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量子生物 (300149) 2018-08-01
Q1:睿智在医药外包行业的发展策略是怎样的?
答:三个词概括基本态势——
1)保持。保持目前CRO业务的快速增长,保持生物药这块毛利率的水平。CRO占比比较高,在已经比较高的情况,CRO业务的收入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规模溢出效应会体现。生物CRO毛利率比化学CRO毛利率高,但在过去的十几年一直是化学的毛利率远远高于生物CRO,这三年才反超了。因此何时发力、后来居上很重要,如果十年以前生物业务不去开展的话,今天很难想象所处的行业位置。2)加速。我们要加速发展CMO业务,尤其是大分子CMO。CMO比较特别,需要保持一定的投入和产能。CMO的订单周期比较长,现在已经在落实2019年的订单。我们不是追求一单生意,前期的开发项目做的很多,主要贡献是后端的商业化生产。3)开拓。对生物药业务来说,临床前大部分业务已覆盖,对于没有开拓的客户要开拓高质量的服务;尤其注重国内的合作伙伴,如何集思广益,除了固定的FTE、FFS收费模式以外,是否能创造更多的互惠共赢的局面。希望睿智品牌能在业界成为最纯粹的CRO、CMO,但如何在利益共享方面做出更多的尝试,还在跟合作伙伴商讨中。
Q2:睿智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否精力会放在大分子生物药?
答:2017年睿智生物版块占比超过50%。我们未来并不是只做生物药,化药也是会继续做的。客户所需要的服务,睿智都会提供。正如药厂很难划分大分子药或小分子药,这些实质都是以靶点区分的。我们坚持科学为先,技术为本。客户不是一次性的,随着靶点验证的越来越多,生物版块的生物业务,个性化需求鲜明的新靶点业务等,国外的客户如旧金山需求明显上升。未来不管如何革新,靶点决定了下一个药在哪里。我们永远跟最优秀的客户、大学、研究所去合作。建立在前面的基础,有信心和能力把后面的五年、十年做好,趋势只要不跟丢,就不会落下。CRO继续投入新的技术,CMO是我们的发力点。
Q3:未来CRO生物板块+CMO比例会远超现在的?
答:CMO基数低,未来占比会提高。睿智跟创新的源泉——美国安德森肿瘤医院,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美国最大的私人研究所(HHMI)、麻省总医院,这些顶尖研究所里面的大牌科学家、实验室合作。CMO是相对程序化的东西,要有订单和团队,它的发展会是多年厚积薄发、大浪淘沙的自然结果。大分子CDMO国内竞争格局不一样,这方面人才建设挑战比较大,但这块订单/市场需求旺盛。
Q4:睿智与药明系的规模体量差距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规模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1)我们CMO没有药明做的好。其实我们DMPK做的不错,生物这块差距不大;化学成熟业务,在体量方面有差距;2)在业务覆盖面上,药明拥有安评业务,也外延式开拓的收购了临床CRO、制剂等公司,这点是我们有差距的地方。我们安评这块业务没有介入,每年转包给昭衍的不少。总体来说CMO目前是短板,希望能补起来。
Q5:CMO后续会投入多少?
答:具体要讨论。主要投入会在2方面:1)人才团队。2)产能。对资金的需求比CRO多,CRO会有节奏地扩张,不需要大的资本投入。
Q6:将来行业格局是怎样?公司的竞争力如何?
答:市场不可能一家独大的,这是从客户角度讲的。对于量子和睿智,目标不是在国内跟谁竞争,现在新药研发、健康产业都是全球化的。我们是在成熟的全球市场对标,如何在全球市场分一杯羹、站稳脚跟,抱着开放的心态跟最聪明的投资者、教授、研究所合作。关键是品牌、名声,我们很多客户靠的是口口相传。
Q7:现在是1.5亿的CMO,3-5年后能去到多大的规模?
答:我们有信心,但需要过程,前期客户很多,怎么能继续跟下去不把订单跟丢,这是我们在做的。CMO是变现机制,是前期积累转化的结果。
Q8:睿智化学的技术优势体现在哪?
答:我们是覆盖靶点范围最广的 CRO 企业之一,覆盖200多个靶点的新药研究方向。我们拥有业界领先的体外生物分析平台能力:包括超过 1000 个细胞株模型,400多个生物分析实验方法,可使用200 个CDX 动物模型及300 个PDX动物模型。我们的肿瘤药物研发平台、肿瘤免疫药物筛选平台、药代动力学研究平台、抗体药物研发平台,以及化学服务的多肽合成技术、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SSBD)、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都是业界领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