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开元股份 (300338) 2018-09-11
Q&A
Q:根据公司2017年年报披露,恒企教育2018年预计新建校区50所,至2020年全国校区数量达500所(截至2018H1是404所),今年新建校区情况如何?这个速度能否完成2020年的目标?目前恒企在各线城市校区的分布如何?
A:根据公司中报显示,恒企教育截至2018年6月30日,校区数量(含加盟)的校区超过400所,较2017年年底增加超过50所,我们对于2020年完成500所校区布局得目标是有信心完成的。目前恒企教育的校区主要分布在全国160多个城市,以一二三线城为主。
Q: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对恒企、中大英才、仪表业务分别预期销售订单数12亿元、8000万元、4.2亿元,中报显示三部分收入分别为4.8亿元、3500万元、8500万元,其中恒企与仪表业务较预期相差较大,恒企收入是否存在季节性波动?公司是否有信息下半年完成收入预期?上半年恒企净利润6300万元,相应当年对赌是2亿,似乎完成有点难度,目前公司商誉14亿,是否有减值风险?
A:公司于2017年年报中的预计数为销售订单目标,与收入不能划等号,以恒企为例,销售订单即是销售订单回款额,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确认收入。上半年由于存在春节的原因,每年春节前后对招生与排课都有一定的影响,对教育企业收入确认会有一定影响,受此影响一般来说教育企业上、下半年占比约为4:6左右。我们预计全年教育业务销售订单目标能完成。2016年开元股份收购恒企教育时,恒企教育的创始股东与上市公司的业绩对赌是2016-2018年累计业绩不低于3.2亿元,考虑2016年、2017年恒企教育都超额完成,2018年只需要达到1.28亿元即可完成业绩对赌。商誉减值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测试判断,主要以评估报告中对于标的未来的盈利与现金流预测为参考,公司年报时会一并披露减值测试的结果,目前恒企教育业务经营稳定,业绩增速良好,不存在大规模商誉减值风险。
Q:公司中报披露恒企净利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牵引力整合不达预期,但是公司原本就是牵引力的控股股东,17年只是收购了剩余32%股份,为何存在重新整合事项?
A:虽然恒企教育被收购前便持有广州多迪(牵引力前身)58%股份,但另外42%股份为原总经理个人持有,恒企于2017年收购了32%股份,剩余10%股份也转让至启迪投资,原总经理也已离开公司。为了公司发展需要,牵引力业务模式由过去以招转模式为主转型为招聘模式,这过程中需要对业务进行调整。
Q:公司是否对并购标的实施有效管控?难以管控是企业并购中很常见的问题。
A:公司通过收购与换股与恒企教育创始团队深度融合,双方的沟通协作也非常良好。在深度融合、良好协作、股权绑定一致的情况下,开元与恒企中大都有良好的沟通协作,不存在难以管控的情况。
Q:您认为目前恒企以及中大英才业务扩张最大的难度在什么地方?
A:一般来说,服务型企业是有规模壁垒的,可能营收1亿是个坎,可能5亿是个坎,可能10个亿是个坎,当收入达到一定的体量,公司对产品研发、管理能力、支撑体系的要求随着规模的增长都会增加,这会给公司的多赛道运行、线上线下运行的业务运营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挑战。2016年以来,公司不断布局拓展了诸如自考、设计、学来学往等多赛道。目前这些新赛道都还处于培育期,所以拖累了最近2年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随新赛道的规模逐步增加,并逐步陆续扭转亏损状态,有望齐头并进助推公司的新发展。
Q:公司是否有继续扩大教育版图的计划,收购其他大型教育资产,目前大股东及一致行动人还有约37%的股份,仍有一定的可稀释空间?
A:由于目前整体市场情况不好,个股估值严重下调,公司股价也处于低位,公司专注于内生性发展教育业务,暂时没有并购的明确计划。
Q:根据上周五在湖南片区上市公司投资者交流会上披露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公司职业教育实现归母净利润7042万元,占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比例为112.42%,意味着公司传统仪表业务上半年净利润为负,公司目前对这一块业务怎么看?
A:公司自上市以来,仪器仪表制造业务从未亏损,上半年的亏损与交付的季节性有关;仪器仪表业务今年整体经营情况稳定,我们预计这块业务今年不会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