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润和软件 (300339) 2018-08-09
1、问:蚂蚁和润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合作主要有哪些,具体计划有哪些?
答:双方会在银行领域特别是在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合作拓展。双方深度的合作不同于合作联盟,是深度嵌入式的合作,是双方技术和应用体系的融合,润和软件在银行金融多年的精耕细作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蚂蚁的更多强项在技术堆栈、互联网金融运营能力,包括底层架构和上层应用级技术,二者的融合能为银行提供端到端的交付级解决方案。第一个落地的目标是针对银行业联合开发面向下一代的融合线上线下业务为一体的新一代分布式金融核心系统,这是我们目前的工作目标,计划今年之内发布这个新的产品解决方案。除此之外,我们也会在很多新型项目上合作,比如银行业传统IT技术升级、应用系统升级等,总体上双方合作既有聚焦也有广度。
2、问:蚂蚁在与润和的合作中会贡献哪些资源?
答:双方共同研发面向银行业的新一代分布式金融核心系统,是一个多方面投入的过程。第一方面,双方将进行产品和技术的融合,蚂蚁将开放一部分技术架构与润和现有的应用进行融合,双方将在合作中贡献出自己的软件技术。第二方面,双方在合作中是共创一个新的版本, 蚂蚁也会进行研发投入,不仅是软件资产,还有研发团队的投入,双方在研发团队投入合作上排了详细计划时间表,确定了各个时间节点、双方需要投入的人员、每一个项目里程碑和目标、以及拓展的方向等。
3、问:润和原有业务模式主要是项目建设模式来收费,与蚂蚁合作后,是否会给公司带来在商业收费模式上的创新?蚂蚁在银行金融科技领域是否会考虑吸收更多新的合作伙伴来参与建设?双方在新一代分布式金融核心系统研发团队人员各自比例是多少?
答:润和原有的银行解决方案主要以项目服务为主,与蚂蚁合作后,公司会产生新的业务模式和收费模式。第一层面存量业务以项目和交付为主,第二层面是运用蚂蚁输出的技术进行科技创新,推广新一代分布式金融核心系统,共同打造融移动银行、智慧银行、数字银行一体的金融科技运营平台,这与原有的业务模式有较大差别;第三阶段是进行金融资产的对接,共同打造互联网金融运营平台,这属于业务上的创新。我们通过这次转变,将从项目外包型转向科技服务型,因此在与客户的业务模式以及收费模式上会发生变化。蚂蚁启动金融科技开放,在金融市场建立科技生态,会在不同层面上引入不同合作伙伴一起合作,进行纵深度的覆盖。在合作的过程中,会在优先级、技术和文化的匹配度上综合考量。比如蚂蚁与润和达成的深度合作,基于双方一致的目标、信任和默契,从最初的项目合作到资本合作。双方合作研发团队规模目前约200人,在南京、西安设立了研发中心;蚂蚁的人员主要在产品经理级,主要在技术架构设计、产品规划方面。具体人员数量比例随着项目的演进会有更多的人投入进来。
4、问:蚂蚁入股润和的考虑是战略投资还是财务投资?随着业务规模增大,商业变现模式费率会不会降低?
答:蚂蚁的对外投资主要是战略业务合作投资,润和更是典型的战略投资,这与蚂蚁整个科技开放战略紧密相关,蚂蚁需要与在传统银行业务应用系统理解和建设具有丰富经验的公司一起合作,这也是投资这个市场的重要意义。蚂蚁在金融行业的技术也需要通过传统IT公司在应用系统融合方面的输入,实现对金融机构的赋能。蚂蚁与润和在目标方向深刻一致性认识,双方基于此形成战略性的联盟。通过借助蚂蚁技术架构优势,以及润和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架构,双方合作谋求占据更多的市场。
5、问:润和与蚂蚁客户拓展的具体是如何做的?
答:润和在国内金融IT市场有大量的客户基础,润和的技术体系和蚂蚁的基因是匹配的,市场拓展是相互的层面,一是润和借助现有的市场覆盖情况,向客户引入蚂蚁的架构技术帮助银行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二是拓展市场的过程中蚂蚁也需要合作伙伴给予支持,包括进入新的业务领域需要对业务流程有深刻理解、项目交付等支持,这也是形成金融科技生态的重要内容,蚂蚁会将润和引入到自身拓展的项目中去。双方合作形成交叉互补、深入融合的过程。
6、问:公司控股股东的质押情况?
答:大股东长期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控股股东的质押主要是用于可交债的担保,可交债是大股东融资工具。控股股东未来会考虑进一步降低质押比例。
7、问:蚂蚁在与润和合作的新一代分布式金融核心系统具体提供哪些技术?润和现有银行客户中,与原有银行核心系统IT厂商之间是何种关系?银行信息化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业务增量空间在哪?
答:蚂蚁在金融科技战略中不做公有云,专注于金融科技技术,在与润和的合作中提供技术堆栈,是一个全面的金融级的从IT到金融级的专属技术集合,是目前银行数字化转型必须的科技元素。数字银行的核心系统,前台从渠道化转变为移动化,后台逐渐瘦身并将很多功能移动到中台。数字银行前中后三台,厚度内容会发生很大变化,中台将建立很多公共的技术能力,包括产品、资产、用户、风控等去支撑业务。与原有的银行IT厂商之间的关系是,蚂蚁提供基础的技术能力,与合作伙伴深度融合,共创新型的解决方案。银行希望通过技术改变业务形态,金融科技是金融专属技术和金融IT技术的结合,区别于传统金融IT预算的模式。IT预算与业务量相关,金融科技与IT技术非正相关,而是与业务量相关,润和与蚂蚁联合打造的平台将走向联合运营,以交易流量作为收费模式的转型。
8、问:润和与蚂蚁联合研发的产品推出的具体节奏是如何?
答:润和与蚂蚁联合研发区别于原有传统的研发定义,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快速迭代。在第一版产品研发完成后,以较短的迭代周期向客户推送。
9、问:在银行金融科技领域,双方如何看待目前行业竞争格局?
答:国有五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推出了科技公司,但这些科技公司主要服务于本行,而向中小银行进行科技输出过程中,但其本行系统与中小银行的业务模式具有较大差异。在互联网公司与传统IT技术公司的合作模式具有很强的优势。随着中国金融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国外IT公司会逐步失去优势,国内技术公司将逐渐取代成为主要技术架构的倡导者。伴随着业务形态变化,国内传统银行技术服务公司也会随着业务形态发生变化。未来市场竞争主要在看如何为中小银行创造价值,帮助中小银行完成数字化转型。
10、问:未来客户结构转向中小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对公司应收账款的影响?客户结构变化后将进入竞争更激烈的市场,公司如何看待?
答:应收账款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项目建设周期长,跨年结算导致应收账款增长。未来走向中小银行,通过快速迭代的模式,交付周期相对较短。目前在某中小银行实现了6个月迭代周期的尝试。国有五大行自身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资金,股份制商业银行能力不足的部分我们可以做补充,而服务本地的中小城商行、农商行的变革需求大,支付能力弱,需要相对标准化的产品,润和与蚂蚁共同合作引导中小银行业务的发展,进行科技赋能。
11、问:业务规模快速的增长情况下,在平台业务模式下公司在人才结构上有何措施?
答:目前银行业务项目建设的交付主要依赖于人员,未来新的模式交付主要在后台研发中心,前端实施部署人员规模会有大幅度的下降,同时部署实施需要更多懂银行业务的人,而不仅仅是纯技术人员。
12、问:蚂蚁和润和的合作是技术输出和业务输出双向的,在业务输出方面具体有哪些?
答:蚂蚁和润和的合作,最终客户都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蚂蚁与银行的合作逐渐从支付端拓展到新的业务形态,不断的探索新的业务产品,也要依靠合作伙伴的力量。未来面向个人端、小微企业和农村市场等普惠金融板块都会不断寻求合作伙伴的支持。
接待过程中,公司接待人员与投资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严格按照《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规定,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未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同时已按深交所要求签署调研《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