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千方科技 (002373) 2018-11-27
会议交流内容纪要:
一、董事会秘书张兴明介绍了本次投资者见面会的背景情况
千方科技近期获得综合交通治理标志性项目“中关村西区综合交通治理项目”(以下简称“中关村西区”),主要解决普遍存在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也是千方 2017 年确定的“进城
战略”的标志性进展,体现了千方城市交通板块通过一年的努
力,通过内部整合和外部引进人才,搭建好了团队,推出了自己的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的技术、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V2X 作为下一代智慧交通的发展方向,上个月,国家发布了V2X 专用频段,V2X 产业化进程不断的在持续推进。千方科技作为国家 C-V2X 联盟成员,是最早进行 V2X 研发和产业推进的企业单位之一,上个月也通过 V2X“三跨”测试(“三跨”即跨通信模组(芯片)、跨终端提供商、跨整车厂商),也成为了投资者高度关注的话题。
今天投资者交流会主要就这两个热点邀请了公司总工程师付总和技术研究院孙院长直接和投资者进行交流。未来,公司还将定期不定期安排类似交流活动,希望能和投资者建立通畅的交流机制。
二、总工程师付长青介绍了千方城市交通业务相关情况
目前城市交通管理是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为负责主体,以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为内容的业务范畴,业务涵盖交通组织、交通执法、交通控制、交通安全、车辆与驾驶人管理等,解决最核心的两大城市交通难题:交通秩序治理+交通拥堵缓解。
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已不是之前简单的电子警察、信号控制等传统的智能交通业务,解决的只是执法、交通控制的单一目标,而是采取综合手段的运用,来解决交通的核心需求,交通的有序和通畅,因此对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的业务也呈现几个新的特点,有三个主要变化。
业主变化:从部门需求朝政府需求转变。催生大体量项目。以前交警为主订单几千万就算大的,现在 0.94 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西区产生了 2 亿体量的方案。
需求变化:从信息化朝交通综合治理变化,催生综合性项目。
技术变化:由智能交通朝智慧交通转变,行业门槛增高,竞争有序,避免无序的同质化竞争。
千方提出的城市交通综合解决方案就是立足于千方的行业专家和大数据优势,以“交通医生”的视角利用大数据切片式扫描诊断,以“交通专家”的视角提出专家式治理策略,并利用千方的技术领先优势和项目落地实施能力为保证,提出千方版的城市交通综合解决方案,包括了:交通组织精细化,交通工程规范化,交通控制协调化(从点控制朝中心控制转变),交通执法科学化、公共交通标准化、停车管理网络化、慢行系统人性化等综合内容。
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病的顽疾,也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未来交通综治成为主要场景;大数据应用也将改变行业格局;自动驾驶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千方作为专注于智慧交通和智慧安防领域的上市公司,千方一体两翼的战略布局成效将日益凸现。
三、技术研究院院长孙亚夫做了“自动驾驶下智能道路车路协同环境”专题分享。
专题中分享了对 V2X 的技术路线、政策推动和发展进展的一些情况。未来汽车产业将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通信网络将向高带宽、低功耗、大容量、低延时发展,交通系统将向网联、智能、实时、应需发展。
C-V2X 产业化中,目前大唐、华为、中兴等已做出基于 LTE的芯片模组,2019 年会有高端车厂率先搭载相关设备;自动驾驶需要车路协同实现超视距感知。
也详细介绍了公司 V2X 建设与应用情况:公司研发的相关V2X 产品形态包括:车侧单元(OBU)、路侧智能基础设施、路侧单元(RSU)、路侧控制单元-边缘计算单元、路侧信息提示单元、云控管理服务平台。V2X 是对交通道路的控制。
公司在亦庄已经构建了车路协同的管控的场景。智能自助红绿
灯、车道及限速控制、道路流量疏导等产品已经具有。公司主体围绕北京的国家车联网示范区进行车路协同落地,在两场(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亦庄、海淀基地)和三区(亦庄、海淀、顺义示范区)先落地。海淀的已经建成,亦庄自动驾驶测试场(600 多亩)将于 2019 年初建成。在海淀区稻香湖和百度 Apollo 深度合作。
在与主机厂合作方面,公司和北汽新能源、长城汽车都有合作,有几家车厂在谈,预计 2019 下半年到 2020 年上半年的会有合作。
四、互动交流
Q1:(1)对于路基和车基企业协同化的产品,不同厂商对接的难度有多大?标准化程度如何?(2)北京交通拥堵综合治理主导部门是?各个部门之间如何协调?
A:(1)我们在上海进博会做的“三跨”项目,千方科技 V2X成功通过世界首例“三跨”互联互通测试,跨通信模组(芯片)、跨终端提供商、跨整车厂商的 V2X“三跨”互联互通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展示。作为 V2X 终端提供商之一,千方科技和大唐、北汽新能源、长城汽车一起,与华为、宝马、奥迪等模组厂家及整车企业携手,首次实现了 V2X 在不同产业环节、不同国家、不同品牌之间的互联互通。在这个测试过程中,都是基于 LTE - V2X 的协议,所以不同厂商之间对接没问题,对于应用层的标准,用的是联盟的标准,现在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标准,现在都是通的,没有问题。面向未来自动驾驶,我们定义叫 V2X 2.0,我们正在组一个小组专门负责这块,只要把协议吃透了,就不会有什么难度。
(2)目前来看,北京市中关村西区综合交通治理项目是作为一个标杆项目来做的,未来常态化推广的话,应该不仅仅涉及交警部门,具体还是要看各个部门之间怎么协调的。比如海淀
中关村西区项目,最后的业主市区交通委,投资主体是区政府
投资。
Q2:交通治理的投资规模,市场有多大?
A:交通综合治理、交通缓堵现在是全国面临的问题,而不仅大城市面临的问题,基本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都存在这个问题,未来的交通改善,一个是面对拥堵,另外一个是面对着交通秩序混乱。市场的话,只要是城市,就需要解决拥堵和交通秩序混乱,这是我们提升城市交通品质跟城市景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实际上北京下一步做的交通综合治理,不仅有路上,还有路沿石以上,海淀推出的城市规划把整个景观改造全部都融入进去,中关村西区现在叫智慧西区,道路椅子都带充电插口,很多设施全部都智慧化。对整个交通的需求,从信息化到城市治理的时代已经来到了。去年我们做的包头青山区的交通改善,从项目建设后到现在,根据拥堵排名榜,它的整个的城市拥堵排名没有进过前 100 名,成效显著,未来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Q3: 政府交通治理预算由哪个部门出?
A:以北京为例,现在做的都是区域性交通缓堵,并没有提出北京全部都要疏堵改善,而是划重点疏堵区域,北京市现在定的七大一级拥堵区域,都是落实到各个区,由各个区财政来解决,而不是市一级财政。某些特殊区域也可能会落到市一级财政,但目前基本都在区域财政解决,落到区财政最大的好处就是审批流程短、快,容易落地。
Q4:像中关村西区项目,需要多少人员?后续项目数量增长,人员是不是一个瓶颈?
A:中关村西区项目的商业模式跟一般项目不一样,招标采用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千方在这里不是单纯建设,不是设备的堆砌、集成,而是融入解决理念,针对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涉及到的人员需求,主要是解决方案团队、技术开发、实施、运维四个团队。首先是解决方案,必须经过严格的现场踏勘,后面跟着大量的数据分析,比如 CBD 每一个路口的流量,每一个方向的都给得非常清楚,再对 CBD 里边的整个的交通构成进行详细的大数据分析,千方十几年积累的海量的城市动态交通数据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就成了公司非常强的竞争优势,所以解决方案这一部分人是最重要的,后续跟着技术开发,还有实施、运维,这是最起码要有四部分人,这也就说明这样的项目不是小公司可以做的,必须得有很深的积淀,需要大规模公司,要有人员配套的才有可能去做这样的项目,我们下一步可能会把大量的车路协同跟大数据应用都会放在交通改善里面去,对人的要求素质非常高。
当然,公司人员会集中在核心关键部分,特别是解决方案部分,在后面的实施阶段,也会采取项目管理人员为主,并外包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比如立杆、埋线等。所以,人员不会成为瓶颈。
Q5:有没有竞争对手做类似的交通治理项目,这类项目在北京其他区域的推广速度?
A:在北京整个 16 个区都有这个需求,比如像延庆,2019 年的世园会和 2022 年的冬奥会,对它的交通肯定造成很大的压力,所有的区县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在北京的推广,海淀是个示范。海淀的“城市大脑”已经作为全市 16 个区的示范工程,中关村西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示范点,未来我们要推广到全市,中关村西区的模式在全市有很强的复制作用。
Q6:传闻百度在建设所谓的“海淀城市大脑”?
A: 第一,“海淀城市大脑”实际上就是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的一部分,用数据来治理城市。包括百度、千方等公司,都
在跟政府沟通,共同来做“海淀城市大脑”。第二:海淀计划成立一个“中关村城市大脑”产业联盟。孵化、培育自己的产业,百度和千方都在里面,还有联通等其他公司,这些公司的特点就是基本总部都是在海淀,海淀政府想建示范项目。
Q7:(1)新疆 PPP 项目总投资额调减至 89.56 亿,这样的投资额,千方大概可以拿到多少的工程订单?(2)目前电子车牌发展如何,千方做了哪些工作?
A:(1):新疆 PPP 项目是我们跟中交建集团合作的一个项目,是我们采取跟央企合作,用投资建立战略关系,进而带动业务的一种模式,建一条路有基本的土建,后续有我们信息化这块,中交建集团是在国内的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最强的公司,所以我们采取跟他们强强联手的方法,用合资方式确立战略关系,项目实施后由他们承担基本的土建,我们承担信息化工程。去年四季度开始,PPP 投资型项目进行了全国性梳理,特别在新疆地区,该项目 6 月份梳理完了之后重新入库,重新入库后项目更扎实,并再次经自治区政府审核通过,现在这些道路的土建已经开工了,等道路土建差不多了,我们的信息化才会跟上,是我们未来的重要的项目储备,但目前还没有收入实现。
(2):电子车牌目前的试点示范推动的比较快。其标准、测试都已经定了,目前虽然看似比较火,但实际上离我们预期还有些差异,主要取决于投入主体的不明确性,跟政府产业化政策有一定关系,一些项目并不像想象那么好,但是千方一直在布局,也是电子车牌标准的编制单位之一。未来,一旦国家政策进行强制推动,则产业化迅速爆发。
Q8:(1)V2X 预计什么时候有可能国内会大规模的商用?
(2)大数据来源,是公司独有吗?
A:(1)V2X 的产业化,我判断应该是在 2019 年到 2020 年上半年,国内会有车或者车厂会安装车车设备。具体出现规模化,比如说有七八个车型开始逐步安装估计要到在 2020 年,2020 年年底到 2021 年开始起,从安装路测设备起,交通部有九个省的一个示范工程建设 7 个应用系统和一套支撑平台,现在已经开始在实施了。V2X 业务跟电子车牌业务业务有点类似,取决于政府在政策和立法上的支持和导向。因为它是基于安全之上,需要政府政策强烈的支撑。目前工信部已经在制定这个相关的计划。
(2)千方科技面向交通管理和公众出行已发布全国 200+城市及高速公路、国省道交通运行状态监测服务;基于多年的行业耕耘,千方科技交通大数据平台已整合多种独特的行业大数据资源,涵盖日均千万辆物流车、客运车、出租车等运营车辆运行数据,融合日均百亿 GPS 采样点的乘用车行驶位置数据,已形成覆盖全国全域路网运行的感知能力。
千方十几年累计的动态交通数据来源多样,有自采的,也有集团中交兴路独有的,也有互换的或购买的,覆盖了高速和城际以及城市全场景动态数据。
其中集团拥有的重卡和营运车辆数据是独有的,目前全国 12吨以上的重型卡车,有营运证大致是 600 多万辆,平台上的入网车辆已经是 570 多万辆了,这一货运平台累计了全球最大车联网平台累计的海量的交通数据。卡车是在公路上跑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省道国道县道乡村都会跑卡车,那么这 500 多万辆车就把中国的公路网透明化。
总结我们千方定位的核心竞争优势是行业专家和技术领先,这是立
身之本,不管是面向交通还是安防,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交通和安防也不单单是种技术,千方真正解决的人的出行和安全两大需求,了解行业了解需求,同时利用科技创新的成果如大数据、AI 等技术,来提出解决方案并落实,这就是千方的业务发展的动力和本质,让世界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
交流过程中,公司接待人员与投资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没有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