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鹏辉能源 (300438) 2019-03-06
主要交流情况如下:
1、公司主要业务是从事电池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应用领域包括消费、动力、储能。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公司的历史沿革以及各个业务的发展历程,还有未来各个业务的战略布局是怎么考虑的?
答:公司成立于2001年,创始团队全部技术出身,产品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镍氢电池、一次电池等,2015年开始做动力电池,2016年为九龙汽车、众泰汽车批量供货,2017年为东风特汽供货,成为其第二大供应商,2018年成功切入东风股份,同年进入上汽通用五菱的供应链。
公司目前业务有3C数码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未来也是三驾马车共同驱动公司发展,近两年3C数码希望目标更聚焦,在一两个细分领域打造成行业龙头;动力电池业务控制风险,稳步前进;储能电池业务也会积极布局。
2、公司消费、储能、动力各个业务领域的主要客户有哪些?
答:公司目前消费电池主要客户有哈曼音箱,JBL,Honeywell,Philips,小米等;动力电池主要客户有上汽通用五菱,东风股份,预计今年向长安、奇瑞供货;储能消费电池主要客户有联动天翼,卧龙电器,目前正在继续开发新客户。
3、公司已经公告回购计划,回购计划的目的是?
答:公司本次回购计划回购的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或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或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情形。公司董事会将根据证券市场变化确定股份回购的实际实施进度。
4、简要总结一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答:简要总结就是公司有深厚的电池行业电化学体系的技术积累、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高性价比的产品。
5、公司目前的研发人员数量,及研发投入情况?研发投入与同行存在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答:公司目前研发技术人员有500多人,研发费用占公司营收4%左右,不算很低,公司其实技术积累很深,同时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也帮助公司技术持续提升,目前也在计划增加研发投入。
6、公司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包括正极材料、电池结构路线等?
答:公司有深厚的消费电池的生产、研发、技术优势与经验,动力电池业务延续以上优势,正极材料体系包括三元材料、多元复合锂材料、磷酸铁锂材料,结构有方形铝壳、圆柱、软包。
7、公司未来的扩产规划怎样?
答:公司今年上半年预计扩产2Gwh,另外常州鹏辉一期计划投入10亿元,拟新建产能 2Gwh,年底完成建设,2020年初投产。
8、目前公司配套上汽通用五菱哪些车型?电池材料体系是怎样的?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汽车新客户情况如何?
答:公司配套上汽通用五菱的车型是E100和E200,都是用的多元复合锂的方形电池,未来新车型用的三元的软包电池,目前在测试。公司会继续与东风汽车合作,配套商用车开发的产品主要采用磷酸铁锂材料方形铝壳方案,配套乘用车开发的产品采用三元材料软包方案。预计给长安和奇瑞的配套产品今年可以量产。目前与国内客车龙头、广东某知名乘用车企正在合作研发。
9、公司能做到低成本的核心是什么?
答:公司是从3C市场竞争中一路成长起来的,有深厚的材料体系理解和技术积累,有良好的产品研发基因,对电化学体系、原材料有深入理解,能提供同技术规格更高能量密度,或同能量密度更低成本的产品,能积极应对市场的需求开发的产品;精益的生产和成本管控能力,期间费用率都比较低;与产业链上游供应链多年来的积累,对产品原材料采购成本很好的控制。
10、公司对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看法?
答:对公司来说,行业纯市场化后,反而有利于公司发挥成本控制的优势和高性价比产品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高性价比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活跃新能源汽车消费终端市场。
11、补贴退坡追求性价比,整个行业是否不会像大家预期那么快向三元和811发展,对铁锂和多元需求会增加?
答:补贴退坡直至取消,从终端需求看,一些核心的需求来自是路权、牌照,以及整车的性价比,比如网约车,是生产工具,不刻意追求能量密度,提高续航里程,主要是要性能稳定,持续快充,续航350公里以上就行,不需要五六百公里。补贴退坡后,高端车型还会追求能量密度,实用性车型对性价比需求更高,所以,类似铁锂和多元需求会有增加,未来我们提供给市场的产品,会紧贴市场需求,提供更高性价比、循环寿命高、更好快充的产品。
12、公司在消费电池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哪些?公司在消费类市场的竞争力如何?
答:公司消费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力神,亿纬锂能,福斯特等。据相关市场统计显示公司2017年消费行业领域排名第八,非手机类排名第4(手机电池不是公司主要业务,销售极少),2018年有进一步提升。
13、储能市场的看法和规划?
答:目前使用锂离子电芯做储能电池,已经快要到成本的临界点,目前由于铅酸电池的能量密度、体积、环保等不足,以前铅酸的领域也将被锂电池替代。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已经逐渐接近爆发的临界点,公司非常看重,也在积极布局。