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新希望 (000876) 2018-12-28
公司证券事务代表、董事办主任白旭波对公司经营情况做了介绍
白旭波首先对公司背景进行了介绍,公司是通过饲料行业起家,现在是全国最大的饲料生产商和禽肉供应商,未来发展的重点是养猪板块。公司前十一个月猪料增长10%,禽料增长10%,水产料增长20%多。在食品板块上也有较好的基础,是2008年奥运会的指定猪肉供应商、2010年世博会和2018年上合峰会指定禽肉供应商。
公司的生猪养殖业务2019年的出栏有望增长至350万头,2020年有望增长至800-1000万头。这些都是不包含内销的新口径。在产能布局上以销区为主;在生产成本上扣除留给饲料部门的利润后,已经与头部友商较为接近。
问答交流环节:
一、养猪业务方面的问题
Q:对于非洲猪瘟,贵公司如何看待相关政策以及疫情?
A:首先公司认为冬季本身就是病情高发期。农业部新规对行业及公司的影响是积极的。之前是形成了一个割裂的市场,有的地区是种猪调不过去、有的地区缺仔猪。新的政策出台后,对肥猪的调运也有所松动,估计猪价的地区差价会逐渐拉平。但是,公司仍然看好长周期,一方面补产能没那么快,另一方面,车辆调运、疫情等会限制补栏。同时在新规之前,由于限运政策执行得非常严,种猪和仔猪也不让调运,受此影响,公司的核心种猪对母猪场的调运延后了1-2个月。公司的核心种猪养殖区域有3个,分别位于山东、四川、陕西的本香。现在跨省调运只要国家有规则,公司就会按照执行,去产能是积极主动的行为,不是被动的,农业部出台的规定总体上有利于整个行业以及行业内大公司的长远发展。
Q:请贵公司介绍一下行业去产能情况?
A:公司发动养猪单元、饲料业务单元的人员走访了10多个省的客户,主要是偏中小型养殖户,平均算下来母猪的产能同比去化了10%。
Q:请介绍一下公司产能布局及扩张计划?
A:公司出栏量增长计划是:2017年,包含内销240万头,剔除内销190万头;2018年,包含内销300-310万头,剔除内销250-260万头;2019年目标是350-360万头;2020年目标800-1000万头;2021年1500-1800万头;2022年冲击2500万头。
当前产能建设进度:1)截至10月中旬,正在运营的项目对应的产能是350-400万头,可能没有满产、或者刚进猪,足够覆盖明年的出栏量。2)目前在建的项目对应的产能是350-400万头,合计约700-800万头,估计明后年竣工,对应2020年的出栏量。3)正在筹建的项目,对应的产能是1500-1800万头,基本上地方政府的协议已经签署,合计高于2400万头,对应的就是2022年的2500万头的出栏量。
2018年出栏分布(肥猪口径):前十个月,山东40%,四川15%,陕西8%,河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都是5%。
在中期产能布局上最近几年新建的项目比较多的还是集中在山东和河北这两个地方。
长期产能布局:战略定位是靠近消费区域,主要在8个省养猪: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东部沿海四个省,覆盖坏渤海、长三角)、广东、广西、四川、陕西,8个省基本就是公司长期80%的产能。具体来说:1)辽宁中西部,河南的中南部、山东的西北部,环渤海区域辐射京津市场;2)山东的南部、江苏的北部、安徽的北部,淮海地区,辐射长三角市场;3)珠三角,在广西、广东的西北部山区养;4)四川和重庆,西南区域。
扩张进度低于前期预期的原因:以前是2019年就想冲击700万头的目标,现在就变成了只能冲击350-360万头。原因主要是:1)内部调整:二季度的极端猪价导致一些项目的建设放缓,行业里其他好多企业也都有受影响。2)外部因素:雨季多发,导致工期上受影响。
资金来源:当前阶段负债率还不高,主要通过直接借贷、发债。后面会考虑更多种方式的融资渠道。
Q:请介绍一下公司的养殖模式?
A:公司目前绝大部分是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自繁种猪、把仔猪给农户育肥。
最初对未来合作育肥和自育肥的比例构想是1:3,现在调整为1:1。调整的原因是:1)合作农户的稀缺性:很多公司会选择合作放养的模式,未来几个比较大的养殖公司可能会在合作农户上存在激烈的竞争,2)自育肥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低成本,抵抗猪价下行的风险;3)考虑到对合作农户的管理难度更大,认为自育肥的方式更有利于疫病防控。
Q:请介绍一下公司的养殖成本?
A:养殖成本平均约12.6元/公斤左右。公司目前存在外购仔猪和自有仔猪两种模式,其中自有仔猪育肥的全成本更低。如果扣除留给饲料部门的利润的话,公司的完全成本与头部友商已经比较接近了。
Q:请介绍一下公司屠宰布局?
A:为了和养猪业务做匹配,公司的屠宰布局或加快:公司的长期目标是转向猪肉供应商,所以一定会发展屠宰。最初的计划是先将养殖规模扩张到1000-1500万头以后,再考虑屠宰。现在受非洲猪瘟的影响,为了和养猪业务做匹配,公司对屠宰的布局会加快。
屠宰扩张的条件有以下几点:1)有了非洲猪瘟之后,可能大企业去拿屠宰的牌照会更容易。2)地方政府还是很欢迎企业去建屠宰场的,因为可以增加税收。3)背靠集团资源,公司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会更顺畅。公司更倾向于轻资产整合模式来加快屠宰布局。
二、饲料业务方面的问题
Q:请介绍一下2018年饲料业务的经营情况?
A:前11个月饲料总量1500-1600万吨,估计全年1600-1700万吨,同比增幅10-11%。禽料突破了1000万吨,同比增幅达到10-11%猪料达到380-400万吨,同比增幅8-10%。其中母教保料累计销量90-100万吨,同比下降5%;仔中大猪料累计销量280-300万吨,同比增长10-15%。水产料超过100万吨,同比增20-25%。
Q:请介绍一下饲料业务2019年经营目标?
A:公司计划整体销量至少达到10%的增幅。其中,禽料最有确定性,猪料确定性会差一些,主要是担心生猪在产产能还在底部;水产料存在不确定性,原因是水产养殖的景气已经持续了2-3年,明年的持续性还不确定,可能水产料行业的整体增速会放缓;但是,公司通过产能的改造、和管理架构的优化,预计明年水产料销量仍有不错增长。从目前水产料的预售情况来看,明年的销量应有增长。在每吨盈利方面预计明年猪料的吨盈利还会下降,禽料会好一些,水产料相对来说会不确定。
Q:猪料行业的未来空间是怎样的?
A:公司认为养殖的规模化肯定会影响整个猪料的市场化空间。未来会存在几种类型:超大型养殖场都是自配料,散户会买预混料、自己配料,但是中小型养殖场仍然会继续外购饲料。原因在于,一般单独开一个猪料场,没有15万吨以上的产量的话其实是不经济的,按3-4头猪消耗1吨饲料来折算,也就是说50万头以下规模的养殖场都是有外购饲料的动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