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迈瑞医疗 (300760) 2018-12-19
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张弛就行业概况、公司发展历程、产品及竞争优势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基本情况介绍:
公司于 1991 年在深圳设立,属于国内第一批医疗器械公司,至今发展已近 30 年。我们在第一个十年,产品领域主要是监护仪、血球、超声。目前公司的产品已涵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领域,已有近 300 个产品机型,涵盖监护仪、血球、超声、手术灯床塔、除颤、输注泵、呼吸、生化、化学发光、麻醉、凝血、硬镜等产品。除了产品线的不断扩充,第二个十年公司产品进军海外市场,目前已远销至 190 多个国家及地区,已进入 2/3 的美国医院,覆盖欧洲超过 100 家教学医院。未来随着公司综合竞争实力的不断提升,公司将继续大力开拓市场。
我们的初心是致力于普及高端科技,这份使命贯穿公司发展的主线。公司在发展初期已进行全球化的战略布局,用国际标准要求自己,无论是从产品质量还是自主知识产权的含金量方面都在业内领先,也是迈瑞产品能够占据全球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迈瑞的创新发展路径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跟随国外技术步伐,功能性能向国际巨头靠拢,在工程技术上创新,以优异的性价比赢得市场,改变了国际巨头垄断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局面。
第二阶段,坚定企业发展目标,聚焦医疗器械行业,高度重视研发创新,将 10%左右的营业收入投入研发,年产出 7-12 款新品。公司垂直整合度高,产品自研自制。围绕全球客户需求,在产品功能性能和临床应用方面进行创新,逐步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引领。
第三阶段,围绕临床诊疗场景,深化产学研医深入合作,逐步建立国人的诊疗标准。
互动提问:
问:目前医药行业已开始推行带量采购,请问后续医疗器械实行带量采购的可能性大吗?如果后续医疗器械实行带量采购,会对公司带来哪些影响?
答:目前医疗器械行业暂未实行带量采购,对公司业绩基本没有影响。如果后续医疗器械实行带量采购,对于国产龙头企业而言更多是积极影响。另外,公司产品生产涉及的电子类原材料本身每年也有常规降价,因此公司现有产品每年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常态降价。公司逐年也不断推出新产品,产品功能性能都会根据市场要求进行创新或改进,同时结合良好的产品口碑和售后服务帮助公司维护价格体系。
问:公司研发投入的情况?三条产品线分别占多少?新老产品的分摊?
答:多年以来,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一直保持国内领先,近年坚持将约 10%营业收入投入研发,目前的投入基本上是三条产品线相对均衡。研发投入主要用于各产品线前沿技术的研究、新产品的迭代及现有产品的升级。
问:就超声产品来说,公司的竞争实力如何?核心技术有哪些?
答:技术上跟国内公司相比有领先优势,得益于对核心技术的掌握,比如域成像技术、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等,以及对美国超声公司 Zonare 的并购整合,公司的高端彩超产品已经进入西欧和美国市场。
产品市场覆盖面广,覆盖高中低端市场,不仅实现不同的临床应用场景需求及功能性能方面的拓展,又能实现高端产品下移,使其具有卓越的性价比。
行业整体看供不应求,终端应用需求从超声科向临床科室不断渗透,迈瑞正在逐步实现超声影像在多种临床场景的融合应用与发展,扩大公司在全球超声影像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问:公司产品的生产周期?生产外包情况?库存情况如何?
答:总体来说,是以销定产。生产特点是小品种、多批次。制造中心会基于历史订单结合新订单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完成部分产品原材料、半成品等标准件的储备,实际根据订单需求进行装配生产。具体产品生产周期根据产品品类及具体配置不同有一定差异性。出于技术保护的考虑,公司产品的核心部件自主研发生产,非核心部件的标准件选择采购或者外协加工。公司的库存管理健康,符合常规市场采购及储备的逻辑和需要。
问:公司设备类产品的使用寿命为多久?未来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什么方面?
答:一般来说,公司产品的生命周期和技术迭代为 5-7 年。使用效率高的产品更新换代的更频繁。未来的市场需求,发展中国家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的新增、扩建,发达国家主要来源于产品的更新升级替换。
问:未来公司业务规划及市场空间?
答:从业务角度来说,公司致力于为医疗机构提供全设备、全流程、全信息融合的智能一站式解决方案。未来公司首先将夯实主营业务的领先地位,并且持续规划培养种子业务,为未来提供新的业绩增长点。总的来说,未来三年的发展方向是三条产品线并驾齐驱,同时培育新兴产品市场。从市场角度来说,中国市场增长潜力大,海外市场空间大,公司会努力争取继续拓展各产品的市场份额。在产品功能性能上,公司有显著的竞争优势,与海外对手比,我们有一定价格优势,与国内对手比,公司产品品类的完善、功能性能、稳定性等方面有良好竞争力。从市场本身的采购需求来说,公司将更多关注终端市场的客户群需求。
问:公司未来并购计划?
答:总体来说,公司目前暂无明确的并购意向。历史上,公司有海内外并购和整合经验。长远来看,公司会持续关注市场的并购机会,综合考虑标的质量、标的价格、协同效应等多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