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迈瑞医疗 (300760) 2018-11-20
公司首先就行业、 公司基本情况、三季报业绩进行了介绍。
互动提问:
问:15 年以来业绩恢复高速增长的原因?
答:市场环境较差,国内市场需求放缓,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动荡。短期汇率剧烈波动,对我们国际收入的影响比较大。此外,公司一次性费用以较多,影响利润。
16 年开始医疗采购需求逐步释放;国际市场货币逐步回稳。公司从 15 年开始做了战略调整,聚焦主业、控费降本、管理提效;同时,16 年公司推出高端彩超、高端监护以及加强低端产品布局等,产品竞争力有效提升。因此从 16 年以来收入及利润都逐年改善。
问:公司各条线收入结构是怎样的,如何协调各产线的投入?
答:三大块业务中,生命信息与支持中监护仪占比最高;体外诊断中血球业务占比最高;医学影像大部分来自于超声。公司多产线布局带来了包括渠道协同、供应链协同、销售协同等多种协同效应,并且产生规模效应。在研发投入方面,三条产线历史上的投入金额比例跟收入比例类似。迈瑞在长期发展中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管理体系,并且在开展新业务时能够实现管理体系的自我复制。此外,公司也不断从外部引进专业人才,并且在有效的管理机制下快速和现有团队融合,发挥人才优势。
问:未来有何战略收购计划?
答:企业发展的基石是强大的自身研发能力,迈瑞将始终保持对自身研发的高投入与高重视,对外投资收购的重点将放在包括先进技术、细分市场的高端布局、海外平台型能力建设等方面,与自主研发形成协同,加速迈瑞产品的技术水平、学术地位、品牌价值、海外渗透能力的不断提升。
问:公司对目前国内的医疗器械采购政策怎么看?
答: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治疗成本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中国市场医疗器械行业的宏观利好层出不穷。鼓励国产、基层医院建设、医保集采、首台套等政策给国产医疗器械送来政策红利,药品零加成、非公医疗发展迅速也为国产品牌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占比及增速情况?
答:欧洲美国各收入占比约 10%,中国占比超过一半,剩下 20%多是发展中国家。美国今年 1-9 月占比有所缩小,中国、欧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增速都非常健康。
问:请问集采政策对公司的预计影响?集采订单对公司的业务贡献有多大?
答:目前暂未看到全国范围的集采趋势,如果实施标准化大规模的集采,最终对龙头企业利好。事实上,集采订单并不常见,也没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整体占国内收入百分比在低个位数水平。
问:目前的高增长是否由于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性导致的?
答:一般来说,医疗设备全球范围替换周期需要 5-10 年,但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还是以新增需求为主。举例来说,现在在医院做检查或者看超声往往需要排队,侧面反映了目前市场对医疗设备的需求非常旺盛。国内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增长,主要还是来自新增医疗需求。
问:贸易战影响?
答: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关税的加征,公司全线出口美国的产品都在第一批 340 亿加征关税清单当中,已从今年7 月 6 日起开始实施。对公司今年利润影响很小。进口原料方面目前没有影响。
就美国市场的表现,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公司开始向非营利医院、医联体、集团客户等全新的客户群突破,而且我们的产品在客户的接受度也在稳步提升。美国市场是全球医疗行业最领先最发达的市场,代表了全球医疗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行业最先进的技术。美国市场对于公司产品创新、临床需求把握以及产品质量管控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迈瑞不会减少对美国市场的投入。
问:公司未来进入新业务领域的考虑是什么?
答:公司首先将夯实主营业务的领先地位,并且持续规划培养种子业务,为未来提供新增长点。
问:研发投入情况?
答:多年以来,迈瑞是国内在研发费用方面投入一直保持领先的医疗器械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也是迈瑞 20 多年发展的原动力。2015-2017 年,公司研发支出分别为 9.9 亿元,10.9 亿元和 11.3亿元,今年 1-9 月研发支出为 10.3 亿元,占收入比均高于 10%。
问:为什么在国内采取经销为主的销售模式,而在国外采取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
答:这主要与中国和美国医疗服务机构采购模式不同有关。美国虽然直销为主,但医疗器械采购相对集中。而在中国,数以十万计的医疗机构非常分散,多为独立采购,因此更多采取经销为主的销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