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东方园林 (002310) 2018-08-07
1.由于近期市场对于五月东方园林公司债发行认购份额较小的事件关注度非常高,甚至引发了资本市场对PPP业务与行业的恐慌情绪,请公司介绍下当时的情况。
答:公司此次发债遇冷主要是因为紧信用叠加民企违约潮引发的市场担忧,导致了极端的“民企一刀切”现象;另外公司当时过于乐观,面对四五月份资管新规落地和部分信用债券主体违约引发的大量债券取消和延期发行情况,未能及时调整发债时点和进度,公司在债券融资方面工作没做到位,希望市场理解。但公司的经营状况一直良好,而且公司因为这次事情的发生,对债券融资工作更加重视,在人员和后续的资金安排上投入更多的资源。
2.东方园林公司半年报公布了,请简单介绍下东方园林半年度经营情况。
答: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63亿元,同比增长29.67%;其中水环境综合治理业务实现营收27.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1.85%;全域旅游业务实现营收11.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7.97%,危废处置业务实现营收4.8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46%。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4亿元,同比增长42.04%。
3.公司半年报显示应收账款、存货余额有所增加,请解释原因。
答:主要是公司业务自身业务规模扩大,对应的应收账款、存货余额合理增加。未来,公司一方面将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一方面将加快相关项目的贷款进度,确保公司回款进度。
4.公司对供货商支付周期是否拉长?
答: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公司议价能力提高,对供货商的招标条件相应提高,这对公司对外支付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宽松。
5.公司今年财务费用与管理费用相比去年有所增加,请问是什么原因?
答:财务费用上升的原因是公司规模增长导致资金需求增加,年度平均债务规模增加,从而利息费用增加。与公司创利能力相比,财务费用的增长不构成业绩压力。适当加强融资力度,使公司保持足够的现金储备,也是公司应对当前经济形式的必要方法。管理费用增加的原因是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增长,投入有所增加,人力成本等费用有所增加。
6.经营性现金流与投资性现金流之和相比去年有所下降,请问是什么原因?
答:经营性净现金流和投资性净现金流的缺口较去年增加,主要是因为去年上半年出售申能,产生了投资性现金流净流入11.5亿。
7.请介绍下公司近期现金流情况。
答:目前的现金流情况:近两个月,公司工程回款20多亿,集团本部取得银行借款4-5亿元,SPV公司取得PPP项目融资8-9亿元。公司近两个月有约30亿元的支出,其中有两期债券如期完成兑付,资金来源大部分为自有资金或项目回款,这也直接反映了东方园林较强的回款能力和偿债能力。
8.请简单介绍下东方园林PPP模式的投资及回款模式?东方园林开展PPP业务的优势是什么?
答:公司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全域旅游业务主要采用PPP模式运营,该模式由东方园林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方,和政府或其代表方共同设立项目公司,并通过项目公司实现对PPP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等功能。目前,一个典型PPP业务模式如下:
在PPP业务模式下,东方园林的收益为建设期间获得的工程利润、进入运营期后的运维服务费收益、资本金的投资回报以及少量的银行贷款利息与政府支付利息间的息差。通过该模式,公司能做到投资性现金流与经营性现金流大致持平。东方园林开展PPP业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经验优势:公司是国内最早进行PPP模式研究和参与PPP项目落地的民营企业之一,对PPP的政策方向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风控体系健全,商务模式规范化,无一例项目被清库。
(2)技术优势:作为行业龙头,历年来公司已建造多处地标性工程,通过研究与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锻造了先进技术。
(3)利润优势:技术与经验的优势使公司项目能获取较高利润率,能做到投资支出(注册资本金)与项目净利润基本持平(17%左右)。
9.公司对PPP项目银行贷款贷款期限与项目期限是否匹配?
答:匹配。银行在项目前期已经对项目有所了解。东方园林不对PPP项目进行担保,从银行风控角度出发,需要考量贷款与财政回款匹配程度。
10.项目公司银行贷款是否存在母公司担保,差额补足与回购协议?请介绍项目公司资本金的处理、监管。项目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由哪方指派?公司对项目公司的持股比例较高,但为什么没有纳入合并范围?
答:公司所有项目都不存在担保、差额补足与回购协议。公司有约100个项目,如都进行担保,披露义务和违约成本太大。同时公司目前在这方面的内部要求为:(1)不给SPV子公司担保;(2)不垫款;(3)不贴息;
SPV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一般分为财务总监和财务副总监,财务实行联审联签制度。大多数情况下财务总监由东方园林委派,财务副总监由政府方委派;如财务总监由政府方委派,则财务副总监由东方园林委派。
对于SPV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七条、第八条对控制理解,来判断对PPP项目公司是否拥有控制权,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①被投资方的设立目的。②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以及如何对相关活动作出决策。③投资方享有的权利是否使其目前有能力主导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④投资方是否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⑤投资方是否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①东方园林投资设立PPP项目公司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通过控制被投资方的经营活动获取可变回报。东方园林的PPP项目多数为生态环保类项目,此类项目收益相对稳定。②PPP项目公司仅有建设、融资和后期维护业务,相关业务已在PPP项目合同中约定,通过经营活动对其影响有限。③投资回报主要是项目总投资的回报与项目融资成本之间的差额,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此部分差额逐渐缩小。因此总体上说PPP项目收益相对稳定,且不具有控制权,因此不纳入合并范围。
11.请简单介绍东方园林危废处置业务的业务模式。
答:危废处置业务为牌照业务,市场空间大,利润率高,回款方式优,是公司未来重点发展的业务板块。公司主要通过新建、并购等模式拓展业务布局,从无害化、资源化、水泥窑协同处置、驻场服务等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全国范围内的业务拓展,目前已储备了全国28个省份的处置能力,区位优势明显,未来将进一步占领更多区域的市场份额同时保障已有项目的持续运营。截至目前,公司取得工业危险废弃物环评批复为176万吨。
12.请简单介绍东方园林开展危废处置业务的优势。
答:公司已在石油、化工、金属冶炼、电子机械及城市管理行业内储备大量实用技术与专利,逐步形成工业危废处置行业全覆盖的综合竞争力。目前,公司环保集团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40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94项,外观设计19项。公司工业危废处置业务已形成了标准化的危废处理工艺模块,涵盖水泥窑协同处置、回转窑焚烧、湿法贵金属回收等相对成熟的体系。此外,公司实施了“千人专家”计划,通过项目汇集众多行业专家和高精尖人才,可以对公司危废及固废运营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3.请介绍东方园林危废处置业务布局的进展。
答:近年来,公司持续深化危废处置行业的布局,从污染的最源头开始,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以及资源化回收再利用。公司涉及的工业危废处置领域主要集中在金属危废处置(包括服务于电镀行业的含铜危废,服务于钢铁行业的含锌危废,服务于有色金属行业的含铅、汞、砷危废,服务于黄金行业的氰化尾渣危废,服务于电解铝行业的赤泥危废,服务于化工行业的催化剂回收)、油田危废处置(包括钻井泥浆、油泥、炼化企业危废处置等)、机械电子行业危废(包括废蚀刻液、废溶剂、废活性炭、废机油、废树脂等危废的处置)和城市综合危废处置。公司通过新建、并购等模式逐步扩大危废处理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目前,公司已进行了无害化、资源化、水泥窑协同处置、驻场服务相结合的战略布局。截至本公告日,公司累计取得工业危险废弃物环评批复为176万吨,其中资源化114万吨、无害化62万吨。同时,公司有8个项目仍在建设中,建成后将增加49万吨的持证处置规模。
14.公司后续的投资计划和资本支出计划是什么,工程建设是否公司垫资会变多?
答:公司对于去杠杆的金融形势有深刻认识,公司近期的经营思路是:稳健、安全。公司每周都会进行现金流压力测试。备足资金后,多余部分可用于投资支出等。对于PPP项目,公司内部目前要求对于融资不到位的项目不开工、不垫资;对于危废处置业务,整体投资额会根据公司资金状况量入为出。
15.公司股票质押情况如何,如果复牌之后股价下跌,有何应对方法?
答:目前,何巧女女士共持有本公司1,113,789,413股股份,占本公司总股本的41.52%。截至公告披露日,其所持有公司股票累计质押股份数为794,999,379股,占其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71.38%,占本公司总股本的29.63%,公司实际控制人何巧女女士和唐凯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股份数占其持股总数的60.46%。公司经过测算,公司股东的质押率较为安全。
16.请介绍一下公司目前融资的手段和品种以及公司将如何面对去杠杆的金融环境。
答:公司总部现有的融资品种主要为: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银行贷款目前基本稳定,剩余超短融额度12亿,公司债额度14.5亿,目前在交易商协会注册新增短融额度,公司应收账款ABS正在申请过程中,为降低整体负债率,提高股权融资效率,公司正在筹划子公司股权融资,以及其他融资方式。
公司将持续加强主体与项目的融资能力、构建强大的金融体系,以应对融资收紧、债务风险上升的市场环境。主要包括:
(1)调整贷款结构:调整现有贷款结构,减少短期负债,增加长期负债,减轻短期偿债压力。
(2)加强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在融资授信、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等业务领域进行全面合作,获得金融机构给予的优惠利率和费率,开辟金融绿色服务通道,为公司融资提供保障,促进公司整体业务发展。
(3)引入战略投资者:为旗下拥有优质资产的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降低子公司和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水平。
(4)调整业务区域:重点推进地方财力雄厚、支付能力有保障地区的业务。
(5)调整业务模式:根据地方政府的支付能力和意愿,灵活采用EPC模式或PPP模式开展面向政府业务,根据最新的PPP相关政策,重新修订PPP决策的风控标准,项目决策中实行金融一票否决机制;严控项目开工条件(要求融资不到位不开工)。
(6)加强与地方政府的项目融资合作:公司与地方政府共同和金融机构进行磋商,争取金融机构对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优先放款,保障项目的正常实施。
(7)引入从业经验丰富的金融专业人才,组建覆盖所有业务拓展区域的金融中心。
17.公司现有的银行授信总额情况如何?
答: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并获得较高的授信额度,间接债务融资能力较强。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本部共在各家金融机构获得授信额度人民币110.87亿元,已使用授信额度人民币51.53亿元,尚未使用授信额度人民币59.34亿元。
18.半年内,公司有35亿债券到期,如何保证债券如期兑付?
答: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手段:
1)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和存货约为231亿元(工程认量后,存货将结转为应收账款),均为政府欠款。应付账款约为106亿元,其中年内需支付的金额较少,公司可通过加强回款的方式缓解现金流压力。
2)通过银行续贷和新增贷款的方式取得资金。
3)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取得资金。
4)在回款和融资不理想的情况下,采取对危废企业引入战略投资的方式或处置危废工厂的方式取得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