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大华股份 (002236) 2018-07-18
1. 视频监控的市场空间有多大?未来行业的增长点在哪里?
公司的愿景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我们认为行业已经从原来的三四百亿美元的传统视频监控市场,向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领域延伸,参考一些咨询公司报告的数据,未来几年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的市场空间会达到七千亿甚至上万亿美元。正是因为市场空间足够大,才会吸引其他巨头企业想要进入这个市场。无论对我们这样的传统视频监控厂商、还是华为、阿里等大企业,在这个行业中都会遇到很多挑战。在这么大的市场中,想要持续发展,我们首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从视频监控到视频物联会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客户的采购行为和接触面都是不一样的。
以前从安防的角度出发,接触到的是不同安保体系客户,现在我们要做视频物联,要为产业本身带来价值。未来管道中 80%数据都是视频数据,如果我们能从视频信息化给行业带来价值,就在行业中就拥有了核心控制点。
对公司来说,不在于市场空间有多大或是前景如何,而是首先,公司如何在转型的过程中培养和加强自己的能力,包括对行业和技术趋势的洞察能力,确立好大华自己的业务边界。其次,在一个上万亿的市场中,一个企业对商业和技术生态的整合能力以及建设能力也非常重要,我们能通过和其他企业的合作达到共赢,个别的项目可能有竞争也有合作。
大华在去年的安博会上发布了“全智能、全计算、全感知、全生态”的人工智能战略,表达了我们对整个行业的理解:在感知层,我们是以视频为核心,也会辅助以物联网的一些技术和手段,为什么说全智能全计算,我们认为对我们这样之前以硬件为主的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对网络的理解,我们讲的不是单纯的云计算或者边缘计算,而是在每个节点每一个网络层次上都要有计算和智能的能力。再基于不同行业和客户的业务应用场景角度,分析在哪个层面做智能、在哪个层面做计算,最终要为客户带来最大的价值;最后我们强调全生态,基于给客户创造价值的角度,我们怎么整合生态,可能我们自己建立和整合生态,也可能参与到别人的生态中。
政府和其他行业客户,需要的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但这个解决方案不一定是一家厂商提供。我们现在遇到很多智慧楼宇、智慧园区等项目,体量都比以前大很多。所以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其实取决于我们的能力,并不单单是取决于行业的景气度,而我们现在所处的行业对我们本身来讲就是一个历史机遇。
2.政府清理 PPP 项目,是否会对公司国内政府业务造成影响?公司如何应对这样的变化?
公司认为 PPP 项目是涵盖在解决方案项目之中的,只是销售融资模式有所不同。从业务角度来说,公司能给政府运营带来价值,公司设立了单独的一级部门智慧城市业务发展中心,研究国家对智慧城市的相关规则和规范以及导向。智慧城市作用主要是保平安、易出行、惠民生,包括提供政府工作效率及环保医疗教育等。这些行业里面如果公司的解决方案能做出行业价值,是有很大意义的,这种情况下投资不但不会降低,还会促进政府合理投资。
公司做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可以提升政府工作效率,给政府带来价值,降低犯罪率,减少交通拥堵。例如从保平安角度来说,杭州市江干区采用的大华智慧警务解决方案,是央视一期《大国重器》的拍摄点,已成为公安系统智慧警务建设的样板项目。近几年江干区的破案率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例如破案率由 5.75%上升至 2017 年的 50.7%,大幅度降低了犯罪率,提升了破案率,同时还降低了警力投入成本。
公司做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客户提升收入,降低运营成本,降低各项投入等,客户一定会投入资金去做。例如物流行业中公司提供的分拣机器人,对信息化准确度进行提升,从而效率大幅提升。视频物联产业嫁接到政府为核心的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中,是有很大价值的。人工智能不等于人脸识别,人脸识别对客户带来价值时才是有效的,因此,公司在保平安里面降低犯罪率,提高破案率;易出行上降低拥堵率,降低事故发生率;在九大行业线基础之上进行升级,公司在教育医疗环保都在跟行业主流的业务运营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进行合作。基于以上方面的运用,为客户带来价值,相信大家都会感知到业务的能力和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讲,政府投资模式就有多种,天网、智慧交管、雪亮工程等都是政府投资或直接采购或 PPP 模式等,还有对助动车管理、智慧社区管理、教育体系管理等都需要社会资金来解决,但不一定是 PPP 模式。核心是解决方案能给客户带来价值,那么客户才会买单。
3. 公司在创新业务上的布局如何?
创新业务方面,公司旗下有很多子公司做创新业务,是围绕公司 “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技术,完善解决方案和业务发展” 愿景去做的。不能孤立的去看创新业务的发展,有些用子公司去做的原因是因为前期投入做铺垫,分散股权进行创新业务孵化。去年我们想建立 AR、VR 的子公司,但是因为产业成熟度不够,所以我们没有成立,但是该团队并入我们产品解决方案的团队中来,为公司的产品带来了更多的价值。
目前,创新业务的发展方面,公司并不追求创新业务是否到达单独披露阶段,而是注重创新业务对于公司其他业务是否能够协同,这是公司战略上的差异性定位。总体来说,上半年创新业务的增速是非常快的。
4.公司自研的芯片在相机的采用中的销售情况?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专用芯片开始替代通用芯片,智能化安防市场是否会出现加速落地?主要应用于哪些场景?
虽然是问芯片问题,但是我先从智能化理解去介绍。智能化产业生态链中,智能化产业的发展,包括了芯片、产品、前后端整合、大数据应用、云计算应用等方面,都会决定芯片战略变化。以前做芯片总想去替代,从而降低成本,但从芯片战略来讲,去年一年公司一直在调整芯片规划定位。比如我们投 3000 万进去,以前评估如何成功是看自身节省多少成本。现在来说,智能化有很多场景都需要不同的方式去适应,公司研发部门 2017年成立了产品和解决方案部,去分析和学习哪些场景能通过智能化手段解决客户痛点,为客户创造价值,从而提升现实场景的应用程度。通过学习或者人工智能其他方式,原来需要大量人力的行业,都有潜力引入人工智能。
未来公司的芯片战略不是如何做替代芯片的问题,而是如何增强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未来公司会推出越来越多差异化芯片,而不是专门为了替代谁。公司“全生态”发展也包括芯片产业生态的建立,我们和芯片厂商都有很好的合作,也需要对合作伙伴芯片战略的洞察,既合作又相互促进发展。因此,无论是芯片还是软硬件布局上,公司要为客户提供真正能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5. 公司怎样看待未来华为进入安防领域对公司造成的影响?
公司已经在视频监控产业行业经营多年,在这个行业里积累了足够大的优势,建立了一定的市场壁垒,对于新进入的公司来说,同样具有大的挑战,他们也有自己对行业的理解,相互间存在竞争和合作。首先,对于大华来说,我们自身要定义好自己的业务边界,聚焦行业整合资源,进行自身发展。另外,从行业来说,整个市场空间是足够大的,华为在市场整合等方面是非常强的,但在一些业务方面,华为也需要和很多厂商进行合作。在视频物联的角度来看待企业转型的话,无论是大华还是海康,可能都会出现不同观点,从而走出不同的差异化道路。大华的全生态战略就是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这个行业新进入的公司,公司考虑的更多的是合作,方案上也有多种对接的模式。
此外,公司主要需要发展自身的能力,建立好上下游的关系,云架中每一层合作伙伴的合作策略都需要考虑清楚,我们也是在梳理公司的战略核心问题,战略核心是有取舍的,现在视频监控产业已经发展到视频物联产业,公司的定位很重要,在生态建立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在梳理大华的战略定位的问题,如果定位的好,在未来的几年,公司对自身的发展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6. 公司安保运营的服务模式?
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十分重视安保服务的技术应用和运营服务创新,2010 年成立的大华安防联网运营服务公司,为全省金融系统和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如高铁、银行、医院等客户以及国际品牌店、马拉松赛事、杭州 G20 峰会、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等特保项目)提供安防、消防联网报警服务和安检及人力保安服务,构建了“技防+人防+物防+保险理赔”为一体的安保服务新模式,为客户提供安全服务新体验。目前,公司拥有大型监控调度中心和 9 个报警联动中心,形成了“线上线下结合、点线面结合、技防人防结合”的安保运营服务机制,通过智能识别、物联管控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过滤误报并进行前期有效处置,减轻了警务压力,降低了案发率,提高了出警效率。期待接下来这样的业务模式也能够向其他行业拓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