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贝瑞基因 (000710) 2018-08-22
公司介绍:
贝瑞基因专注于以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基础的基因检测服务,早期只分析3种染色体疾病,现在扩大到100种,未来检测疾病数量还可以进一步增加,除染色体疾病外,公司还可以检测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复杂性疾病等。公司在血液DNA检测方面具有灵敏度和精度水平高的优势,公司不断地将这方面的优势延伸至对血液中的肿瘤突变的基因检测,近而实现肿瘤早期筛查和诊断。综合来看,肿瘤早筛面临的挑战有:
1)技术问题:肝癌、乳腺癌的筛查能达到95%的灵敏度。肺癌筛查结果要差一些,达到60%以上的灵敏度和90%以上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高要求使得肿瘤早筛面临技术突破问题。
2)临床问题:国外的研究是基于回顾性研究,但如果要推广到肿瘤早筛就必须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这种研究对资金要求大,临床资源要求高。
3)经济问题:项目越早期,患者愿意支付的费用越低,而且发病率也越低,卫生经济学回报也更低。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贝瑞基因已率先启动肝癌队列研究,布局了10多家临床中心,研究进展均符合公司预期。预计公司将在2018年底前披露先导研究结果。肺癌、妇科肿瘤的早筛方面,公司正在与国内临床专家进行沟通,希望能够尽快启动项目研究。
问&答:
问:贝瑞基因无创DNA产前筛查检测数量是多少?
答:公司2017年产前筛查的检测数量约100万例,2018年上半年数量增速不到40%,预计全年增速会达到30%左右。从已有的数据来看,行业全年增速达20%以上,贝瑞在行业里处于领先地位,定价高端,具有品牌效应,预计增速会略高于行业增速。
问:贝瑞基因只持有福建和瑞19.41%股权的原因?
答:液态活检在肝癌和卵巢癌检测方面的准确度高,很多同行业公司也在融资。但技术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和时间,通过引入投资者能够加快产品上市。投资者愿意投资贝瑞,而且是收益上有封顶,亏损下不保底,也说明了投资者的信心,非常看好肿瘤早诊技术,项目将很快进入大规模数据验证的阶段。公司将其肿瘤业务独家经销权授予福建和瑞,将其知识产权5年排他地许可予福建和瑞,贝瑞基因及福建和瑞未对福建和瑞投资人承诺业绩或保底收益,贝瑞基因有权决定是否收购福建和瑞其他股东所持福建和瑞股权,未来将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享受福建和瑞未来发展的收益。
问:血液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的差异?
答:以每年新发450万肿瘤患者计算,只有30%的肿瘤患者能够进行组织学检测,最多每年100多万份样本,其他70%的患者不能接受组织学检查,只能接受血液学检查,而且另外30%的患者也可以接受血液学检查。而且从用药监测、预后检测来看,也只能采用血液学检查方法。从理论上来讲,血液学检查是组织学检查市场的数十倍。
问:公司如何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确保商业领先?福建和瑞发现了MARKER之后,是否会面临其他测序商借用其研发逻辑,后来居上的风险?
答:1)早筛的MARKER和晚期检测的MARKER差别很大,早期的生物学和信号特征差异很大,可能是多类别MARKER的综合,不是单一的突变或蛋白。2)早筛的MARKER需要复杂算法,与普通MARKER不一样。所以,公司不会面临其他测序商后来居上的风险。
问:贝瑞基因肿瘤早筛的检测逻辑是什么?
答:贝瑞基因的计划是从高危人群着手,如肝硬化或乙肝患者经过确诊是肝癌后就可以采取干预手段。总体来说,肿瘤早筛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是通用手段检测所有基因突变,发现后再确定属于哪种肿瘤。第二种就是针对特异性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目前,贝瑞基因就是采用这种思路。如肝癌,市面上药物选择比较少,主要看能否通过手术切除,现在影像学检查一般要达到2mm左右才能发现,但这一般都属于晚期,肝癌早期诊断后可以在转移前及时切除。
问:贝瑞基因没有布局自主测序设备的原因?
答:考虑到测序仪器的研发投入非常高,一般需几十亿,而且中国每年市场规模也就几十亿规模,研发投入大且市场空间小,对公司来说不是非常好的商业布局。贝瑞基因目前使用自己的仪器,但不能生产所有零部件,由于专利问题仍然需要向仪器生产企业采购一些原器件然后再在国内生产组装。
问:基因检测如何应用到基因治疗?
答:普通癌症是多种因素导致的,通过基因手段治疗还比较遥远。但基因治疗应用于遗传性癌症治疗已经可以实现了,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陆续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