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TCL集团 (000100) 2018-07-06
一、华星光电经营情况介绍
2017年,华星光电实现销售收入304.8亿元,同比增长17.6%,实现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114.9亿元,同比增长111.1%。2018年一季度,华星光电继续维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实现销售收入64.6亿元,同比下降1.19%;实现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27.6亿元,同比增长9.86%。
华星光电的两条8.5代线—t1和t2主要生产电视用面板,持续满产满销,效率和效益指标的全球行业领先。2017年,华星光电32吋电视面板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55吋UD等高规格大尺寸产品市占率保持国内第一。第6代LTPS生产线—t3主要生产高端智能手机、移动PC、车载等中小尺寸面板,出货量稳步增长,一线品牌客户顺利导入。
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t6建设工作进展顺利,预计于2019年一季度量产,主要生产65吋、75吋等超大尺寸电视面板。第6代LTPS-AMOLED柔性生产线—t4项目预计于2019年上半年产品点亮,2020年初可量产出货。
二、问答环节
1、下半年面板价格走势预测
面板价格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呈现周期性的变化。2017年6月起面板价格进入下行周期,价格下跌持续近一年时间。如从供需层面进行价格趋势分析:供给方面,Q2部分尺寸价格已经跌破部分面板厂商的获利临界线,存在面板厂商做出年度产线设备维护或者转产的可能,减少TV面板供应;需求方面,国内市场逐渐进入销售旺季,市场增长将带动整机厂的补货需求,供需关系将实现改善。根据第三方数据,6月份32吋面板价格已经企稳,目前7月初的报价已较6月份上涨3-5美金。随着终端产品出货旺季来临及供需关系的改善,电视液晶面板行业的回暖有望持续。
2、Q2 面板价格波动较大,华星光电Q2是否有经营性利润?
华星光电自投产以来一直以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在行业内著称。主要体现在:
资本开支效率高:在产线的原有投资金额下,通过工艺提升和瓶颈工序改进,实现实际产能较设计产能有大幅增加,产品成本优势显著;华星具有较好的产业集群效应:如两座8.5代工厂都在深圳光明,提高了供应链效率,降低物流运输与管理成本;华星具有良好的客户结构:电视面板保持满产满销,各项期间费用较低,集团垂直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凸显。自2013年投产以来,华星光电EBITDA利润率指标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维持较好盈利贡献。
3、华星光电的客户结构以及产品结构如何?
华星光电主要生产32吋、55吋等大尺寸TV面板。2017年出货3,835.07 万片,其中32寸产品销量占比50%以上,客户主要为TCL多媒体、三星、海信等一线品牌客户。
4、集团资产重组的进度与未来规划?华星光电的定位?
为优化集团整体资源配置,呈现清晰的产业架构和发展逻辑,TCL集团2017年中确定了业务架构优化调整的方向:逐步将各终端业务分拆至香港“TCL电子”上市公司平台,统筹研发、供应链、品牌及渠道的资源优势,协同发展;TCL集团聚焦于以华星光电为核心的半导体显示及相关业务布局,逐步建立由效率领先到产品领先及至技术领先的发展路线;通过剥离、重组、清算等方式剥离非核心业务。
在实施进度上,集团在去年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增持华星,实现对华星光电的实际全资控股,深圳华星光电完成对华显光电的收购,实现半导体显示产业集中运营管理。TCL多媒体于去年11月完成20亿港币融资,已更名为TCL电子,并完成了整合商用显示业务的董事会审批流程,待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将启动实体流程。2017年,集团重组、清理和剥离非核心业务企业共24家,原部品及材料业务单元完成收缩。今年,资本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阶段工作将基本完成,集团直接管理的二级企业及实体将减少到30家以内。
华星光电是集团垂直一体化布局上的核心业务,也是未来集团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拓展的主要承载。 集团将继续提升华星光电在显示领域的效率和效益优势;积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包括前瞻性布局大尺寸面板的8K和印刷制式OLED技术,加快推出中小尺寸的蒸镀制式OLED柔性产品;围绕半导体显示上游的设备、材料等领域加大开拓。
5、通讯Q1业绩大幅改善的原因?Q2扭亏情况如何?2018年通讯的业绩预期?
通讯业务在2017年对集团业绩有较大拖累。去年下半年以来,公司对通讯业务做了战略转型与变革,主要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架构,对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控制有效改善等措施来提升经营效率。
今年一季度业绩较去年同期减亏2/3,二季度的经营效益还将持续改善,公司对TCL通讯的持股比例为51%。2018年,我们将继续推进费用控制、提升产品毛利以及存货有效管理等措施,有信心将大幅改善通讯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