够发光发热,真正成为世界上领先的绿色产业公司。
3. 问答环节
提问:大股东定增是否会有意压低股价,目前定增进展如何?
回答:我们认为目前的市场价格已经远低于三聚未来的估值,大股东没必要也不会压低股价,请大家放心,我们对三聚是有信心的,非常有信心,不然我不会坐在这儿跟大家交流。我们现在主要想法是维稳,包括现在市场和监管部门要求也是希望保持平稳。另外,由于三聚的核心技术包括重大成果,不排除下一步会有更大体量级的公司参与我们定增。但是这需要过程,而且体量越大,需要的时间也会更长一些。从技术层面,首先需要解决持股变更和实际控制人的问题,然后会尽快往下推进。
提问:海淀国投有没有可能直接投资三聚未来要合作运营的项目?
回答:有些已经做了,比如炭基复合肥,包括有一些扶贫项目都承包给贫困县做。在不构成同业竞争的情况下,对其他项目的投资可以研究。另外,像生物质直接液化技术,最终还是要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因为这个市场太大了,最终还是要跟资本巨头,有行业背景的公司进行深度合作。
提问:关于核心技术的推广,有什么确定性的信息可以向市场公布?
回答:像MCT技术的推广,目前和国内大公司的项目已经进入可研阶段,包括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项目。大型项目的决策过程有一定的流程,我们后续会进一步披露。
提问:关于国资收购应收账款问题,后续有什么安排?
回答:6月3号跟三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之后,国资中心派驻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到第一批项目现场作了尽职调查,6月18号反馈回来,所有债权合法有效,所有债权债务关系真实存在,基于尽调结果,第一批应收账款收购已经获得国资批复。6月20号我们已经启动第二批应收账款的尽职调查。后续还会分批逐一进行。国资中心作出的决定是严肃和负责的,会按照决策程序,按部就班往前推进。
提问:我们上次5月15号参加过三聚的一个会,林科总经理给我们说了一句话,海淀国投不是财务投资者,而希望投资一个产业,发展一个产业集群,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想了解一下,海淀国投从一开始是怎么考虑投资三聚的?
回答:我们海淀国投当然希望既好看又好吃了,我们因为在海淀,所以希望投资的企业是创新企业,三聚就是这样一个创新企业,他是在中国最基础能源化工领域创新,所以我们还是想支持他的创新,同时通过创新获得很好的回报。就是这么一个初衷,又支持国家的创新,又有我们的收入,所以叫作好看又好吃。海淀国投和三聚的合作从2000年就开始了,合作至今都是在各个发展阶段支持三聚公司的发展,从来也没有想过什么时候变现,获得自己的眼前利益。目的就是为了支持和打造中关村自己的高科技企业,使之做大做强,到现在一合作就合作了18年。
提问:想问一下林科总,我们未来技术推广的具体商业模式,是类似于国外的专利商做技术许可,还是EPC,还是以股权方式参与项目?
回答:在传统能源化工领域的未来技术推广过程中,我们强调是一个技术服务商,轻资产的运营,包括专利许可,工艺包许可,技术转让,也包括核心催化剂的长期供应和在建设期核心设备的销售。而且很有可能我们会和大的工程公司形成战略联盟合作,共同来推进。至于做不做EPC看具体条件。
提问:据说前天举办了一个银企合作交流会,情况跟我们介绍一下吧。
回答:前天是举办一个海淀科技的银企合作交流会,参会人数200多人。因为银行都有舆情监测系统,一些负面舆论传到了银行,我们进行了解释,银行了解了实际情况,增加了信心,往后可以更好的开展工作。
提问:这次海淀国投持股比例提升了,是不是改变了很多决策不需要审批的情况。
回答:三聚的重大事项以前也是需要上报海淀科技,海淀科技再上报海淀国投,然后上会决策,只不过我们决策会快一些。下一步我们会加强对三聚的管理,这对企业是好事,是对投资人负责,我们在不影响效率情况下,完善三聚,包括风险控制机制等等,这样股民更安全更有保证。
提问:钌基氨合成技术和MCT悬浮床技术的技术推广市场空间有多大?
回答:对于钌基低压氨合成技术,现在国内规模以上合成氨企业还有300多家。今后这个技术的推广主要对现有的合成氨工厂升级改造。以一套20万吨合成氨工厂改造为例,给用户带来的效益是非常明确的,大概一年多的时间就把所有的投资全部都收回来。作为三聚公司获得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就是在升级的过程获得技术许可收益,第二是后续获得催化剂的持续稳定收益。
MCT悬浮床加氢技术的市场空间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大用处,处理渣油。中国现在每年有两亿吨渣油,走焦化路线只能获得50%~60%的轻油,我们可以达到85%~90%,可以给用户带来非常好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到2020年左右船用燃料油(主要用的就是渣油)的硫含量标准会提高,同时高硫石油焦的使用也会受到限制,所以未来对渣油处理的市场空间非常大。
第二个方面是原油的改质,包括加拿大油砂沥青和委内瑞拉重油等。目前国内外的公司都和我们接触,希望能够对这些原油加工预处理,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过去你加工不了或者不好加工的原料,现在可以进行加工。如果说能够预处理一亿吨的劣质原油,那么平均每一桶的油的增值至少是15美金以上,一吨就是一百多美金,因此像这样的需求在国内、国外是广泛的。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中国特色的煤焦油的处理,中国大概保守估计三千万吨以上,根据我们示范装置的标定,加工一吨煤焦油增值空间是700~1000元。更重要的是,利用悬浮床可以做高温煤焦油沥青的精制,精制的结果是可以生产高档的炭材料,如高端针状焦等。
从目前宏观政策来说,对于悬浮窗的推广是利好的,包括渣油加工效率提高,包括环保指标的提高,都必须用某种特殊手段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像燃料油标准不仅是中国,而是整个国际上的标准,这会给悬浮床带来巨大的拓展空间。
提问:现在市场上很关注生物质的应用,第一炭基复合肥我们市场竞争力到底怎么样,项目盈利情况到底怎么样。第二,做生物质石油,其他公司也在做,三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如何保证最终盈利?
回答:炭基复合肥项目最起码是有合理盈利能力的,农业项目不可能暴利。从生物质炭的使用上来说,增值空间大概有1000~1500元左右。另外炭基复合肥的土壤改良和增产效果以及农产品品质的提升也可以进一步带来市场和增值空间。未来我们要跟农业巨头合作,既解决规模销售,同时也支撑高品质农产品的大规模生产。
关于生物质直接液化,有人说一吨生物质生产半吨油,这不是草变油吗,其实就是这样。生物质就是碳氧氢,生物质平均碳含量50%左右,氢含量6%左右,加起来大概56%左右,剩下的绝大部分是氧。生物质制油的难题在于什么?如果你做气化,碳很多都变成二氧化碳,效率太低。如果走快速热解,得到的油品有30%~40%的氧,很难加工。现有技术就是加氢,但这个难度非常大,成本非常高。还有发酵法,有大量的废水产生,不但带来环保障碍,同时也是一个巨大成本。所以大家开发比拼的就是如何廉价把氧脱除,剩下就是碳氢,跟石油没有差异,三聚公司做到的就是这个。三聚的技术突破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得到高液收,达到现在所有全世界研究的没有达到的水平,第二,不依靠加氢来脱氧,第三,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大量污水,最终核心结果就是大幅度降低成本,可以在油价70美元左右的情况下替代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